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中医医院

医院介绍 Hospital about us

基本资料

医院等级:三级甲等

医院类型:中医医院

医院性质:公立

医院医保:

特色科室:老年病科、皮肤科、心血管病科、肛肠科、国医馆、肝病科、针灸推拿康复科、小儿外科、脑病科、脾胃病科、肾病科

预约挂号
医院介绍

西安市中医医院(西安市中医药研究院)始建于1955年,是全国最早建立的省会城市中医医院之一,也是国内最早获审批的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和全国示范中医医院。是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五临床医学院,2017年经西安市编办批准为西安市中医药研究院。医院位于西安市行政中心凤城八路69号,占地100亩,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编制床位1001张。医院在岗职工1500余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300余人,占职工总数87%。全国名中医2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突出贡献专家3名,国家级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4人,陕西省名中医6人,西安市名中医16人,西安市突出贡献专家4名,硕士研究生导师21人,50余人担任全国和省、市各专业学术委员会主委、副主委、常委和委员。还有一大批躬身临床、经验丰富、中西医技术兼备的优秀人才。医院拥有医疗专用设备5383台(件),价值1.68亿元,包括西门子超导1.5T核磁共振机、飞利浦Brilliance64排CT机、德国西门子ArtisZeeⅢ型数字减影机等,全自动配方颗粒调配系统、集约式检验中心、百级层流手术间等现代化诊疗设备仪器。医院具有符合GMP标准的院内制剂楼和规模设施完善的中药煎药室,配备有较为完善的中药加工、配方、煎药、贮存设备,生产13种剂型、125个独具特色的院内制剂,临床疗效显著,享誉省内外。医院有各级重点学科(专科)15个:肛肠科、护理学为国家卫计委临床重点专科,脑病科、肛肠科、脾胃病科、肝病科、护理学(培育)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中医心病学、临床中药学、脑病科(培育)、脾胃病学为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肾病科、肿瘤科、骨伤科、针灸推拿康复科、肺病科、内分泌科、眼科、脑病科护理为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针灸推拿康复科、中医心血管病科、中医肾病科为西安市卫生局优势专科。医院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陕西省科技厅、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西安市科技局、西安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等课题百余项,并作为协作单位承担十二五和十三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医院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中医住院医师、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培养)基地,国家中医药优势特色教育培训基地(中药),是陕西省县级医疗机构医疗技术人员培训基地,陕西中医药大学“3+2”临床教学基地,陕西中医药大学、广西中医药大学等医学类大专院校实习基地。先后获得全国创建文明行业先进单位、全国支援农村卫生建设先进集体、全国中医继续教育先进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单位、省卫生厅“创佳评差”先进单位、省、市行风建设先进单位、省级医保定点服务管理先进单位、全省卫生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医院始终秉承“德诚业精,继承创新”的院训,以“尙善弘仁,厚德精术,服务苍生,造福百姓”为宗旨,以人民群众满意为目标,以“育名医、创名科、建名院”为抓手,努力将医院建设成为中医特色突出,综合实力雄厚,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养生保健为一体的区域医疗中心及现代化中医医院。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炎炎夏日送清凉 浓浓关爱寄患者

为深入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在医院党委的领导下,院团委组织我院志愿者服务队于8月4日至10日开展了主题为“炎炎夏日送清凉 浓浓关爱寄患者”的志愿者服务周活动。 本次志愿者服务周活动以“西安市中医医院志愿者服务队”为主体,医院的医护人员及在院实习的医学院校学生积极参与进来,以极大的热情奉献着自己的爱心,在门诊楼大厅和临床23个病区设立“志愿者服务岗”。门诊志愿者为前来就诊的患者提供导诊、陪检和咨询等服务,减少了排队等候时间,为广大就医患者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临床病区志愿者为住院患者提供陪检、生活护理、健康咨询等服务,帮助病人取药、陪检、送报告单、主动搀扶行动不便的老年患者、耐心为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受到广大患者的好评。志愿者以饱满的热情,积极、主动为患者提供服务,体现了“德诚业精”的中医精神,践行了“树良好医德医风,做人民健康卫士”的诺言。 志愿服务是新形势下推进医院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院将大力弘扬志愿精神,壮大志愿者队伍,完 善志愿服务体系,着力建立志愿服务社会化运行模式,推动志愿服务有新的更大发展。立足医疗特色,开展更为广泛的志愿服务活动,为广大患者带来更多便利,为医院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有痰咳不出来怎么办呢
陶新曹
回答: 有痰咳不出来可通过多喝水、拍背排痰、蒸汽吸入、使用祛痰药物、雾化治疗等方式缓解。有痰咳不出来通常由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过敏反应、环境干燥、痰液黏稠等原因引起。 1、多喝水 适量增加饮水量有助于稀释痰液,促进痰液排出。温开水是最佳选择,每日饮水量保持在1500-2000毫升。避免饮用含糖饮料或酒精类饮品,这些可能加重痰液黏稠。呼吸道感染期间更需注意水分补充,帮助缓解咽喉干燥不适。 2、拍背排痰 采用空心掌从背部下方向上方有节奏地轻拍,每次持续5-10分钟,每日可重复多次。这种方法特别适合儿童和老年人,能帮助松动支气管内痰液。家长需注意拍背力度适中,避免用力过猛造成不适。餐后1小时内不宜进行拍背操作。 3、蒸汽吸入 将热水倒入容器,头部覆盖毛巾吸入蒸汽10-15分钟,每日2-3次。蒸汽能湿润呼吸道,稀释痰液使其易于咳出。可加入少量生理盐水增强效果,但避免使用刺激性精油。哮喘患者进行蒸汽吸入前应咨询医生意见。 4、使用祛痰药物 氨溴索口服溶液能降低痰液黏稠度,适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引起的排痰困难。乙酰半胱氨酸颗粒通过分解痰液中黏蛋白促进排出,对浓痰效果显著。羧甲司坦片可调节支气管分泌,改善痰液性状。使用这些药物需遵医嘱,不可自行调整剂量。 5、雾化治疗 雾化吸入生理盐水或支气管扩张剂可直接作用于呼吸道,快速稀释痰液。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布地奈德混悬液与特布他林雾化液联合使用效果较好。雾化治疗需要专业设备,通常在医院或诊所进行,严重排痰困难者可考虑此方法。 日常生活中应保持室内湿度在40%-60%之间,使用加湿器改善干燥环境。避免接触烟雾、粉尘等刺激物,戒烟并远离二手烟。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等增强肺功能。饮食上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和清淡易消化食物,少食辛辣油腻。若痰液颜色变黄绿或伴有发热、胸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排除肺部感染等疾病。长期排痰困难者建议定期进行肺功能检查,监测呼吸道健康状况。 陶新曹副主任医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呼吸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