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中西医结合医院

我院消化内科内镜下成功切除结肠巨大息

时间:2012-08-16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8月6日,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消化内科采用消化内镜介入术成功治疗一例结肠巨大息肉病人,术后4天病人康复出院。

  据了解,病人系一名51岁男性患者,于7月25日以“乙状结肠癌术后4月余,近期再次出现排便次数增多,每天2~4次,大便呈稀糊或细软状,要求住院复查”为主诉入住我院外二科。7月28日行肠镜检查提示结肠多发息肉,其中距肛门约29cm处见一巨大、粗亚蒂型息肉样肿物,大小4.5cm×5.5cm,呈分叶状,充满肠腔,肿物表面充血、水肿、糜烂,病理检查提示“绒毛状腺瘤,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由于瘤体巨大,阻塞肠腔,容易造成不全性或完全性肠梗阻,引起腹痛、排便困难、出血、穿孔,甚至癌变(据文献资料报道息肉直径>2cm,癌变率达50%以上)可能,建议患者及家属行手术切除治疗。患者及家属以患者体质差,不能耐受手术为由,拒绝再次手术治疗,遂决定行内镜下肿物切除术。

  因病人情况特殊,且瘤体巨大,在内镜下切除存在较大风险,并发大出血、穿孔的可能较一般息肉要大的多,为保证手术安全性,术前消化内科邓高振主治医师会同外二科曾惠英主任医师等人对病人病情进行缜密分析和研究,对内镜治疗的难度进行充分评估,制定详细的治疗方案,并将治疗方案与病人及其家属进行详细沟通,病人及家属表示完全同意。

  8月6日,以邓高振主治医师为主的治疗团队,在完善术前肠道、器械、药物准备及并发症处置预案的情况下,予病人行内镜下肿物切除,术中因瘤体巨大,操作视野暴露较困难,瘤体蒂部不能充分暴露,圈套器不能一次性将瘤体套取,为防止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邓高振主治医师在内镜室相关人员的配合下,先采用金属钛夹夹闭肿物蒂部,阻断肿物血流,使瘤体缩小,后分块切除,最后再使用金属钛夹闭合创面步骤进行治疗,其余10余枚直径达0.4cm×0.4cm、1.0cm×1.2cm的息肉采用射频灼除方法治疗,手术过程顺利,未出现腹痛、穿孔、出血等并发症。经抗生素预防治疗及严格饮食控制后,病人恢复良好,于8月10日满意出院。

  内镜联合金属钛夹治疗胃肠道大息肉(直径>2.5cm),可有效预防术中即时出血、术后迟发出血及胃肠道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痛苦少、恢复快的治疗方法。一年来我院消化内科已在内镜下成功切除30余例巨大胃肠息肉,取得了满意效果,受到了病人的高度肯定。本次手术的成功,标志着我院消化内镜介入治疗技术又有了新的突破,消化内镜治疗水平达到更高的阶段,将更好为广大患者服务。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百日咳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何洁
回答: 百日咳可通过一般治疗、抗生素治疗、对症治疗、免疫治疗、中医治疗等方式干预。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典型表现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 1、一般治疗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维持适宜温湿度,避免冷空气或烟雾刺激。给予易消化营养丰富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少量多餐。咳嗽发作时协助拍背排痰,婴幼儿需注意防止窒息。隔离治疗至有效抗生素使用5天后或发病21天。 2、抗生素治疗 早期应用红霉素干混悬剂、阿奇霉素颗粒或复方磺胺甲噁唑片可缩短传染期。发病1-2周内使用能减轻症状,超过3周后主要针对预防继发感染。需注意大环内酯类药物可能引起胃肠道反应,肝功能异常者慎用。 3、对症治疗 对于剧烈咳嗽可选用氢溴酸右美沙芬口服溶液镇咳,痰液黏稠时用氨溴索口服液祛痰。出现喘息症状可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严重痉挛性咳嗽可短期使用苯巴比妥片。婴幼儿需警惕镇咳药导致的呼吸抑制。 4、免疫治疗 未完成基础免疫的婴幼儿可肌注百日咳免疫球蛋白。接触者预防可口服克拉霉素干混悬剂或接种无细胞百日咳疫苗。妊娠晚期孕妇接种疫苗可通过胎盘传递抗体保护新生儿。 5、中医治疗 风邪犯肺期可用麻杏石甘汤加减,痰热壅肺期选用清气化痰丸,恢复期服用人参五味子汤。外治法包括贴敷天突穴、肺俞穴,或采用拔罐疗法。中药使用需辨证施治,避免与西药相互作用。 百日咳患者应保证每日2000毫升水分摄入,咳嗽间隙期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如蒸蛋羹、山药粥等。保持环境安静减少咳嗽诱发因素,恢复期可进行呼吸操训练。密切观察有无并发肺炎、脑病等表现,婴幼儿出现屏气发作或意识改变需立即就医。完成全程疫苗接种是预防关键,家庭成员出现类似症状应及早就诊筛查。 何洁副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呼吸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