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儿科医院枫林路门诊部

沪喀携手,成功救治第一例呼吸衰竭新生儿

时间:2014-03-24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近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儿科成功抢救一例出生仅一周多的重度呼吸衰竭新生儿,成功救治如此重症病例,在该院尚属首例。

  患儿为一名维吾尔族男孩,自然分娩,出生体重4200克,于出生后1周出现进行性呼吸急促、窘迫、口唇发绀和烦躁不安等严重呼吸衰竭表现,于2014年3月23日下午送至第二人民医院儿科救治。喀什二院儿科成立60多年来还从来没有成功救治这样危重患儿的先例,转院到乌鲁木齐市要1500多公里,根本不可能。接诊医生立即对患儿进行对症治疗,援疆干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专家王来栓教授第一时间赶到新生儿室,分析病史,仔细检查患儿和阅读胸片后果断决定,使用呼吸机机械辅助通气治疗。

  汇报吴韬院长后,在王来栓教授的带领下,儿科的医护人员便开始忙碌起来了,准备心电监护、气管插管、开通静脉通道等。王教授从麻醉科临时借来了气管插管钳,找出了新生儿专用气管插管,没有新生儿吸痰管,成人吸痰管无法插入新生儿气道,怎么办?开动脑筋,把无菌导尿管临时充当吸痰管!王教授第一时间把气管插管成功送入了患儿气道内,经过球囊加压吸氧,患儿的脸色立刻从一个酱紫色变成了粉红色。

  呼吸通道成功建立,可当连接上呼吸机时才发现墙式供养压力太低,呼吸机不能正常做工,患儿不能获得需要的氧浓度,这可怎么办?情急之下,王教授立即找来减压阀连上了氧气桶,这时氧气压力直线上升,患儿的氧饱和度很快上升到90%以上,患儿泛红的皮肤告诉大家,初战告捷。可怎想,没多久患儿又出现了氧饱和度下降的趋势。依据王教授多年的经验,这类患儿会发生继发性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出现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故机械通气配合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治疗是抢救的关键点!但是喀什地区目前没有肺表面活性物质,时间就是生命,怎么办?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联系后,儿科医院领导高度重视,及时协调购置药物并送药赴疆,在最短的时间内将牛肺表面活性物质经气管插管注入患儿的气管内,为后期的抢救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次两地联合救治为患儿争取了生命,为家庭挽回了希望。上海和喀什虽然相距万里,有着迥异的地形与风情,但正是同样的“医者仁心”,为患儿和少数民族同胞的健康倾心尽力,串联起了两座城市割舍不下的情意,一批接一批的援疆医务人员,留下的是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医院动态

更多 >

2014年新职工岗前培训圆满结束

2014年7月中旬和8月1日医院分别开展了两批新职工岗前培训, 领导党政领导和职能部门主任精心准备,就医院发展、医德医风、医院文化、医院管理规章制度、医疗护理工求JCI知识、岗位职责的履行、医疗事故防范院内感染知识、消防安全、信息系统、设备管理等内容做了了讲解。从课后评估中了解到,新职工们对岗前培训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新职工岗前培训是医院的基础培训,是新进职工熟悉医院、培养认同感的重要途径。经过多年来不断完善,我院新进职工岗前培训工作已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培训模式。培训采取户外拓展培训、专题理论教育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集中安排,统一时间,有计划、有重点,同时根据医院发展和工作实际,不断充实岗前培训的内容,为新进职工的成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为医院的人才储备起到了积极作用。 集中培训结束后,他们进入科室,科室还会就科室制度和岗位工作要求进行培训。新职工们表示,通过培训学习,了解了医院的历史沿革和文化,明确了自己的定位,确立了个人规划和奋斗目标。在实际工作中,将加强学习、努力工作,为医院的繁荣和发展贡献力量。         人力资源部 

专家科普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