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华医院
本院暂无资讯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心燥热是什么引起的
高云
回答: 心燥热可能由阴虚火旺、情志失调、饮食不当、外感热邪、气血不足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滋阴降火、疏肝解郁、调整饮食、清热解表、补气养血等方式治疗。 1、阴虚火旺 长期熬夜或房劳过度可能导致肾阴亏虚,虚火内生并上扰心神,表现为心烦失眠、手足心热、夜间盗汗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知柏地黄丸、天王补心丹、六味地黄丸等中成药滋阴清热,同时避免辛辣温燥食物。 2、情志失调 长期焦虑抑郁会造成肝气郁结,郁久化火形成肝火上炎,出现口苦咽干、急躁易怒、胸胁胀痛等表现。治疗需配合柴胡疏肝散、丹栀逍遥丸、龙胆泻肝丸等疏肝清热,建议通过冥想、音乐疗法调节情绪。 3、饮食不当 过量摄入辛辣刺激、油腻煎炸食物会助长体内湿热,湿热蕴结可导致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小便短赤等实热症状。需减少羊肉、辣椒等热性食物摄入,适量饮用绿豆汤、莲子心茶等清热饮品。 4、外感热邪 夏季暑热或温热病邪侵袭人体时,热邪内传心包可引起高热烦躁、面赤口渴、神昏谵语等症。此时需用安宫牛黄丸、紫雪散、清开灵颗粒等清热解毒,同时保持环境通风凉爽。 5、气血不足 久病体弱或失血过多导致心血亏虚时,阴血不能制约阳气而出现虚性燥热,伴有心悸气短、面色苍白、头晕乏力等症状。宜选用归脾丸、生脉饮、八珍颗粒等补益气血,配合阿胶、红枣等食疗调理。 日常应注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饮食以清淡滋阴为主,可适量食用银耳、百合、梨等润燥食物。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出现严重失眠、持续高热等情况,应及时到中医内科就诊,通过脉诊、舌诊等明确证型后针对性治疗,避免自行长期服用清热药物损伤脾胃阳气。 高云副主任医师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