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我院成功实施一例升主动脉夹层杂交手术

时间:2014-01-26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1月20日,我院心脏外科与介入科联手,成功地为一位升主动脉夹层患者实施了杂交手术。

  王大爷今年68岁,一日突然感觉胸背剧烈疼痛,急诊送入我院,诊断为升主动脉夹层,需择日进行手术。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非常凶险的大动脉疾病。由于内膜局部撕裂,受到强有力的血液冲击,内膜逐步剥离、扩展,在动脉内形成真、假两腔,导致一些包括撕裂样疼痛的表现。主动脉是身体的主干血管,承受直接来自心脏跳动的压力,血流量巨大,出现内膜层撕裂,如果不进行恰当和及时的治疗,破裂的机会非常大,死亡率也非常高。

  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有两种:传统的主动脉重建修复手术和微创的支架植入治疗。前者创伤大,出血多,病人死亡率高,术后产生并发症的可能性大。后者创伤较小,恢复期短,是此类手术的首选治疗方法。但王大爷经CT检查,血管内膜破裂处距左锁骨下动脉根部小于1cm,如使用介入支架治疗,将有可能会造成正常的血管分支堵塞,甚至会导致昏迷、瘫痪、上肢坏死等情况。因此,我院心脏外科与介入科联合,经过充分的论证准备,制定了一套将二者充分结合的“杂交”手术。通过对主动脉的两支旁路进行架桥,保证了血液供应,避免在体外循环下进行大型外科手术,对血液成分造成破坏。同时在心脏不停跳的情况下,进行支架植入,封堵住血管内膜的破裂处。如此,即使破裂处距根部再近,放置的支架也不会堵塞住血液供给。

  经过积极准备和精心安排,1月20日,王大爷接受了杂交手术,并获得了成功。术后三天,王大爷的各项临床指标已逐渐恢复正常值,从监护室转入病房进行康复治疗,不多日便可出院。

  据了解,主动脉夹层最常见的原因是高血压与动脉硬化。如今,血管疾病的治疗总体上正向着微创的介入治疗方向发展,即从传统的开放式的外科手术向血管腔内治疗转变。对于复杂血管疾病而言,需要充分发挥外科手术和介入治疗这两种技术的优势,进行“杂交手术”,才能更好地规避手术风险,减少手术损伤,提高治疗效率,使患者更快地获得康复。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参加全省医疗器械不良事件重点监测工作会议

2014年7月17至18日,由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安徽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共同举办的“安徽省医疗器械不良事件重点监测工作会议”在合肥召开。我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省卫计委、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14家医疗机构、2家生产企业、9个市的药监管局和卫生局相关负责人和代表等80余人参加了会议。我院副院长金小干率物资设备处等相关人员参加了会议。 大会对全省16家“安徽省医疗器械监测哨点单位”进行授牌,我院作为哨点单位之一,由金小干副院长代表医院签订了责任书。大会传达了《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局办公厅关于开展医疗器械不良事件重点监测工作的通知》,下达了今年我省承担对营养泵、阴道扩张器、低频电磁综合治疗机和一次性使用高压注射器等四个品种医疗器械不良事件重点监测工作任务。最后,由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对重点品种监测工作进行业务培训。 本次大会的召开,使我院从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重点监测工作人员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并对我院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收采、上报和撰写分析报告等工作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物资设备处 谢申菊 王晓虎)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