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我院西院急诊科成功救治40例突发群体性中毒幼儿

时间:2014-05-14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2014年5月12日是国际护士节,当天,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举行了隆重而又丰富多彩的活动庆祝节日。然而在西院急诊科,医护人员坚守工作岗位,忙碌而有序地处置一起突发群体性幼儿中毒事件,以实际行动完美诠释了南丁格尔“竭诚协助医生之诊治,务谋病者之福利”的誓言。

  12日19时左右,西院急诊科分诊护士发现南宁市高新区某幼儿园已有10余位幼儿因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前来就诊。她意识到可能为集体性中毒事件,第一时间向值班主任及科主任张剑锋主任医师汇报。张主任及时到达救治现场,经初步调查了解,确定为突发群体性幼儿中毒事件。他立即启动群体性事件处置预案:1、划归特定区域安置患儿及家属,专人挂号及编号,启用备用诊室,腾空留观病床2张备用;2、调动3名儿科医生、8名机动护士现场支援救治,涵盖分诊、抽血、输液各环节;通知保卫科增加保安6名维持秩序;3、向医务部、护理部、医院办公室、预防保健科汇报,同时向110、120、辖区CDC、市CDC、卫生局应急办、卫生厅应急办电话报告。

  抢救过程中医务部、护理部、医院办公室各司其职,各级医护人员积极配合、团结协作,抢救紧张有序、忙而不乱。截至当晚23:50,成功救治中毒患儿40例,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患儿家属情绪稳定,急诊环境安全有序。

  当天,西院病区总护长曾国艳放弃节日休息,带领护理团队到现场参与救治,有力保障了临床的成功救治,以实际行动践行南丁格尔的奉献精神。

医院动态

更多 >

自治区卫生计生委安全生产、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督查组莅临我院指导检查

9月11日上午,由自治区卫生计生委副巡视员彭跃刚、广西消防总队防火部部长常万森、防火部监督处处长谭新、南宁市消防支队防火处处长张?晖、自治区卫生计生委机关服务中心副主任何立斌、副调研员蒙建荣等领导组成的自治区卫生计生委安全生产、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督查组莅临我院指导检查安全生产和节能工作。我院副院长唐卫中、应燕萍及医院办公室、保卫科、后勤办公室、医疗设备科、药学部、财务办公室、食堂、物业中心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出席了汇报会并陪同检查。 在住院部二楼大学术厅举行的汇报会上,唐卫中副院长汇报了我院安全生产和节能工作的整体情况,尤其针对我院在消防安全能力提升、节能技术实施成效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 随后,督查组分组检查材料,并现场查看了消防监控室、消防通道等重点场所,对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整改意见。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如何自己清理粉刺
聂小娟
回答: 清理粉刺可通过清洁皮肤、热敷软化、消毒工具、轻柔挤压、消炎护理等方式操作。粉刺多由皮脂分泌过多、毛囊角化异常、细菌感染等因素引起。 1、清洁皮肤 使用温和的氨基酸洗面奶清洁面部,水温控制在35-37摄氏度。清洁时避免用力揉搓,重点清洗额头、鼻翼等皮脂腺密集区域。清洁后可用一次性洁面巾按压吸干水分,减少细菌残留。油性皮肤可每周使用1-2次含水杨酸的洁面产品,帮助溶解角质栓。 2、热敷软化 用40摄氏度左右的热毛巾敷在粉刺部位5-8分钟,蒸汽熏蒸也可达到类似效果。热敷能使毛囊口角质层软化,促进皮脂排出。热敷后皮肤处于毛孔舒张状态,此时清理效果较好。注意温度不宜过高,避免烫伤皮肤屏障。 3、消毒工具 清理前需用75%酒精棉片消毒粉刺针两端,待酒精完全挥发后再使用。未消毒的工具可能将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体带入毛囊。操作时保持手指清洁,可佩戴一次性医用手套。使用后再次消毒工具,避免交叉感染。 4、轻柔挤压 用粉刺针圆环端垂直轻压粉刺周围皮肤,力度以皮肤微微发白为宜。出现白色脂栓后,用消毒棉签横向滚动清理。禁止指甲直接挤压或过度用力,可能导致真皮层损伤形成痘坑。若粉刺未松动则停止操作,避免反复刺激。 5、消炎护理 清理后立即涂抹夫西地酸乳膏或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红肿明显的粉刺可点涂过氧苯甲酰凝胶,夜间使用阿达帕林凝胶调节角质代谢。后续3天内避免使用刺激性护肤品,做好物理防晒。出现持续红肿疼痛需及时就医。 日常需保持规律作息,控制高糖高脂饮食摄入。油性皮肤建议选用含锌或烟酰胺的控油护肤品,每周使用1-2次清洁泥膜。注意避免频繁用手触摸面部,枕巾应每周更换消毒。若粉刺反复发作或伴有囊肿结节,建议到皮肤科进行专业治疗,不要自行处理深部炎症性痤疮。 聂小娟副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皮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