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展览路医院

第十四次全国 “爱耳日”

时间:2013-03-04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2013年3月3日是第十四次全国“爱耳日”。通过每年的“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广泛地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爱耳、护耳意识,有效地减少了听力障碍的发生,促进了听力障碍预防与康复工作。

  今年 “爱耳日” 的宣传主题是“健康听力,幸福人生---关注老年人听力健康”,医院在门诊楼楼口电子屏上滚动“健康听力,幸福人生---关注老年人听力健康”和“提高爱耳护耳知识,关爱我的父亲母亲”等宣传口号进行爱耳日的宣传。同时医院耳鼻喉科为患者提供免费咨询一天,向前来就诊的病人发放宣传手册。

  3月1日上午,医院科教科、展览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展览路街道一起在慧馨园残疾人活动站组织举办“爱耳日”讲座和咨询活动。在会上,为居民发放了爱耳护耳知识健康宣传材料。展览路医院耳鼻喉科医生白鑫结合今年的宣传主题为前来参加讲座的残疾人和老年人分析了全国听力障碍人群的现状,以及造成听力障碍的多种原因和预防措施。并针对已经发生听力障碍的老年人如何选配助听器进行了详尽说明,受到广大社区居民的欢迎。

  通过爱耳日宣传,旨在帮助广大公众了解爱耳护耳知识、养成健康用耳的习惯,特别是对老年人听力的关注,提醒公众早期、正确佩戴助听器,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减少听力残疾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的损害。 

