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

少开一天车 把方便留给患者

时间:2014-05-26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少开一天车 把方便留给患者

  去年,市三院顺利通过三级医院评审,成功跻身医疗行业第一梯队,来院住院病人和门诊病人量逐渐攀升,由于原有的车位数量已不能满足现在的需求,前来就诊的病人停车困难,给病人的及时就诊带来了很多不便,自我院发出了“少开一天车,方便给病人”的倡议书后,医院职工迅速响应号召,选择步行、自行车、公交等出行方式.为患者多预留出百余个车位,大大缓解了停车难的问题。

  医院年轻的张医生对倡议书表示认同:“我认为自行车是最合理的交通工具,自己平时就喜欢骑山地车,没事经常邀些朋友外出骑行,既低碳环保,也可以锻炼身体,如果遇到雨雪天气可以选择公共交通。”

  “我是走路来的,从家步行半小时左右就到了,每天既锻炼了身体,又可以保持好身材。”医院护士小王笑着说道:“以前还要考虑停车、上下电梯的时间,而且我是新手,停个车都要花上不少时间。”

  现在,在医院患者家属的车辆进入后,很快就可以找到车位停靠。家属李先生对这样的变化感到惊讶:以前也来过,可停车很少这么顺利。李先生回忆:有一次他母亲得了急性阑尾炎,叫救护车又怕耽搁时间,索性自己开车载母亲来住院,一路颠簸至医院,由于母亲疼痛难忍,他想把车停到离病房近一些的地方,可是车位都是满满的,这可把李先生急坏了,好在联系了医院急诊科才解决了这个问题,现在停车可真方便多了!

  目前,全院上下都在响应习总书记提出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路线,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落实到医院的实际工作中就是服务好患者、为患者提供方便,这也是我们医院一直遵循的办院宗旨。

医院动态

更多 >

夏日炎炎 献血爱心涌动

夏日炎炎 献血爱心涌动 ——合肥市三院医务人员踊跃无偿献血 每年夏季,都是临床用血相对紧张的时期。近日,市中心血站血液库存告急,合肥市三院通过多种途径,在全院干部职工中大力宣传《献血法》和无偿献血知识,鼓励符合献血条件的干部职工积极参加无偿献血。 7月31日,合肥市三院外科大楼一楼大厅一角人头攒动,医务人员争相填表报名,踊跃参与无偿献血。院工会主席陆伟良在现场带头献血,院医疗总监沈泌、部分临床科室主任及护士长等也一早赶到现场参加献血,有的医护人员下了手术台就赶来献血,更多的同志献血一结束,稍事休息就又投入到救死扶伤的工作之中,另外还有部分同志因为现场体检的某些指标不符合标准要求未能献血,带着非常遗憾的表情离开。院领导特意抽出时间到场看望慰问献血者,院总务处、保卫处等有关部门提前发动,协助做好献血保障工作。这次共有93人献爱心,献血量共计26900毫升。 此次组织无偿献血是合肥市三院连续第五年启动应急无偿献血队伍。当日,合肥市血站王跃林副书记也赶到了献血现场,看到三院人的爱心行动,深有感触:市三院的领导高度重视无偿献血,市三院的职工有爱心。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帕金森病吃药能治好吗?
邵自强
回答: 帕金森病吃药通常不能完全治好,但可以有效控制症状。帕金森病的治疗主要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治疗、心理治疗和日常护理等方式。 1、药物治疗 帕金森病的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补充多巴胺或调节多巴胺功能来缓解症状。常用药物包括左旋多巴制剂、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等。左旋多巴制剂如多巴丝肼片可以补充脑内多巴胺,改善运动症状。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如普拉克索片能直接刺激多巴胺受体。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如司来吉兰片可延缓多巴胺的分解。这些药物能显著改善震颤、僵硬等症状,但长期使用可能出现疗效减退或副作用。 2、手术治疗 对于药物控制不佳的帕金森病患者,可考虑脑深部电刺激术等手术治疗。该手术通过植入电极刺激特定脑区,能有效改善运动症状。手术适应证包括药物疗效明显减退、出现严重运动波动或异动症等。手术治疗需要严格评估,术后仍需配合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 3、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对维持帕金森病患者的生活质量非常重要。物理治疗可改善运动功能和平衡能力,作业治疗能训练日常生活技能,言语治疗可解决吞咽和语言障碍。康复训练应长期坚持,包括步态训练、平衡训练、柔韧性训练等。太极拳、舞蹈等运动也有助于改善症状。 4、心理治疗 帕金森病患者常伴有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等,能帮助患者调整心态,提高生活质量。家属也应参与心理干预,学习如何更好地支持和照顾患者。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抑郁药物。 5、日常护理 良好的日常护理对帕金森病患者至关重要。家属应帮助患者建立规律的生活作息,提供营养均衡的饮食,预防便秘。居家环境要安全,防止跌倒。鼓励患者适度活动,保持社交。定期复诊,监测病情变化和药物副作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患者的自尊心。 帕金森病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但通过规范治疗可以长期控制症状,维持较好的生活质量。患者应遵医嘱用药,定期复诊调整治疗方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坚持康复锻炼,注意饮食营养和作息规律。家属要给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帮助患者适应疾病带来的变化。出现症状加重或新发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邵自强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