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市人民医院

我院开展“世界母乳喂养周”宣传义诊活动

时间:2009-08-02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8月2日上午,我院组织妇产科、儿科专家到森林广场开展“世界母乳喂养周”宣传义诊活动。

  活动现场,我院专家为前来咨询的市民耐心地讲解有关紧急状态下的母乳喂养知识,我院护士通过发放资料、现场讲解的形式,使年轻母亲了解母乳喂养的基本常识和注意事项。活动中还免费为妇女进行了简单的体检,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300多份,义诊人次近百人。

  我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黄雅杰介绍说,紧急状况下,需要正确对待母乳代用品的捐赠,母亲在乳汁基本充足的情况下,应避免使用捐赠的配方奶粉等母乳代用品,纯母乳营养丰富,含有多种预防、抗病的抗体和免疫细胞,是宝宝最理想的食品。

  据了解,每年的8月1日至7日为世界母乳喂养周,今年的主题是:“紧急状态下的母乳喂养”,目的是为了增强全社会在紧急状态下支持母亲坚持母乳喂养的意识,提高母亲应对各种紧急状况的适应能力,尽可能减少因灾害给婴儿带来的危害,保障紧急状态下婴儿的健康。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皮肤泡洪水起疙瘩是怎么回事
聂小娟
回答: 皮肤泡洪水起疙瘩可能与接触性皮炎、细菌感染、真菌感染、过敏反应、寄生虫感染等因素有关,可通过局部清洁、外用药物、口服药物、抗过敏治疗、就医检查等方式处理。 1、接触性皮炎 洪水中的污染物、化学物质或腐烂有机物可能刺激皮肤,导致接触性皮炎。表现为局部红肿、丘疹或水疱,伴有瘙痒或灼热感。可遵医嘱使用炉甘石洗剂、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等药物缓解症状。避免反复搔抓,防止继发感染。 2、细菌感染 洪水中的致病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可能通过皮肤微小破损侵入,引发毛囊炎或脓疱疮。症状包括红色丘疹、脓疱及疼痛,严重时伴随发热。需遵医嘱使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红霉素软膏等抗生素治疗。保持患处干燥清洁,必要时覆盖无菌敷料。 3、真菌感染 潮湿环境易诱发皮肤癣菌感染,常见于足部或褶皱部位。表现为环形红斑、脱屑伴剧烈瘙痒。可遵医嘱使用联苯苄唑乳膏、硝酸咪康唑乳膏、特比萘芬凝胶等抗真菌药物。穿透气鞋袜,避免与他人共用毛巾等物品。 4、过敏反应 洪水中的花粉、霉菌孢子或昆虫分泌物可能引发过敏性荨麻疹,皮肤出现风团样疙瘩,时起时消。需遵医嘱口服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片或外用糠酸莫米松乳膏。记录接触史帮助识别过敏原,严重时需急诊处理。 5、寄生虫感染 洪水可能携带血吸虫尾蚴等寄生虫,穿透皮肤后引发尾蚴性皮炎。表现为侵入部位红色丘疹或线状疹,伴随刺痛感。需就医进行病原学检查,确诊后遵医嘱使用吡喹酮片等驱虫药。接触洪水后立即用清水冲洗全身,减少感染概率。 洪水接触后出现皮肤异常应尽快用流动清水冲洗,避免使用刺激性清洁剂。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饮食上暂时避免海鲜、辛辣食物等可能加重过敏的食材。若疙瘩持续扩散、化脓或伴随发热、淋巴结肿大等症状,须立即至皮肤科就诊,必要时进行细菌培养或过敏原检测。日常注意洪水接触后的48小时内观察皮肤变化,未完全消退前避免再次接触污染水源。 聂小娟副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皮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