医院动态

更多 >

展览路医院2014年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防控预案

依据北京市卫生计生委转发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埃博拉出血热相关病例诊断和处置路径的通知》、《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做好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防范和应对准备工作的通知》要求,认真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埃博拉出血热诊疗方案》的要求进行病例监测和报告,做好埃博拉出血热病例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及时隔离,防止疫情的扩散和蔓延,特制定预案。 一、加强领导完善组织指挥体系 1、医院领导要充分认识的危害,把埃博拉出血热防控工作纳入目前工作重点,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各个部门协调,进一步完善防控组织网络,统一指挥和领导全院防控工作。 2、成立展览路医院防控埃博拉出血热防控领导小组。 组长孙光福副院长,医务科、院感科、疾控科组成的防控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负责埃博拉出血热防控的各项协调管理,做好防控工作。 3、成立展览路医院埃博拉出血热防控专家组,承担院内医疗救治的指导工作。专家组成员应加强对该疾病的关注和救治工作的研究,以增强指导工作的针对性。 专家组成员:曹建忠  吴国丽 二、加强预检筛查门诊,做好医疗救治工作 1. 认真落实北京市卫生局有关要求,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 2. 严格按照《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有关要求,进一步落实预检分诊制度,规范发热筛查门诊工作流程,对具有发热等症状的患者进行预检分诊; 3. 依据北京市卫计委《北京市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预检筛查门诊有专人负责加强对有西非四国地区接触史的患者的筛查,详细登记。经院内会诊仍不能排除的疑似病例,逐级上报区县、市级专家进行会诊,明确诊断。 4. 发热筛查门诊设置应按《北京市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及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埃博拉出血热相关病例诊断和处置路径的通知》要求开展诊疗工作,规范诊室、留观室、医务人员通道、患者通道等设置。 三、加强专业技术培训,提高病例早期识别和快速处置能力 1、对医护人员进行埃博拉出血热疫情流行情况、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征、诊断标准、治疗原则和防护措施、应急处置的培训,使全院医护人员防治知识,早期识别,及时发现,及时诊断和治疗,及时隔离。 2、掌握埃博拉出血热疫情疫情上报程序,防止疫情的扩散和蔓延。 四、疫情报告程序和病例救治及会诊转诊流程: 1. 发现埃博拉出血热疫情疑似病例,应立即报告医务科(总值班),医务科(总值班)在2小时内报告西城区疾病控制部门和西城区医政科。 2. 组织医院内医学专家进行联合会诊,并上报西城区CDC专家会诊鉴别; 3. 确定诊断后,首诊医生应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在2小时内网络直报;应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埃博拉出血热相关病例诊断和处置临床路径的通知》有关规定进行救治; 4. 医院应及时将疑似或确诊病例由120转送定点医院。专线电话:65255678 5. 对于留观病例,在尚未明确排除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前,应当实施隔离医学观察和治疗,并做好感染防护,直至病人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排除感染埃博拉出血热。 五、严格落实消毒隔离制度,防止院内感染发生 切实落实消毒隔离等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做好院内感染预防控制工作,防止交叉感染;感染性疾病科、急诊科、儿科、内科等重点科室,要按照进行标准防护,防止院内感染发生。 发现疑似病人,应隔离治疗,同时对参与救治的医护人员实施有效防护措施(标准预防+飞沫传播预防+接触传播预防)。病例管理和感染防护具体要求见国家卫生计生委制定的《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 六、加强应急物资准备,及时做好疫情处置工作 做好医疗救治所需的人员、药品、设施、设备、防护用品等保障工作。总务科应做好突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相关检测试剂、耗材、药物、消杀药械和防护用品的储备,明确调用程序,确保上述物资及时有效地使用,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防范事故发生。 做好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医院各科室密切配合和沟通交流,需要各部门抓好落实,抓好落实,加强监督和指导,医院将定期对本预案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和指导。 西城区动检所电话:       66182420 西城区卫生局医政科电话: 58360864 西城区疾控中心电话:     82061846 展览路医院医务科 2014年8月21日 附件: 病例的诊断 1、疑似病例。 患者同时符合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史,但尚无实验室确认依据。 (1)临床表现 难以用其他病原感染解释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体温≥38°C、咳嗽,有胸部影像学改变等。 (2)流行病学史:发病前14天内在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病例报告或流行地区旅游或居住;或与疑似/临床诊断/确诊病例有密切接触史。 1.2临床诊断病例。 (1)满足疑似病例标准,仅有实验室阳性筛查结果(如仅呈单靶标PCR或单份血清抗体阳性)的患者。 (2)满足疑似病例标准,因仅有单份采集或处理不当的标本而导致实验室检测结果阴性或无法判断结果的患者。 1.3确诊病例。 目前,具备下述4项之一者可确诊为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实验室确诊病例: (1)至少双靶标PCR检测阳性。 (2)单个靶标PCR阳性产物,经基因测序确认。 (3)从呼吸道标本中分离出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冠状病毒。 (4)恢复期血清冠状病毒抗体较急性期血清抗体水平呈4倍及以上升高。 1.4密切接触者定义。 (1)诊疗、护理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确诊、临床诊断或疑似病例时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医护人员、家属或其他与病例有类似近距离接触的人员。 (2)在确诊、临床诊断或疑似病例出现症状期间,共同居住、学习、工作或其他有密切接触的人员。 (3)现场调查人员调查后判断认为符合条件的人员。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高血糖病人饮食注意事项是什么
刘福强
回答: 高血糖病人饮食需注意控制总热量、均衡营养、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主要有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增加膳食纤维、限制高糖高脂食物、定时定量进餐、合理搭配蛋白质等注意事项。 1、控制碳水化合物 高血糖病人需减少精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如白米饭、白面包等,这类食物升糖速度快。建议选择全谷物、糙米等复合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较慢,有助于稳定血糖。每餐主食量控制在拳头大小,避免过量摄入导致血糖波动。可搭配蔬菜和蛋白质食物,延缓碳水化合物分解。避免含糖饮料和甜点,防止血糖快速升高。 2、增加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可延缓糖分吸收,帮助控制餐后血糖。建议每日摄入25-30克膳食纤维,来源包括燕麦、豆类、绿叶蔬菜等。可溶性膳食纤维如果胶、葡甘露聚糖能形成凝胶延缓胃排空。不溶性膳食纤维如麦麸可促进肠道蠕动。烹饪时尽量保留蔬菜水果的外皮,避免过度加工破坏纤维结构。注意逐步增加纤维摄入量,避免胃肠不适。 3、限制高糖高脂 高血糖病人应避免食用含添加糖的食品,如糖果、蛋糕等。限制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摄入,减少动物油脂、油炸食品。选择健康的脂肪来源,如橄榄油、坚果等。注意隐藏糖分,如果汁、调味酱等可能含大量添加糖。阅读食品标签,避免选择含果葡糖浆、麦芽糖等成分的产品。控制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内脏的摄入频率。 4、定时定量进餐 建议每日5-6餐,包括3次主餐和2-3次加餐,避免长时间空腹或暴饮暴食。固定用餐时间有助于维持血糖稳定。加餐可选择少量坚果、低糖水果或酸奶。外出就餐时注意控制分量,避免过量摄入。睡前2-3小时避免进食,防止夜间血糖升高。记录饮食日记,帮助掌握个人饮食规律和血糖反应。 5、合理搭配蛋白质 每餐应包含适量优质蛋白,如鱼类、禽肉、豆制品等,有助于延缓胃排空和糖分吸收。选择低脂蛋白质来源,避免高脂肪肉类。植物蛋白如大豆蛋白对血糖影响较小。蛋白质摄入量约占总热量的15-20%。注意烹饪方式,多用蒸煮炖,少用油炸。肾功能异常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蛋白质摄入量。 高血糖病人除注意饮食外,还应保持规律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定期监测血糖,了解不同食物对血糖的影响。保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戒烟限酒,减少心血管风险因素。按时服用降糖药物,不可自行调整剂量。定期复诊,与医生沟通饮食和血糖控制情况。保持良好心态,避免情绪波动影响血糖。注意足部护理,预防糖尿病足发生。随身携带含糖食品,预防低血糖发生。 刘福强副主任医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内分泌科

热门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