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市中医院

市中医医院举办“医患关系沟通技巧”主题报告会

时间:2013-04-23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为了增强医护人员对医患沟通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与患者沟通的能力,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4月26日下午,安庆市中医医院特邀安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书记、院长王维利教授来院举行“医患关系沟通技巧”主题报告会,医院领导班子及从事临床医务工作100余人现场聆听了报告。

  王维利教授首先客观分析了在当前医疗环境大背景下的医患关系,介绍了几例近期备受关注的的医疗纠纷。随后,王教授从沟通学的相关理论入题,详细讲解了冲突产生的原因、冲突的常见种类、冲突的处理方式等问题。紧密联系医务工作中的实际情况,王教授针对如何提高医患沟通的技巧进行了具体介绍。她认为,医患冲突的主要原因在于患者的期望与现实之间、需求与满足之间产生了矛盾。因此,医务人员在与患者的交流过程中,首先应当努力建立起相互的信任,建立共情。要从点滴的小事着手,充分考虑到患者的社会背景、文化层次、从事的职业等情况,只有根据其具体特点选择相应的沟通方式,才能更好地与患者交流,化干戈为玉帛,将矛盾和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近三个小时的主题报告会内容生动详实,贴近医务工作实际,王教授更是就如何在工作实践中具体运用沟通技巧不时与台下医务人员互动交流,探讨医患沟通的技巧和方式方法,使整场报告会气氛活跃,台下听众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

  参加主题报告会的医务人员均表示,王教授的授课内容让从事医务工作者受益匪浅,了解到医患沟通在医疗环境中是无处不在的,深刻认识到良好的沟通在医患关系中的重要意义。将注重加强人文和社会关系知识的学习,结合医院工作实际,努力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医院动态

更多 >

警惕中药使用不当

不合理使用中药也会引起有害反应,专家提醒公众,在以下12种情况下,尤其要谨慎使用。 服用剂量不当 有些中药含有有毒成分,如附子中含有乌头碱,小剂量使用具有治疗作用,剂量过大或使用不当就会引起中毒;有些中药不含有毒成分,但过量服用也会引起中毒,如过量服用肉桂就会引起血尿。 辨证用药不当 如给肝阳上亢病人服用细辛、肉桂等,等于火上浇油。 来源品种不当 如桑寄生本无毒,但寄生在有毒植物上的桑寄生就会含有相应的有毒成分。 炮制方法不当 有些药材未经炮制或炮制不当会引起有害反应,如经过炮制后的法半夏没有什么毒性,但生半夏却是有毒的。 中药煎煮不当 一般认为煎煮时间不足可能会引起毒性反应。 误服误用 这种情况十分危险,如把香加皮当作五加皮使用,就会发生洋地黄样中毒。 中药品质不好 受到污染或变质的中药会引起有害反应。中药注射剂质量不好,当中含有有害物质、杂质、植物蛋白等,可以引起有害反应。此外,中药假冒伪劣品种可直接导致有害反应。 用药途径不当 如作为肌肉注射用的中药注射液被用于静脉注射,就很容易发生有害反应。 用药时间过长 有些中药用药时间过长也不好,如黄花夹竹桃含有强心苷,长期使用会发生洋地黄样蓄积中毒反应。 配伍不当 有些中药相互间可产生化学反应,如果配伍不当将引起有害反应,如藜芦间也有配伍禁忌,如山楂、五味子、乌梅等与磺胺同时使用就会引起血尿。 忽视个体差异 年龄、性别与体质差异也会引起有害反应,如妇女哺乳期就对许多药物反应敏感。 外用药使用不当 外用制剂辅料,如白酒、酒精、醋等使用不当也会引起有害反应。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怎么回事
高云
回答: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可能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肺血管病变、胸廓畸形、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氧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并发症管理等方式治疗。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常见原因,长期气道阻塞导致肺动脉压力升高,进而引发右心室肥厚和扩张。患者可能出现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治疗需遵医嘱使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等药物控制气道炎症,配合长期家庭氧疗改善低氧血症。 2、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高压可直接导致右心负荷增加,可能与特发性肺动脉高压、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等因素有关。患者常表现为活动后气促、乏力、胸痛等症状。医生可能建议使用安立生坦片、他达拉非片等靶向药物,严重者需考虑房间隔造口术等介入治疗。 3、肺血管病变 肺血栓栓塞症、肺血管炎等疾病可引起肺血管床减少,增加肺动脉阻力。这类患者可能出现咯血、晕厥、下肢水肿等表现。治疗需根据病因选择抗凝药物如华法林钠片、利伐沙班片,或免疫抑制剂如甲氨蝶呤片,必要时行肺动脉血栓切除术。 4、胸廓畸形 严重脊柱侧弯、胸廓成形术后等结构性改变可限制肺扩张,长期导致肺通气功能障碍。此类患者易合并反复呼吸道感染,表现为呼吸浅快、运动耐力下降。治疗重点在于纠正原发病,使用无创通气辅助呼吸,必要时行胸廓矫形手术。 5、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夜间反复缺氧可诱发肺动脉收缩,长期未治疗可能进展为肺心病。患者典型表现为夜间打鼾、白天嗜睡、晨起头痛。确诊后需持续使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肥胖患者应减重,避免饮酒和使用镇静药物。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需严格戒烟,避免接触粉尘和冷空气刺激。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限制钠盐摄入以防水肿加重。可进行散步、呼吸操等低强度运动,但需监测血氧饱和度。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出现下肢水肿加重或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时应及时就医。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秋冬季节可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 高云副主任医师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