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第三人民医院

市三院成功治愈一例罕见恶性综合征患者

时间:2009-04-24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近日,市第三人民医院内科成功抢救并治愈了一例恶性综合征患者,目前患者已痊愈出院。

  一周前,市三院内科接诊了一位急症病人狄某。狄某入院时情况极为严重:意识不清,渐进入深昏迷状态,血压逐渐下滑,最低达60/30mmHg。体温竟高达41摄氏度,而且全身肌肉强直,出现阵发性的四肢及面部肌肉抽搐。经该院副主任医师、陈宁主任仔细询问病史得知,狄某三年前曾有精神病史,近日复发,家人便将以前的药拿出来给其服用。谁知此后便出现了令家人始料未及的状况。

  陈宁主任凭借多年丰富的临床经验,判断狄某可能是患上了罕见的恶性综合征。明确病因后,便当机立断,立即嘱床位医生停用抗精神病药物,对其予以支持治疗,吸氧,针对高热现象予以物理、药物降体温,并补充水、电解质等以维持水和电解质的平衡。阵发性抽搐经安定针注射后也有所缓解经过紧急有效的处理,狄某暂时脱离生命危险。待狄某病情稳定后,针对患者的明显肌紧张及高热,陈宁主任又嘱床位医生使用硝基呋海因治静脉注射。当得知另一种药物溴隐亭与硝基呋海因合用对恶性综合征效果更佳时,陈宁主任又请医院药材科辗转从其他医院调用该药物让狄某服了下去。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狄某的病情一天比一天好转,意识日渐清晰,血压和体温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家人对患者每天的变化甚是惊喜,连称找对了医院更是找对了医生,是市三院内科全体医务人员给了狄某第二次生命。经过近一个月的治疗,目前狄某已康复出院。

  据陈宁主任介绍,恶性综合征临床比较罕见,是由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临床表现为持续高热、神志改变、呼吸困难、全身肌肉强直、CPK极度增高的临床综合征,其死亡率高达15%——20%。其发病机制可能为:抗精神病药物致体温调节中枢紊乱;骨骼肌痉挛强直,产热增加。近年来,随着心理疾病、精神疾病的发病人数增多,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日益广泛,患恶性综合征的病例数也随之增多。几乎所有病例都表现有持续性高热有大量出汗,体温越高,病情越重,因此高热是此症需要紧急处理的主要原因。

医院动态

更多 >

春天,莫把脑炎当感冒

笔者:最近一朋友家小孩得了脑炎,可之前家人一直当他是患了感冒,结果越治越重。能请你介绍下二者如何区别吗? 李洪亮主任:好的。春天,万物生长、生机盎然。然而,这也是病毒最活跃的时候。如果此时机体免疫力低下,就会让病毒有机可乘,在体内兴风作浪。病毒性脑炎是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疾病之一。我们病房最近收治了由宿迁某医院转来的6岁男童小冬。小冬一周前因呼吸道感染出现头痛、发烧,体温达39℃,嗜睡,呕吐。家人以为是感冒,急送当地医院予输液治疗。谁知在当地医院治疗近一周也不见好转,反而症状加重,小冬变得反应迟钝,不知进食,长时间昏睡。家人连夜送到我院神经科治疗。收入院后,经做脑电图和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确诊小冬患的是病毒性脑炎而不是普通的感冒。在对其予以对症治疗后,患者意识逐渐清晰。但由于之前的误诊贻误了最佳治疗时机,小冬变得有些口齿不清,记忆力稍差,需要长时间的康复治疗。 春夏之交是脑炎高发季节。脑炎的早期症状与感冒非常相似,患者只出现发热,咳嗽,咽喉痛和乏力,持续几天甚至几周。此时通常被当作感冒治疗,往往延误了病情。随着疾病的发展,患者开始表现脑炎的典型症状如高热、呕吐、嗜睡、癫痫发作、精神异常和意识障碍等。也有部分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仅表现为低热、出现精神行为怪异、幻觉或者妄想、或者性格改变、表情呆滞等情况,家人或者同事感到患者像变了一个人,带到医院就诊时,才发现原来是病毒性脑炎在作怪。脑炎的诊断并不困难,一般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脑电图和脑脊液检查、病毒学检查以及头部影像学检查等都可以确诊。如果早期诊断并给予足量抗病毒治疗,多数患者可以治愈。但是如果耽误了治疗,患者可能留有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智力下降等后遗症。 近来天气时冷时热,大家要注意生活规律,不要过劳,熬夜等。如果出现头痛、乏力伴随颈部僵硬、言语不清、肢体抽搐、错觉或者幻觉等情况时就要高度警觉,及时到神经内科就医。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怎样判断有没有神经衰弱
邵自强
回答: 判断有无神经衰弱需结合症状表现、持续时间及医学检查综合评估。神经衰弱主要表现为长期精神易兴奋与易疲劳,常伴随睡眠障碍、情绪波动、头痛等症状。 1、症状观察 神经衰弱的核心症状包括持续3个月以上的精神疲乏感,即使休息后也难以缓解。典型表现为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减退,同时可能伴有烦躁易怒、对光线或声音敏感等情绪反应。睡眠障碍是常见伴随症状,如入睡困难、多梦易醒或早醒,部分患者会出现紧张性头痛、肌肉酸痛等躯体不适。 2、病程评估 症状需持续存在至少3个月才能考虑神经衰弱诊断。短期的工作压力或情绪波动引起的类似表现不属于神经衰弱。需排除症状是否由近期重大生活事件诱发,且症状严重程度已明显影响日常工作学习效率或社交功能。 3、医学检查 需通过血常规、甲状腺功能等实验室检查排除贫血、甲亢等器质性疾病。必要时进行脑电图、头颅CT等检查鉴别脑部病变。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等心理测评工具可辅助评估情绪状态,但不可作为独立诊断依据。 4、鉴别诊断 需与焦虑症、抑郁症等精神障碍区分。抑郁症以持续情绪低落为主,焦虑症以过度担忧为特征,而神经衰弱以疲劳感与兴奋性交替出现为特点。躯体疾病如慢性疲劳综合征、纤维肌痛症也会表现类似症状,需通过详细病史采集和体检排除。 5、专业诊断 最终诊断需由精神科或神经内科医生完成。医生会综合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结果和心理评估,排除其他疾病后根据国际疾病分类标准确诊。不建议自行对照症状判断,更不可未经专业评估擅自使用镇静类药物。 怀疑神经衰弱时应保持规律作息,每天保证7-8小时睡眠,避免咖啡因和酒精摄入。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有助于改善症状,练习正念减压或冥想可缓解情绪紧张。若自我调节2-4周无改善,或出现持续头痛、心悸等躯体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日常注意记录症状变化情况,为医生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邵自强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