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医院介绍 Hospital about us

基本资料

医院等级:三级甲等

医院类型:综合医院

医院性质:公立

医院医保:

特色科室:中西医结合科、普通外科

预约挂号
医院介绍

医院占地面积148亩,开放床位1800张,设有一线科室42个,拥有128层螺旋CT、1.5T核磁共振、数字血管造影机、DR、高压氧舱等先进设备,设备总价值3.59亿元。医疗服务主要覆盖新都区、彭州市、青白江区、金堂县等成都市东北部县(区),以及德阳市部分地区。现有职工1598人,卫技人员1380人,卫生高级职称201人;专业技术人员1433人,高级职称212人;博士后、博士、硕士350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1人,省及省卫健委学术技术带头人11人、后备人才25人,“天府万人计划”天府名医、省卫生健康首席专家、领军人才、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等专家人才10余人,各级学会协会任职副主任委员及以上20余人,其中3人担任全国医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学科建设与技术水平坚持创建“院有品牌、科有特色、人有专长”的发展格局,以学科建设为载体,推动医院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提升。医院现有12个省医学重点学科(消化内科学、医学影像学、烧伤外科学、呼吸内科学、心血管内科学、临床检验诊断学、肾脏病学、内分泌代谢病学、神经病学、风湿病学与自体免疫病学、胃肠外科学、骨科学)、1个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肛肠科)、3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消化系肿瘤与微循环、衰老与血管稳态、老年呼吸病),康复医学科为四川省康复医学会疼痛与瘫痪康复中心。医院形成了大面积烧创伤的救治、CAR-T细胞治疗终末期肿瘤、呼吸疾病介入治疗、呼吸危重症救治等一批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技术项目,其中呼吸疾病介入治疗技术达到全国先进水平;风湿免疫科、消化内科、骨科实力居全省前列。教育教学作为教学医院,医院承担了成都医学院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规培生及继续教育等教学任务。临床医学专业为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开设有临床、影像、麻醉、康复、儿科五个本科专业,承担“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全科医学”专科教育,举办成医一附院护士学校,形成了“研究生—本科—大专—中专”多层次教学格局,连续多年在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中获奖。医院为“省级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实践基地”,临床医学实验教学中心为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省级教学示范中心;医学影像专业为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临床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医学影像实验教学中心为“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项目;“全科医学教育实训中心”获批“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基金”项目。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健全,拥有22个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科研水平强化科研管理制度建设,鼓励科技成果转化,不断完善科研激励机制。近年来,医院获批各级科研课题632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6项,省部级、厅局级项目315项。发表科技学术论文1783篇,其中SCI收录136篇。获中华医学会科技奖1项、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特殊贡献奖1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科学进步奖1项、四川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奖7项(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队医疗成果奖8项(其中二等奖1项,三等奖7项)、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四川省医学科技奖二等奖3项、其他省市级科技成果奖10项。主编参编出版教材、专著67部;获批专利35项;获批109项国家级及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社会公益职责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四川省委省政府关于脱贫攻坚重大决策部署,根据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安排,切实组织实施精准帮扶凉山州普格县螺髻山镇德育村。以党建为抓手,产业帮扶为核心,卫生健康指导和教育支持为重点,切实履行帮扶职责,确保帮扶工作取得实效。多举措开展医疗精准扶贫,累计选派挂职副院长4人、驻村干部6人,精选科室有效开展“十院百科帮百村”和贫困县卫生“三下乡”活动;结合受援医院发展需求认真做好对口支援,培训受援医院骨干医师,并向11家受援医院派出驻点支援医生,开展义诊巡诊、手术示教、举办学术讲座等;持续开展健康服务和区域技术帮扶,切实帮助对口帮扶地区及医院提高临床诊疗水平。医院历年来在处置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在援外医疗,在“5.12”汶川大地震、“4.20”芦山地震的抗震救灾、伤员转运、伤员救治等方面始终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惧危险、冲锋在前,发挥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教学医院的重要作用,受到广大人民群众、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的好评。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全体成医附院人继承和发扬着军队优良传统,秉承“崇道尚德自强不息”的医院精神,尊崇“精诚为术仁爱为医”的医院院训,坚持以病人中心,努力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腺样体肥大推拿有效吗
葛伟
回答: 腺样体肥大推拿可能有一定辅助效果,但无法替代正规治疗。腺样体肥大的处理方式主要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推拿辅助治疗、鼻腔冲洗、饮食调整等。 1、药物治疗 腺样体肥大可能与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慢性鼻炎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鼻塞、睡眠打鼾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孟鲁司特钠咀嚼片、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药物控制炎症。药物治疗适用于轻中度腺样体肥大,需持续用药并定期复查。 2、手术治疗 当腺样体肥大导致严重呼吸障碍、睡眠呼吸暂停或反复中耳炎时,通常建议行腺样体切除术。手术可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术后恢复期需注意避免剧烈运动。腺样体切除术是解决结构性阻塞的有效手段,术后症状改善明显。 3、推拿辅助治疗 推拿可通过按摩迎香穴、印堂穴等穴位改善鼻腔通气,缓解鼻塞症状。常用手法包括开天门、推坎宫等,需由专业医师操作。推拿对轻度腺样体肥大可能有一定缓解作用,但不能消除腺样体组织增生,需配合其他治疗。 4、鼻腔冲洗 使用生理盐水进行鼻腔冲洗有助于清除分泌物,减轻鼻腔黏膜水肿。可选用鼻腔冲洗器每日冲洗1-2次,注意水温适宜。鼻腔冲洗能改善鼻塞症状,减少病原体定植,适合作为长期护理手段。 5、饮食调整 避免食用辛辣刺激、过冷过热食物,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蛋等,有助于增强免疫力。饮食调理可减少呼吸道黏膜刺激,降低感染风险,但对腺样体体积改变作用有限。 腺样体肥大患儿日常应保持居室空气流通,避免接触二手烟等刺激物。睡眠时可适当垫高枕头,采用侧卧位减轻打鼾。家长需密切观察孩子呼吸情况,若出现憋醒、白天嗜睡等表现应及时就医。推拿治疗需在专业机构进行,不可盲目依赖,综合治疗才能取得更好效果。 葛伟副主任医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小儿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