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麦瑞骨科医院

关心帮助残疾人,实现美好中国梦

时间:2014-05-16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2014年5月18日是第二十四个全国助残日,本次助残日活动主题是:关心帮助残疾人,实现美好中国梦。根据国务院残工委、省政府残工委《关于开展第二十四个全国助残日活动的通知》(残工委[2014]1号)文件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决策部署,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的新形势下,认真组织开展好此次全国助残日活动,对于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人道主义思想,倡导友爱、互助、融合、共享的理念,形成扶残助残的良好社会风尚具有重要意义。北京麦瑞骨科医院对本次助残日活动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精心组织好助残日的各项活动。在北京各社区陆续开展第二十四个全国助残日活动,进一步加强人道主义思想的宣传教育,倡导扶残助残,开展志愿助残等活动。

  我国有8500多万残疾人,涉及2.8亿亲属。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高度重视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中国残疾人事业快速发展,残疾人生活状况得到显著改善,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实现人生和事业的梦想,过上了幸福而有尊严的生活。但同时也应看到,当前,残疾人仍然是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社会群体之一。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还比较低,医疗、康复等社会公共服务还难以满足残疾人基本需求;残疾人事业城乡区域发展还很不平衡,基层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还比较薄弱。活动中,助残日活动为残疾人提供了骨密度检测和健康。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假性自闭症孩子的症状可以恢复吗
王志新
回答: 假性自闭症孩子的症状通常可以恢复,通过科学干预和家庭支持可显著改善行为表现。假性自闭症多由环境刺激不足、教养方式不当或短期心理创伤等因素引起,与典型自闭症谱系障碍的神经发育异常有本质区别。 1、环境调整 创造稳定的生活环境和规律的作息有助于缓解假性自闭症状。家长需减少电子屏幕暴露时间,增加亲子互动游戏,如积木搭建、绘本共读等结构化活动。保持家庭氛围和谐,避免频繁更换照料者或居住环境,逐步帮助孩子重建安全感。 2、行为干预 应用正向行为支持技术可改善社交回避行为。家长需通过即时奖励强化孩子的眼神接触、简单指令回应等行为,采用图片交换沟通系统辅助表达需求。每日安排15-20分钟地板时间游戏,跟随孩子兴趣引导互动,避免强迫性社交训练。 3、感统训练 针对感觉处理异常可进行专业感统康复。旋转秋千、触觉刷等前庭觉训练能改善注意力分散,平衡木、蹦床活动可调节肢体协调性。家长需观察孩子对声光刺激的敏感程度,逐步脱敏训练每周3-4次,每次不超过30分钟。 4、心理疏导 短期创伤事件引发的症状需心理治疗介入。游戏治疗能帮助孩子表达压抑情绪,沙盘治疗适用于语言受限者。家长需配合治疗师记录行为变化,避免在治疗过程中表现出焦虑情绪,防止二次心理伤害。 5、营养管理 均衡饮食有助于神经功能恢复。增加富含Omega-3的深海鱼类、维生素B族丰富的全谷物,限制精制糖和人工添加剂摄入。对存在挑食行为的孩子,家长需采用小份量多次供餐,将新食物与偏好食物混合过渡。 假性自闭症的干预需要家长保持耐心,建立稳定的日常活动流程,每天固定安排社交互动时间但不过度刺激。定期评估孩子对干预措施的反应,若3-6个月未见改善或出现自伤等严重行为,应及时寻求儿童精神科医生评估排除典型自闭症可能。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将孩子与其他儿童过度比较,关注微小进步并及时给予积极反馈。 王志新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