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

医院介绍 Hospital about us

基本资料

医院等级:三级

医院类型:综合医院

医院性质:公立

医院医保:

特色科室:

预约挂号
医院介绍

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代谢病医院)又名天津代谢病防治中心,老院于1998年7月在和平区同安道66号正式开诊,是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培训于一体的大学附属专科医院。老院占地72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1.2万平方米,病床241张,日接待门诊量3000余人,是全国首批以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为主的现代化专科医院。院所布局合理,学科齐全,专家医德高尚,医疗技术精湛,科研力量雄厚,医疗设施先进。截至2018年12月,院所在岗职工共计682人。近五年,院所引进国家杰青1人;获批海河医学学者1人、津门医学英才2人、市“131”创新团队1支、一层次人才1人。医院的名誉院长为国际糖尿病联合会原副会长、日本著名糖尿病专家马场茂明博士和中华糖尿病学会原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池芝盛教授,现任院长是医学博士陈莉明教授,担任中国微循环学会糖尿病与微循环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常委等职务。医院主要诊治疾病:1型和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所并发的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甲状腺疾病、痛风、骨质疏松、高血压、下丘脑、垂体及肾上腺等内分泌疾病。医院设有临床、生化检验、放免室、特检室、心功能检查室及血液透析室等,并拥有先进的仪器设备,如:CT、CR(计算机X成像)、神经肌电图仪、骨密度仪、彩色多普勒、血液透析、心脏危重症监护装置及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高效液相分析仪、全自动紫外分光光度计、全自动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等。2004年,天津医科大学批准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与天津市内分泌研究所合并。天津市内分泌研究所于1978年成立。第一任所长朱宪彝教授,是我国内分泌学科的创始人之一、天津医科大学和天津市内分泌研究所的缔造者、钙磷代谢之父。1951年,朱宪彝教授创建内分泌与代谢病学科;1981年,内科学(内分泌与代谢病)确定为博士点;1993年,内分泌与代谢病学科被批准为天津市重点学科;1997年,卫生部批准在研究所组建“卫生部激素与发育重点实验室”;“九五”期间,内分泌与代谢病学科被列入“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1999年,内分泌与代谢病学科进入国家博士后流动站;2003年,激素与发育实验室被列为天津市重点实验室;2007年,内分泌与代谢病学科被确定为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2018年入选天津医科大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2015年,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批准代谢病医院组建天津市糖尿病防治国际合作基地;2015年,以代谢病医院和内分泌研究所为主要组成单位获批组建天津市代谢性疾病重点实验室;2016年,内分泌与代谢病学科与天津医科大学其他学科整合,组建心血管与代谢性疾病基础与临床学科,并且入选天津医科大学“十三五建设”一流学科引领计划。内分泌与代谢病重点学科由基础与临床两部分组成。学科主要研究方向为四个,即:以碘缺乏病为代表的甲状腺疾病;以地方性氟中毒和骨质疏松为代表的代谢性骨病、以糖尿病为代表的其它内分泌疾病、性激素与器官发育。作为学科骨干单位,院所近5年获得国家级科研立项27项,省部级立项25项,局级课题40项,其他课题63项,发表SCI论文157篇。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地方病防治研究终生成就奖1项,地方病防治研究终生荣誉奖2项。培养硕士生149人,博士生25人。2014年,医院获批“天津医科大学第六临床医学院”。同时,院所承担着检验、生物医学工程等本专科教学任务和公共卫生学院、检验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学生的临床实习任务。在科研平台建设方面,实验室建立了尿碘检测平台、分子生物学平台、细胞生物学平台、病理组织学平台,向全国开放,并已成为从事高层次课题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基地。为满足患者就医需求,改善就诊环境,进一步提升医院的医疗、科研、教学、管理水平,医院启动了迁址新建项目。该建设项目被列入《天津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并列为天津市“重点建设项目”。新院占地6.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核定床位1200张。新院位于天津市北辰区环瑞北路6号,毗邻刘园地铁站,历经5年建设顺利落成,2019年6月16日新院正式开诊。医院以防治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为特色,为纪念我国内分泌学科创始人之一、天津医科大学和天津市内分泌研究所的缔造者朱宪彝教授,传承和弘扬朱宪彝教授大医精诚的医者精神,医院新增“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为新院第一名称。新医院将秉承“尚德精研”的院训,建成集临床诊疗中心、科技研发中心、教学实训中心、疾病预防中心、健康管理中心为一体的,以代谢病为特色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大学医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甲状腺功能减退危象怎样治疗
袁晓勇
回答: 甲状腺功能减退危象需立即住院治疗,主要措施包括静脉补充甲状腺激素、糖皮质激素、纠正电解质紊乱及对症支持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危象是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未及时治疗或遭遇感染、创伤等应激事件时诱发的严重并发症,表现为嗜睡、低体温、心动过缓甚至昏迷。 1、甲状腺激素替代 静脉注射左甲状腺素钠注射液是核心治疗手段,需在监护下快速提升血甲状腺激素水平。左甲状腺素钠注射液能直接补充机体缺乏的甲状腺激素,缓解代谢低下状态。治疗期间需密切观察心率、体温变化,避免过量使用导致心律失常。对于严重病例可能需使用碘塞罗宁钠注射液快速起效。 2、糖皮质激素应用 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注射液可预防肾上腺危象。甲状腺功能减退危象常合并肾上腺皮质功能相对不足,氢化可的松注射液能纠正应激状态下的皮质醇缺乏,剂量需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期间监测血压、血糖,长期使用需注意逐渐减量。 3、纠正低钠血症 限制液体摄入并静脉补充高渗氯化钠注射液可改善稀释性低钠。甲状腺功能减退危象患者常因抗利尿激素不适当分泌导致水中毒,高渗氯化钠注射液能提高血钠浓度,使用时需严格控制输注速度,避免中枢性脑桥髓鞘溶解症。 4、呼吸循环支持 面罩给氧或无创通气可改善低氧血症,必要时行气管插管。甲状腺功能减退危象患者因呼吸肌无力、二氧化碳潴留易出现呼吸衰竭,需维持血氧饱和度。对于严重心动过缓可临时使用异丙肾上腺素注射液提升心率。 5、诱因控制 积极治疗感染等诱发因素,静脉输注抗生素如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甲状腺功能减退危象多由肺炎、尿路感染等触发,注射用头孢曲松钠能覆盖常见病原菌。同时需维持正常体温,使用电热毯缓慢复温,避免外周血管扩张加重低血压。 甲状腺功能减退危象患者出院后需长期规律服用左甲状腺素钠片,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日常注意避免感染、寒冷刺激等诱因,出现嗜睡、浮肿等症状需及时就医。饮食应保证适量碘摄入,限制高胆固醇食物,合并贫血者可增加瘦肉、动物肝脏等富含铁和维生素B12的食物。适度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有助于改善代谢状态。 袁晓勇副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