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我院举行“七一”党课报告会

时间:2014-07-03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三周年,7月2日下午院党委举行了党课报告会,院领导、支部书记、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参加了学习。邀请皖南医学院思政部陶庭马副教授作报告,报告会由常务副书记段齐同志主持。

  陶教授作题为《文化强国背景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党课报告,他从文化的战略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当代意识形态的新变化以及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等五个方面为我院广大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上了一堂内容丰富、生动精彩、深入浅出的党课,阐述了文化强国背景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观培育的必要性。

  段书记作总结讲话,并对广大党员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希望各支部积极组织学习讨论,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和指导思想;二是利用各种形式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三是结合医院及各自临床医技等工作实际,开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立足岗位做奉献,在各自的病区、科室起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共同为我院又好又快地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医院动态

更多 >

心血管内科成功完成一例急性心肌梗死PCI手术

8月4日我院心血管内科成功为一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PCI治疗。该例介入手术的成功标志着我院心内科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 患者50岁,在手术开展的两天前入住我院心血管内科。由于患者心肌梗死时间未明,入院时超过24小时,我科先予以抗血小板聚集、扩冠、稳定斑块处理,使患者病情渐趋平稳。经全科认真讨论,确定为其进行介入治疗,可实现痊愈及防止心肌梗死后的一系列并发症。通过冠脉造影检查提示:右冠中远段完全闭塞,手术难度及风险均较大,术中患者出现慢血流及II度房室传导阻滞。经过1.5小时的手术,成功植入2枚支架,患者临床症状随即缓解,生命体征恢复平稳。患者现已康复出院。 本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介入治疗标志着我院冠脉介入治疗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开辟了一条新道路。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下壁心肌梗死怎么治疗
高云
回答: 下壁心肌梗死可通过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溶栓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治疗。下壁心肌梗死通常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血管痉挛、高血压、糖尿病等原因引起。 1、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下壁心肌梗死的基础治疗方式,常用药物包括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阿托伐他汀钙片等。阿司匹林肠溶片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可以进一步抑制血小板功能,降低心肌梗死复发风险。阿托伐他汀钙片有助于降低血脂,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药物治疗需要长期坚持,并定期复查相关指标。 2、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是通过导管技术开通堵塞的冠状动脉,常用方法包括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和支架植入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能够快速恢复心肌血流,减少心肌损伤。支架植入术可以维持血管通畅,降低再狭窄概率。介入治疗需要在发病后尽早进行,以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3、溶栓治疗 溶栓治疗适用于发病早期无法立即进行介入治疗的患者,常用药物包括注射用阿替普酶、注射用尿激酶等。注射用阿替普酶能够溶解冠状动脉内的血栓,恢复血流。注射用尿激酶也是一种有效的溶栓药物。溶栓治疗需要在发病后一定时间窗内进行,并密切监测出血风险。 4、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适用于多支血管病变或介入治疗失败的患者。手术通过取患者自身血管,在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处建立旁路,改善心肌供血。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术后需要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并定期复查。 5、生活方式调整 生活方式调整是下壁心肌梗死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运动等。戒烟能够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复发风险。低盐低脂饮食有助于控制血压和血脂。适量运动可以改善心肺功能,但需要根据医生建议选择适宜的运动强度和时间。 下壁心肌梗死患者需要长期坚持规范治疗,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日常生活中应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保持规律作息。饮食上注意控制总热量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摄入,限制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出现胸闷、胸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不可自行调整药物剂量或停药。 高云副主任医师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