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

门诊病人就医指南

时间:2012-08-18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门诊病人就医指南

  [ 咨询知识指导 ]

  门诊大厅设有门诊分布图,详细标明门诊各科室分布情况,帮助门诊病人了解环境,大厅内设有导医服务台,导医护士流动服务,为病人测体温、量血压、检查单划价、健康教育咨询,帮助门诊病人解决就医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门诊大厅内墙上有专家、专科医师一览简介,设有简易门诊,免挂号费,开具各种检查化验单,免费供应开水,轮椅供病人免费使用,电子触摸屏查询各种费用等项便民服务。

  一、挂号知识指导

  门诊大厅设有2个敞开挂号窗口,门诊病人根据自己所需挂的科别在任一窗口依次排队挂号,初诊者在挂号时须购买病历本和信息卡,复诊者持原病历本、信息卡挂号,急诊病人先到急诊分诊台分诊后挂号,再就医,危重急救病人直接由分诊护士带到抢救室,先抢救处理后补挂号。

  挂号和收费实行电脑联网,就诊者须先挂号,病人若不清楚该就诊的科室,可先到大厅导医台咨询,然后挂号。

  二、候诊就医知识指导

  病人持挂号单到就诊的科室,将病历本、信息卡及挂号单按顺序号放在分诊护士桌子上,由分诊护士叫号依次就诊,病人在候诊过程中如遇病情变化,分诊护士有权优先安排就诊或送急诊室抢救。发热病人,小儿科病人先由分诊台测量体温,后就诊,就诊时一般只允许就诊病人进入诊室,如果病情较重或语言障碍时,允许亲友一人陪同就诊,陪同者须积极配合医师,详细真实地讲解病情,70 岁以上老人或盖有老干门诊优先的 病人 可由分诊护士优先安排就诊。 病人在候诊厅候诊,应自觉遵守候诊秩序,不大声喧哗,保持公共卫生,同时注意安全。

  三.划价,交 费 、取药指导

  就诊后,病人持医师开的各种检查化验单到大厅服务台划价,到收费窗口交费,处方直接到收费窗口划价、收费。门诊大厅设有收费窗口,医保刷卡窗口,病人可任选一窗口交费。肠镜,钡餐检查,支纤镜,肌电图等特殊检查,先到相应的检查室预约后再划价交费,换药,病理切片,针灸,理疗等到相应的治疗室先划价再交费。病友交费后持收据在大厅取药窗口等候取药。

  四、取化验 单 、检查报告单指导

  (1) 取化验单 nnn各种生化检查 单 ,如肝功能、血脂、血糖、肾功能、血钾、钠、钙测定、 AFP. AKP 风湿因子等均凭交费发票到大厅服务台划价处领取。上午 10 : 00 (前)抽血者,当日下午 3 : 30 可取, 10 : 00 后抽血者,次日下午 3 : 30 取,三大常规(血、大、小便化验)、精液、白带、血沉等检查 30 分钟后直接到门诊化验室取 检查报告单 。急诊抽血做二氧化碳结合率、钾,钠,钙,血尿淀粉酶等 2 小时后到检验科取 报告单 。

  (2) 取各种检查报告单

  ①  急诊拍片,拍完后 1 小时内到放射科取报告单;普通拍片:上午拍片,下午到放射科取诊断报告单,下午拍片,次日上午到放射科取诊断报告单;特殊检查 24 小时内取报告单。 CT ,核磁共振,急诊检查完后 2 小时在该科取报告单,一般患者 24 小时内在相应科室取诊断报告单。

