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第三人民医院

春季预防精神疾病的复发

时间:2013-03-08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大量临床医学资料表明,每年3至5月份,是精神病复发率极高的时期,故民间素有“菜花黄,痴子忙”的说法。这主要是由于春季冷暖空气交替活动频繁,多变的气候容易诱发精神病人发病。精神疾病早期表现有哪些,应该如何预防其复发呢?针对此问题,笔者采访了我院医务科科长,精神科副主任医师陈桂兵。

  据陈主任介绍,预防精神病复发,首先要学会观察精神病人的一些表现和特征。早期常见的表现有以下几点:?

  1、睡眠和记忆障碍精神病人的失眠往往无明显原因,其本人无痛苦体验,也从不主动就医,有时出现彻夜不眠或睡不实,多醒,多梦,且次日毫无倦意,但如果仔细观察可发现病人往往还表现有注意力不集中,思维内容散漫,言语杂乱,动作增多等。?

  2、性格情绪反常原来是热情、乐观、合群、善于交往的外向型性格的人,突然变得沉默寡言、孤独;平和的人突然终日喜气洋洋,过分热情;原来很注意个人卫生的人逐渐变得懒懒散散,甚至连洗脸、换洗衣服都需他人督促。还有一些病人听到不幸的消息反而哈哈大笑,得知高兴的事却唉声叹气。如果没有特殊原因,突然发生了明显的性格情绪改变,就应引起重视。

  3、过分多疑这类人对周围人的一言一行都特别敏感。如听到有人讲话,就怀疑在议论自己:甚至有人咳嗽也疑为是针对自己的。这种病态思维被称之为妄想。

  4、动作和行为异常动作和行为异常表现一般比较容易识别。如行为过激,自言自语、孤僻、打砸东西、拒绝服药,即应该高度警惕。

  因此,要根据季节特点和气象变化,加强对精神病人的科学管理和护理,防患于未然。监督精神病人严格遵守医嘱,进行正规治疗,切不可擅自中断服药,多数患者病情复发都是因为擅自停药或减药造成的;治疗期间应定期陪同患者门诊复诊,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进行必要的专科检测,以便观察治疗效果,同时及时发现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而且在复诊的过程中,由医生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给予康复指导,能强化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从而起到积极的预防复发的目的;对在家的精神病人要有专人照顾,严防失控,发生意外。要经常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的指导,调整环境,安排好他们的作息时间,避免让他们过分劳累或娱乐过度,注意避免饮酒。对疑有精神异常迹象者,应及时到专科医院进一步检查,以免延误治疗。

医院动态

更多 >

春天,莫把脑炎当感冒

笔者:最近一朋友家小孩得了脑炎,可之前家人一直当他是患了感冒,结果越治越重。能请你介绍下二者如何区别吗? 李洪亮主任:好的。春天,万物生长、生机盎然。然而,这也是病毒最活跃的时候。如果此时机体免疫力低下,就会让病毒有机可乘,在体内兴风作浪。病毒性脑炎是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疾病之一。我们病房最近收治了由宿迁某医院转来的6岁男童小冬。小冬一周前因呼吸道感染出现头痛、发烧,体温达39℃,嗜睡,呕吐。家人以为是感冒,急送当地医院予输液治疗。谁知在当地医院治疗近一周也不见好转,反而症状加重,小冬变得反应迟钝,不知进食,长时间昏睡。家人连夜送到我院神经科治疗。收入院后,经做脑电图和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确诊小冬患的是病毒性脑炎而不是普通的感冒。在对其予以对症治疗后,患者意识逐渐清晰。但由于之前的误诊贻误了最佳治疗时机,小冬变得有些口齿不清,记忆力稍差,需要长时间的康复治疗。 春夏之交是脑炎高发季节。脑炎的早期症状与感冒非常相似,患者只出现发热,咳嗽,咽喉痛和乏力,持续几天甚至几周。此时通常被当作感冒治疗,往往延误了病情。随着疾病的发展,患者开始表现脑炎的典型症状如高热、呕吐、嗜睡、癫痫发作、精神异常和意识障碍等。也有部分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仅表现为低热、出现精神行为怪异、幻觉或者妄想、或者性格改变、表情呆滞等情况,家人或者同事感到患者像变了一个人,带到医院就诊时,才发现原来是病毒性脑炎在作怪。脑炎的诊断并不困难,一般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脑电图和脑脊液检查、病毒学检查以及头部影像学检查等都可以确诊。如果早期诊断并给予足量抗病毒治疗,多数患者可以治愈。但是如果耽误了治疗,患者可能留有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智力下降等后遗症。 近来天气时冷时热,大家要注意生活规律,不要过劳,熬夜等。如果出现头痛、乏力伴随颈部僵硬、言语不清、肢体抽搐、错觉或者幻觉等情况时就要高度警觉,及时到神经内科就医。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