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

我眼中的麻醉恢复室

时间:2014-05-19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麻醉恢复室是对麻醉术后病人进行严密观察和监测,直至病人的生命体征恢复稳定的科室。虽然是很简单的概述,但对于我有着多年综合医院ICU工作经历的护理人员来说,对于各种整形外科手术麻醉后病人的观察以及麻醉后监测室(PACU)的工作模式,仍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我对麻醉恢复室的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

  上班第一天,就让我感受到不同以往的工作节奏。当我还在熟悉新环境的时,术后的患者就已接二连三的从手术室转入到恢复室,很快8张床位占满,这种场面我只在ICU病房出现群发伤亡事故的时候才见过。每位患者转入,管床的责任护士就开始紧张的忙碌,一系列的治疗与护理工作,大家在有条不紊中进行,转眼之间已达到出室指征的患者已经转回病房了。床位空闲下来,我轻嘘了一口气,以为将告一段落,这时又有患者转送过来……

  就这样,一台接着一台,一天就在这样循环往复的紧张又繁忙中度过了。在这里,护士的工作节奏快,劳动强度大,但每位护士都能各司其职,相互协作,确保了护理质量安全。我发现,这里的每一位护士都能严格按照工作职责和工作流程去做,认真“三查八对”,患者再多,也能达到忙而不乱,忙中有序。

  我印象最深的是在麻醉恢复室工作的第二周。我护理的一位腭裂患儿一直在哭闹,这时心电监护仪变声,“血氧不对”,我刚发出呼叫声,护士长已从护士站来到床头,迅速用“EC”手法开放气道,另一护士已拿简易呼吸器加压给氧了。当时患儿的面色及四肢都已呈灰紫色,血氧饱和度不断下降,短短几秒钟病情变化迅速,麻醉医生及时到达,患儿在有效的加压给氧下,面色转为红润了,血氧饱和度也达到了95%以上。

  虽然我以前在ICU经历过无数次抢救,但是这次却让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我没有想到麻醉恢复室的患者病情变化这么快,前一秒钟孩子还在哭闹,后一秒就开始抢救,在一分钟之内我的心情悲喜交集。然而,在这么紧急情况下,麻醉恢复室的每位护士都像随时都做好了充分准备,遇事临危不乱,从容自若,通过他们敏锐的观察能力及预判能力,应用精湛的抢救技术,积极配合医生,在千钧一发之际挽救患者的生命。

  这里的护理团队是优秀的,它肩负着全院全麻术后患者的安全,相当于我院的“ICU”。一位患者曾笑称病房护士是“人民解放军”,而麻醉恢复室护士就是“海豹突击队”。——这就是我眼中的麻醉恢复室。

  我知道要想真正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就必须努力学习掌握麻醉恢复室的抢救技术操作、麻醉学护理知识等,提高自身的工作综合能力,努力成为货真价实的“海豹突击队员”。 

