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首钢医院

我院举行消防安全知识讲座

时间:2014-07-03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7月2日,我院邀请石景山区消防支队防火监督处张宏卫警官为职工做了“强化消防宣传普及消防知识”的讲座。院长陈仲强、党委书记刘慧琴等院领导班子成员和各科室主任及护士长近200余人参加了培训。

  张宏卫警官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从近年来医院发生的典型火灾情况、医院火灾危害性、如何做好医院的防火安全、火灾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社会单位消防安全“四个能力”五个方面作了精彩讲座。

  此次消防知识讲座,提高了我院医护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强化了我院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管理等各项工作,为创建平安医院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与促进作用。(保卫处朱磊)

  讲座现场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举行2014年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

9月3日,我院在泌尿大楼八层报告厅举行了2014年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决赛。经过激烈角逐,心血管内科青年医师陈学智夺冠。 北京大学医学部(简称医学部)教育处副处长续岩、医学部基础院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系副教授倪菊华、我院副院长雷福明、张祥华,院长助理王海英,相关部分职能处室负责人和教研室主任以及三位学生代表应邀担任评委。各教研室负责人、临床科室负责人及教师代表、学生代表200 余人到场观摩和学习。教育处处长王闻博主持比赛。 张祥华在讲话中指出,一年一度的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为青年教师提供了展示教学水平、交流教学经验和互相提高的舞台,也很高兴看到许多老师通过这个舞台的锻炼和学习,教学水平在不断提升。他希望更多教学单位的青年教师能够通过这个平台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质与教学技能,从而使我院的教学工作整体水平更上一个台阶。他预祝每位参赛选手都能够获得优异成绩。 续岩在致辞中首先代表医学部教育处和学生对支持医学部教学工作的我院领导和老师表示感谢。她肯定了我院作为北京大学附属医院、临床医院和教学医院,正在按着医学部要求的建设一流大学医院的要求迈步前进,人们也切实感受到了医院的进步和变化。她指出“university hospital”和“general hospital”的区别就体现在教学和学术上,很高兴看到我院在这方面的高度重视和为教师提供的各种平台,也希望各位老师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注重创新,利用各种平台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成为一名优秀的北京大学带教老师。 2013年我院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冠军急诊科陈新在发言中讲授了自己的教学经验,希望各位老师能够充分利用医院搭建的各种教学平台,认真做好教学工作,做到言传身教,因材施教,真正把医学知识内化于学生们的心中。 经过预赛选拔出来的十名选手参加了此次决赛,依照抽签比赛顺序,分别是肾内科徐静,耳鼻喉科刘芳,重症监护科王征,康复医学科郑慧敏、心血管内科陈学智、医学影像科尚存海、血液内科余延芳、胸心血管外科杨帆、内分泌科张莹和急诊科张丹。 参赛选手需在十分钟内按比赛规则完成课程表达,并接受评委点评。在比赛中,选手或利用多媒体,或结合教具,或引入生动的临床病例和新闻事件,用精练的语言,娴熟的表达,活跃的思维,精美的幻灯片,精彩纷呈地讲授了自己教学内容,显示出赛前均做了精心准备。 在点评环节,评委们分别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效果、教学态度、教学技巧、教学素质等几大方面逐一点评,对参赛选手表现出的亮点给予了肯定,如在教学内容组织、语言表达、幻灯展示和多种教学手段运用方面均有突出表现,但也指出了比赛中的不足之处,如学科中的新信息传达不够,教案的部分用词不够缜密,与学生互动不足等,也希望老师在今后的讲课中能够更多引入一些医学人文知识、医学历史和典故以及典型的病案例,吸引学生共同加入到讲课环节中,促进教学水平和质量的不断向前迈进。评委的精彩点评让参赛教师和观摩教师从中学习到很多授课技巧,受益匪浅。 经过评委最终打分,心血管内科陈学智获得一等奖,二等奖由胸心血管外科杨帆和康复医学科郑慧敏获得,医学影像科尚存海、血液内科余延芳和肾内科徐静摘得三等奖。 每年一届的青年教师讲课比赛旨在加强我院教师队伍建设,推广优秀教学经验和教学模式,以期为广大青年教师钻研教学技能,提高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搭建平台。注重教学一直是我院的重点工作,教学质量是维系医院发展的基石,青年教师已日渐成为我院教学的主体,我院将一如既往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和展示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宣教中心   刘金良) 副院长张祥华致开幕词 北京大学医学部教育处副处长续岩致开幕词 2013年我院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冠军陈新发言   心内科陈学智参加讲课比赛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高血压持续不降的原因
高云
回答: 高血压持续不降可能与遗传因素、不良生活习惯、药物依从性差、继发性高血压未确诊或合并其他慢性疾病有关。长期血压控制不佳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需及时排查原因并调整治疗方案。 1、遗传因素 原发性高血压具有家族聚集性,若父母双方均有高血压病史,子女患病概率显著升高。这类患者可能存在钠敏感性增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异常等遗传缺陷,导致血管持续收缩。建议通过基因检测明确风险,日常需严格限盐并定期监测血压。 2、不良生活习惯 高钠饮食、酗酒、吸烟及缺乏运动均可导致血压难以控制。每日钠摄入量超过5克会加重水钠潴留,酒精会损伤血管内皮功能,尼古丁则引起血管痉挛。需逐步将食盐量降至3-5克/日,戒断烟酒,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3、用药不规范 漏服降压药或自行调整剂量是常见原因。部分患者因担心药物副作用间断服用钙拮抗剂如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或擅自停用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如缬沙坦胶囊。需使用分装药盒提醒服药,定期复查肝肾功能评估药物安全性。 4、继发性高血压 约10%难治性高血压由肾动脉狭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疾病引发。肾血管性高血压患者会出现肾素活性异常升高,嗜铬细胞瘤则表现为阵发性血压骤升。需通过肾上腺CT、肾动脉造影等检查确诊,必要时行介入或腹腔镜手术。 5、合并代谢性疾病 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等会加重血管损伤。胰岛素抵抗可激活交感神经,尿酸结晶沉积会引发血管炎症反应。建议联合使用二甲双胍缓释片与非布司他片,同时控制血糖与尿酸水平,血压目标值应低于130/80mmHg。 高血压患者需每日早晚定时测量血压并记录,选择低脂高纤维饮食如燕麦、西蓝花等,避免情绪激动和过度劳累。若调整生活方式后血压仍高于140/90mmHg持续1周,或出现头痛、视物模糊等症状,应立即到心血管内科就诊。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可能引发脑出血、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规范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 高云副主任医师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