宫颈癌发病年轻化
时间:2013-11-14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时间:2013-11-14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女性定期体检可尽早发现及时治疗
年轻美丽的小陈大学毕业后,为了自己的事业发展,几度推迟婚期,29岁时,发现性生活后时有少量阴道出血,来到妇科门诊,经过宫颈细胞学检查、阴道镜及组织学检查,发现年纪轻轻的她竟患有子宫颈癌。这真是晴天霹雳。震惊之余,小陈找到妇科医生,问出了一连串的问题。
为什么年轻人也会得宫颈癌?
小陈很疑惑:宫颈癌不是年纪大的人才会有的吗,为什么年轻人也会得宫颈癌?
对此,中大五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刘长青博士解释说,子宫颈癌是由高危型人类乳头瘤病毒(简称HPV)的持续感染引起的,HPV病毒可通过性传播或皮肤接触传播,从正常宫颈到癌前病变,再发展为宫颈癌大约需要8-12年的时间,所以大多数的宫颈癌病人是中老年人居多。
刘长青说,引起宫颈癌的高危因素有:吸烟、慢性炎症、长期口服避孕药;多个性伴侣或性伴侣有多个性伴侣;有宫颈癌或其他癌症家族史;患有其他性传播疾病者,特别是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女性。很显然这些高危因素在人们的生活中越来越多,因此,宫颈癌近年来出现明显的年轻化趋势。
子宫颈癌是目前唯一病因明确的癌症
据介绍,20世纪70年代, 德国知名病毒学家Zur Hausen 提出HPV与子宫颈癌发病可能有关,之后世界各国的研究人员证实了这一学说,Zur Hausen也因此获得了2008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这使得子宫颈癌成为目前癌症中唯一病因明确、可以早期预防、早期治疗的癌症。
刘长青介绍说,HPV,即人类乳头瘤病毒,是最常见的性接触传播的病原微生物,通过皮肤或粘膜的微小损伤传播。HPV病毒有很多亚型,根据其组织嗜异性,分为皮肤类和粘膜类,有40种亚型可感染宫颈,超过99%的宫颈癌组织中多可检测到HPV的存在。
临床上根据HPV致癌危险性大小分为低危型HPV及高危型HPV。低危型HPV主要引起肛门皮肤及外生殖器的外生性疣状病变和低度宫颈上皮内瘤变;高危型HPV除可引起外生殖器疣外,更重要的是可引起外生殖器癌、子宫颈癌及高度宫颈上皮内瘤变。
大部分女性一生中会感染一次
不过,并非所有的HPV感染都会引起子宫颈癌的发生。宫颈癌的发生与高危型HPV的持续感染有关。
刘长青解释说,其实,年轻女性通常在初次性生活后会短期内获得HPV感染,但通常自身免疫力会在1-2年内清除病毒,而不引起肿瘤改变。
70%-80%女性一生中至少会感染一次HPV,大部分会在6-12个月内,通过免疫力将病毒清除。约30%-50%感染者会出现宫颈上皮细胞的轻度病变,但在病毒清除后3-4个月会逐渐恢复至正常。
不过,约有5%-10%的人,因为自身免疫因素或其他因素不能将病毒清除,并在体内维持高水平病毒载量,最终发展为宫颈癌。
定期检查可尽早发现及时治疗
由于宫颈癌病因明确与HPV感染相关,所以宫颈癌的早期发现是容易做到的。刘长青提醒年轻女性,不要认为宫颈癌与己无关,也别盲目认为医生要求宫颈细胞学检查是过度检查。
不过,刘长青说,如果体检时发现HPV感染,也不必惊慌,首先要做的是区分高危型还是低危型HPV感染。因为宫颈HPV感染是一种状态,不是一种疾病,HPV只是提示我们下一步临床诊断的方向,而不是治疗的指证。
刘长青告诉记者,在门诊工作中常常见到有的病人因为HPV感染长期大量用药,有的在不正规的医疗单位接受宫颈的物理治疗或者宫颈电环切术,甚至有的要求切除子宫,其实这些都是不必要的,只有在宫颈癌前病变的时候才需要采取相应的治疗。
得了宫颈癌是不是一定要切除子宫?
知道自己因为没有良好的自我保健意识,错过了发现病变的最好时机,小陈后悔不已。可是,像她这样年轻、有生育意愿的女性患了宫颈癌后是不是一定要切除子宫呢?
刘长青说,子宫颈癌不是不治之症,更不是所有病人都需要切除子宫从而失去做母亲的机会。据介绍,宫颈癌保存生育功能的手术方式已经广泛用于临床,已经有很多病人手术后生下健康的宝宝。
不过,这种手术方式只适用于病变早期的病人。经进一步检查,小陈的病变范围不大,有条件接受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但手术以后仍需要定期检查。
刘长青还惋惜地说,香港艺人梅艳芳,如果不是在检查出宫颈癌后拒绝治疗,说不定我们仍可以听到她的歌声呢,所以平日注意卫生保健、定期妇科检查,一旦出现问题不过于惊慌,配合医生积极接受治疗,才是对待疾病的科学态度。
医院动态
健康问答
专家科普
医生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