  ①  B 超、彩超、心电图在检查结束稍候,在相应科室取报告单。 病人 如因急事不能等候,请与服务台导医护士联系,将报告单邮寄给您。

医院动态

更多 >

心身科引进“心”疗法, 团体治疗有成效

一直以来药物治疗是治疗心身疾病的重要手段,另外辅助其他治疗手段。近年来随着社会对心理疾病的关注,患者对治疗效果尤为重视,为了满足临床患者的治疗需求,更好的服务于群众。心身病房(五病区)引进“心”疗法开展团体心理治疗。 所谓的团体心理治疗,一般是由1—2名治疗师主持,治疗对象可由8—15名具有相同或不同问题的成员组成。治疗以聚会的方式出现,可每周1次,每次1.5至2小时,治疗次数可视患者的具体问题和具体情况而定。它的适应症较广,特别是针对抑郁症、神经症(如焦虑症、强迫症、恐惧症、躯体形式障碍等)、睡眠障碍、人际交往问题、学习问题、进食问题、家庭问题及精神分裂症等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4月初在科主任朱桂东的带领下,团体心理治疗正式在心身科开展。心身科为此制定了详细的团体治疗计划,根据病情甄选入团人员,每周以小组讨论、座谈、游戏、经验分享、团体互助等方式进行团体治疗。通过近一个月的努力,入团患者不仅从最初的怀疑态度转变为认同,并纷纷表示喜欢“心”治疗方式,愿意继续参加治疗。正如患者小李说:“这个治疗真好,以前觉得自己没什么问题,通过和大家坐在一起交流后才看到自己身上真的存在一些问题,并且我现在也能正视问题了,不会再逃避了。” 作为治疗师的朱桂东主任也讲到:团体心理治疗不仅能提高患者住院依从性,而且能提升患者对自身的认知。团体心理治疗的开展对心身疾病患者的康复及预后都有很大帮助。心身科将经持续开展团体心理治疗,并与工娱疗、音乐疗法、生物反馈治疗、穴位调控治疗等结合,为心身患者撑起一柄晴雨伞,为患者的康复保驾护航!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反复鼻出血有哪些原因
王利一
回答: 反复鼻出血可能与鼻腔干燥、外伤、鼻炎、鼻中隔偏曲、血液疾病等因素有关。鼻腔黏膜受损、炎症刺激、血管异常或凝血功能障碍均可导致该症状,需结合具体病因采取针对性处理。 1、鼻腔干燥 长期处于干燥环境或频繁挖鼻可能导致鼻腔黏膜水分流失,黏膜脆性增加易破裂出血。表现为少量鲜红色血液渗出,多发生于鼻中隔前下方。建议使用生理盐水喷雾湿润鼻腔,避免用力擤鼻或揉搓鼻部。室内可使用加湿器维持空气湿度。 2、外伤性因素 鼻部撞击或异物插入可直接损伤鼻腔血管,儿童常见因玩具或手指抠挖导致黏膜撕裂。出血量较大且突发,可能伴有局部疼痛。需立即压迫鼻翼止血,若异物残留需由医生专业取出。反复外伤可能形成鼻腔溃疡加重出血。 3、鼻炎发作 过敏性鼻炎或感染性鼻炎会引起黏膜充血水肿,频繁打喷嚏、擤鼻涕可导致毛细血管破裂。常伴随鼻痒、流涕等症状。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氯雷他定片等药物控制炎症,慢性患者需避免接触过敏原。 4、鼻中隔偏曲 先天发育异常或后天外伤导致的鼻中隔偏曲,会使凸起侧黏膜长期受气流冲击变薄,血管丛暴露易出血。多表现为单侧反复出血,可能伴有鼻塞。轻度可通过生理海水冲洗缓解,严重偏曲需考虑鼻中隔矫正术。 5、血液系统疾病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或白血病等疾病会引发出凝血功能障碍,表现为全身多部位自发性出血,鼻出血多为喷射状且难止血。需完善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查,确诊后需针对原发病治疗,如输注血小板、注射重组人凝血因子等。 日常应保持鼻腔湿润,避免用力擤鼻或抠挖鼻孔。出血时可坐位前倾,用手指紧捏鼻翼10分钟冷敷鼻梁。若每周出血超过3次、单次出血量超过50毫升或伴头晕乏力,需及时排查血液疾病。高血压患者需规律监测血压,儿童反复出血建议检查鼻腔是否有血管瘤等病变。冬季干燥季节可每日使用凡士林涂抹鼻腔前庭预防皲裂。 王利一主任医师北京医院耳鼻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