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

我院中医妇科门诊成立

时间:2013-03-21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2013年4月1日起我院中医妇科正式接诊病人。同时聘请了北京着名中医妇科专家来院出诊。出诊安排为:

  一、刘雁峰主任,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妇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出诊时间:每两周的周六出诊一次,每次半日。

  二、辛蔚医师,北京妇产医院中医科主治医师,擅长妇产科疾病的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工作。

  出诊时间:每周三全天。

  三、王亚荀副主任医师,我院中医科工作多年,师从于刘雁峰教授,专于对中医妇科疾病的治疗。每周一、二、

  三、五全天出诊。 

医院动态

更多 >

深化合作关系 拓展合作领域--首都儿科研究所与我院再次确立对口支援关系

7月29日,首都儿科研究所与我院签订对口技术支援与医疗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我院多功能厅举行。同时签约的还有朝阳区、昌平区等八家区县妇幼保健院。通州区区委常委、副区长于世疆、北京市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老年与妇幼健康服务处处长郗淑艳、通州区卫生局局长白玉光、副局长李文龙、首都儿科研究所所长罗毅、首都儿科研究所党委副书记杨健到会,我院顾岳山院长及其他几家区县妇幼保健院院长、代表和首儿所相关处室负责人共计50余人参加会议。 大会首先由首儿所杨健副书记介绍了首儿所的基本情况与合作背景,随后,罗毅所长与我院及其他区县妇幼保健院院长分别签约。当日,首儿所的新生儿转运急救车也同时抵达我院,并在会议现场由顾岳山院长与首儿所医务处处长马立霜进行了照片的揭牌。 早在2007年和2012年,首儿所就和我院建立友好协作关系,在首儿所的帮助下,我院在医院管理、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控制、学科建设、医疗服务能力以及科研等方面都得到了显着提升。其中,我院的儿科现在已经形成门急诊、新生儿病房和普儿病房三位一体的服务模式,全年接诊量25.4万人次,位居全市二级医院之首。除常见病诊疗外,还开设了儿童哮喘、心胸病和新生儿、早产儿随访门诊,填补了全区业务空白;规范建立了拥有15张病床的新生儿NICU病房,每年收治危重新生儿将近200例,为全区新生儿危重症的抢救和治疗提供了保障;小儿外科构建了专业人才梯队,以儿童腹腔镜为特色技术,全年接诊病人1.5万人次,住院手术200余例;儿童早期综合发展服务中心经过八年的发展壮大,已率先在全市通过认证,每年接诊0~3岁婴幼儿2万余人次,为提升辖区儿童健康水平打下良好基础。 据首儿所罗毅所长介绍,此次合作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技术支持,今后三年内,首儿所将不定期派出专家,通过业务查房、会诊、技术培训和专题讲座等多种方式对我院提供技术指导;二是对儿科医疗人员的培训,首儿所将开放所有临床科室,为我院培养锻炼专业人才;三是实现点对点预约,凡我院接诊的疑难病人需要转首儿所的,可以直接与首儿所联系,预约专家、专科号源,包括新生儿需要住院或者抢救,首儿所将畅通绿色通道,优先安排床位和会诊,必要时还可以派车来接。四是针对儿童用药短缺现象,经有关部门审批同意后,首儿所的院内制剂将可以在我院购买。 于世疆副区长在会上做重要讲话,他指出:“通州区妇幼保健院是通州百姓口碑最好的医院之一,不管是临床医疗,还是妇幼公共卫生保障,均取得了区委、区政府的肯定,而这也恰恰是在首儿所的帮助下实现的。今天的签约标志着通州区妇幼保健院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必将推进医院更好的发展,为老百姓更好的服务。” 于区长还说:“通州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已经迎来了卫生事业发展最好的时候。包括妇幼保健院新院在内的多项工程正在加快建设当中,通州区在此方面做了巨大投资,但只是基本建设、医疗设备等硬件建设,最紧缺的还是医疗卫生人才建设和与市级一流医院的资源对接,借此机会,希望首儿所继续给予通州更大支持。” 郗淑艳处长代表北京市卫计委对签约工作给予肯定,对提高儿童保健工作的重要意义进行了强调,她说:“提高儿童保健工作是对口支援工作的需要,是落实“健康服务年”等重点工作的需要,是深化医改,促进工作系统化的需要,是落实国家生育政策,保障母婴安康的需要,希望各区县妇幼保健院在政府的领导下,充分利用对口支援的契机,发挥专家团队作用,扩大对口支援的范围和内容,努力提升辖区的儿童管理和业务服务水平,以新生儿和母婴健康为中心,为提高妇女儿童健康保驾护航。” 我院顾岳山院长在代表发言时表示:一定抓住机遇,积极开展相关工作,促进双方的合作交流,使我院的管理水平、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进一步提升,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签约仪式后,首儿所心外科主任袁峰、新生儿内科主任李莉、普通外科主任李龙还分别进行了精彩的专题讲座。 首儿所与我院对口医疗支援合作关系的进一步深化,为我院的长远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持,为辖区百姓带来更多福祉,更对推进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怀孕40周羊水少怎么办
冷启刚
回答: 怀孕40周羊水少可通过增加水分摄入、左侧卧位休息、胎心监护、静脉补液、催产或剖宫产等方式干预。羊水过少可能与胎盘功能减退、胎儿泌尿系统异常、母体脱水、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等因素有关。 1、增加水分摄入 孕妇每日饮水建议达到2000毫升以上,可分次少量饮用温水或淡盐水。适当饮用豆浆、椰子水等富含电解质的饮品有助于改善母体血容量,间接增加羊水生成。避免饮用含咖啡因或高糖饮料,以免加重脱水。若合并妊娠期糖尿病,需在医生指导下控制液体种类和摄入量。 2、左侧卧位休息 采取左侧卧位可减轻增大的子宫对下腔静脉压迫,改善胎盘血液灌注,促进胎儿血液循环。每日保持左侧卧位休息3-4小时,配合间断吸氧效果更佳。休息时可用孕妇枕支撑腰背部,避免长时间平卧导致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 3、胎心监护 需每日进行胎心监护联合超声生物物理评分,评估胎儿宫内安危。通过无应激试验观察胎心加速情况,结合羊水指数测量动态监测羊水量变化。若出现胎心变异减速或羊水指数持续低于5厘米,提示需紧急医疗干预。 4、静脉补液 对于严重羊水过少且口服补液效果不佳者,可住院接受静脉输注乳酸钠林格注射液或生理盐水。补液同时需监测尿量、血压及血电解质,防止循环负荷过重。合并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补液速度应控制在每小时100毫升以内。 5、催产或剖宫产 足月妊娠合并羊水过少且胎儿窘迫时,需考虑终止妊娠。宫颈条件成熟者可静脉滴注缩宫素注射液引产,产程中持续胎心监护。若存在头盆不称或胎儿缺氧,需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终止妊娠,新生儿科医生需到场参与抢救准备。 孕妇应保持每日记录胎动次数,正常情况每小时胎动3-5次。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蛋,适量食用冬瓜、丝瓜等利水食材。避免剧烈运动和长时间站立,穿着宽松衣物减轻腹部压迫。出现腹痛、阴道流液或胎动异常时需立即就医。产后需关注恶露排出情况及新生儿喂养,定期复查超声评估子宫复旧情况。 冷启刚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