医院动态

更多 >

为了那百分之一的希望--记8.23 抢救头皮撕脱伤患者

有一种精神成功了要赞扬,失败了同样也要赞扬。 2014年8月23日我院(八大处整形医院)接收了一位头皮撕脱伤的患者,是一名非常年轻的女性,只有21岁,是一名大连医科大学3年级的学生,父母双亡,家境贫寒。2014年8月23日早7时,该大学生工作时因不慎将头发卷入机器致全部头皮、额部皮肤、右耳完全性撕脱,左耳及面部皮肤部分性撕脱。伤后立即送至当地医院就医,未予治疗,建议转至上级医院。遂送至山西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未予治疗,建议转院。当日17时许,送至我院急诊。 经入院查体,该患者体温36.9℃,脉搏90次/分,血压100/75mmHg。专科情况:额、顶、枕、颞部头皮完全撕脱,鼻背部皮肤部分撕脱,掀起右侧颊部皮肤可见右侧鼻腔与外界相通。左侧上睑部皮肤完全撕脱。左耳自耳屏水平上半部撕脱,仅耳轮部分软组织与下半部相连。 患者入院后完善检查,于19时许行急诊头皮再植,小血管吻合术。成功吻合左颞浅动脉、右侧枕静脉后观察头皮,可见头皮动脉供血好,但静脉回流差,头皮颜色呈深紫色,遂放弃头皮再植血管吻合,转行植皮术,手术共历时17小时。 8月23日这一天正是周末,医院通过这例患者的抢救工作,深感我院的医务人员和相关科室的工作人员是一支技术过硬、富有责任心和同情心、不怕辛苦、不计报酬的好队伍。23日那一天,一线值班大夫是马宁,二线值班大夫是金骥(金大夫为主刀大夫),一旦确定需要手术之后,整形十一科的全体医务人员(包括臧梦青、陈博和刘元波)和研究生(丁强、王?和张健华)立即赶到手术室,整形十科的周宇大夫也在第一时间赶来帮忙;放射科刘雳、曹捷在第一时间赶来为患者做了头颈部的CT检查,检验科杜水果和滕东明两位同志也一直坚守岗位,下半夜为我们取血。还要感谢车队的司机师傅,麻醉科孙玉蕾大夫为我们的患者麻醉一宿,金锦花大夫也在第二天凌晨及时赶到手术室,接替孙大夫的麻醉工作。 在这个患者的抢救过程中,我们的护士,尤其是年轻护士,表现出了极好的素质,参与抢救的护士人员有手术室的张青平、李亚男、王雪、王超群、王世妍,病房的商建涛、王慧,麻恢的裴红、张航和急诊的倪文娟,尤其是手术室的年轻护士王世妍,当时正在门头沟休假,听到消息后,也及时赶回医院参与抢救工作;手术室护士王超群本来不上班,听到消息后也自愿赶到医院来帮忙。手术进行到第2天上午7点,历时17小时,工作人员可以说“人困马乏”,医院营养食堂的工作人员为我们送来了丰盛的早餐,令所有参加抢救的工作人员倍感温暖。 我院接诊后本着有1%的希望也要尽100%的努力的原则,开展了救治,但是由于患者发生事故来到我院时间太长,撕脱的头皮尽管在山西进行了较好的保存,但是损伤十分严重,最终没能将其头皮再植成功,只能将撕脱的头皮处理成中厚皮片,对创面进行修复,给我们也给患者留下了遗憾。回想到2013年9月28日,我院曾接诊过一例类似的严重头皮撕脱伤患者,在经历了10几个小时在医院大量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最终获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再植的头皮全部成活。 这次抢救是一例既普通又特殊的抢救工作,同时也是我们医务工作者的本职工作,是我们应该做的,但是在工作中每每牵涉到这么多相关兄弟科室,在这个过程中,全院工作人员全力配合,发扬团队精神,在关键时候拉得出、打得赢!大家任劳任怨,不计个人得失,忘我的工作这种做法本身就说明我们医院的职工是何等的优秀!正是这种正能量,激发我们的社会不断前进,用我们日常平凡的工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添砖加瓦。在目前这样一种医疗环境下,这样一种精神可能是最值得我们提倡的精神。尽管撕脱头皮的再植手术最终没有成功,但是参与抢救的每一个同志,包括医生护士辅助诊断科室后勤保障部门的同志,都把病情当作命令,这种对病人、对工作极端负责的表现,集中体现了我们医务人员救死扶伤、实践革命人道主义的精神,集中体现了我院的优秀文化和传统,,也是我们最为闪光的精神财富,这样的付出和高度的负责精神,是我们建设和谐医患关系的坚实基础。我院为有这样的职工而骄傲和自豪。我们大家应该好好向他们学习,以这种精神去做好日常点点滴滴每一件事,才能在关键时刻拉得出打得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睾酮偏高是什么原因
李青
回答: 睾酮偏高可能与遗传因素、多囊卵巢综合征、肾上腺皮质增生、药物影响、内分泌肿瘤等原因有关。睾酮偏高通常表现为月经紊乱、体毛增多、痤疮等症状,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等方式干预。 1、遗传因素 部分人群因家族遗传倾向导致体内睾酮水平偏高,可能与基因突变或遗传代谢异常有关。这类情况通常伴随青春期发育异常或家族成员类似病史,需通过基因检测明确诊断。日常需避免高脂高糖饮食,减少外源性激素摄入,必要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螺内酯片等抗雄激素药物调节。 2、多囊卵巢综合征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育龄期女性睾酮升高的常见原因,与胰岛素抵抗、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紊乱有关。患者除睾酮偏高外,常伴有卵巢多囊样改变、排卵障碍,可遵医嘱使用炔雌醇环丙孕酮片调节激素,配合二甲双胍缓释片改善胰岛素抵抗。 3、肾上腺皮质增生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会导致肾上腺源性雄激素分泌过多,21-羟化酶缺乏是最常见类型。新生儿筛查可早期发现,成年患者可能出现骨龄超前、声音低沉等表现。需长期服用氢化可的松片替代治疗,定期监测激素水平和骨密度。 4、药物影响 滥用雄激素制剂或含激素的保健品可能导致外源性睾酮升高,常见于健身人群使用合成类固醇。部分癫痫患者服用丙戊酸钠缓释片也可能干扰激素代谢。需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并通过肝肾功能检测评估药物副作用。 5、内分泌肿瘤 肾上腺或卵巢的分泌雄激素肿瘤会异常升高睾酮,如卵巢男性化肿瘤、肾上腺腺瘤等。患者可能出现男性化体征快速进展,影像学检查可见占位性病变。确诊后需手术切除肿瘤,术后病理检查明确性质。 睾酮偏高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压力。饮食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限制乳制品和红肉摄入,增加十字花科蔬菜如西蓝花帮助雌激素代谢。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但需避免过度力量训练刺激雄激素分泌。所有药物治疗均需严格遵循医嘱,定期复查激素六项和超声检查,出现多毛、脱发等症状加重时及时复诊。 李青主任医师北京安贞医院泌尿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