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医院介绍 Hospital about us

基本资料

医院等级:三级甲等

医院类型:中医医院

医院性质:公立

医院医保:

特色科室:ICU科、消化科、骨伤科、心血管内科

预约挂号
医院介绍

在江苏省医疗资源的版图上,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像一颗闪亮的明珠镶嵌在南京城东北部。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岁月沧桑,该始终坚持公益研究和公益服务的宗旨,秉承“中西医结合、医药相长,一体两翼”的发展战略,“仁心仁术,前沿前驱”的院训精神,现代中医药科研和临床生机盎然、蒸蒸日上。该院始建于1956年,首任所长为著名中医药学家、学部委员(院士)叶桔泉教授。2013年6月,成为中国中医科学院首个地方分院,是专业从事中医药研究的省属公益类科研机构、三级甲等综合性中西医结合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全国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也是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同时还是国家中医应急医疗队、江苏省中医综合类紧急医学救援基地、美国心脏协会(AHA)授权的专业急救技能培训基地。2011-2012年度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单位,并分别通过ISO9001和ISO15189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建院以来,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国内首个中药注射剂脉络宁注射液,以及月月舒、乳康舒胶囊等中药新药均由该院研发。科技创新,聚力科研平台建设和成果转化。通过多年的建设发展,该院拥有研究体系完整、设施设备先进、研究能力较强的中医药科研平台。包括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口服制剂释药系统重点研究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瘿病证治重点研究室、江苏省现代中药制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天然药物研究与创制实验室、国家专利产业化江苏中医药试点基地、细胞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等。2017年被国家发展改革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纳入中医药传承工程项目储备库,同年首获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专项计划3项。近5年,中标科研项目273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1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1项),获厅局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8项,获发明专利67项,取得临床批件、制剂注册批件等2个,发表论文1855篇,其中SCI收载365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36.5被《NatureMaterials》收载。主持开展863项目“临床营养用药食同源功能因子制备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硫熏中药材检测、有毒药用动物用于镇痛、肿瘤、免疫性疾病治疗等实用型科研为中医药科研成果转化奠定基础。积极实施名老中医临证经验和学术理论传承创新,依托5个国家级、省级名老中医工作室,挖掘整理名老中医经验方,积极推进医院制剂研发。提升内涵,倾力打造中西医结合学科优势。该院长期以来注重质量管理和内涵提升。通过ISO9001和ISO15189质量体系认证,有力推进了医疗和科研质量的持续改进。目前医院开放床位830张,设有16个一级专科,32个二级专科。消化科为国家卫生部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建设项目;骨伤科、心血管科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重症医学科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培育项目;心内科、妇产科、呼吸科、消化科、肿瘤科、内分泌科、普外科为江苏省中医重点专科;儿科、肾科、老年科、神经内科为江苏省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单位。该院现拥有3.0T核磁共振(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64排计算机断层扫描(CT)、脊椎微创手术导航系统、一体化手术室等国际国内领先的医疗设备。脊柱微创技术结合传统中医药治疗、甲状腺疾病综合诊疗、保胆取石等技术为该院特色技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结合糖尿病一体化诊疗平台建成,积极探索新的诊疗模式建设,优化诊疗流程。推进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较好地体现了公立医院的公益性。现有红山路本部、南部院区(溧水中医院)及华电分院,医联体合作医院遍布周边多个区县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广优质护理服务,开展中医特色护理,一批科室先后荣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省卫生计生委优质护理服务先进病房和全国中医特色护理优秀科室。人才强院,着力构筑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单位长期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作为发展壮大的基石,储备和打造了一支充满活力和潜力的中医药人才发展梯队。目前,该院现有职工1300余人;云集正、副教授、高级职称医师、研究员300余名;江苏省国医名师1名;全国名老中医、省名中医、省名中西医结合专家26名;博士、硕士生导师47名;12位专家享受国务院及省政府特殊津贴;拥有4个国家级、3个省级名老中医工作室;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创新创业”人才、省“333工程”、省“六大人才高峰”人才等40余名。拥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医德标兵、全国巾帼岗位明星、省勤廉标兵、省、市我最喜爱的健康卫士、十佳健康卫士等模范人物;国家及省市级青年文明号、省市级巾帼示范岗、省行风建设先进单位等一批先进集体。在新的形势下,该院将借助中医药发展的大好契机,树立全生命周期全方位的健康新理念,积极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预防中的主导作用、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康复中的核心作用。目前在建的省政府重大民生项目转化医学楼,将为该院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医药相长优势、促进中医药应用基础向临床的转化、助推健康江苏健康中国奠定扎实的基础。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淋菌性结膜炎用哪种眼药水
聂小娟
回答: 淋菌性结膜炎可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妥布霉素滴眼液、阿奇霉素滴眼液、红霉素眼膏、氯霉素滴眼液等药物治疗。淋菌性结膜炎是由淋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结膜炎,需及时就医规范治疗。 1、左氧氟沙星滴眼液 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属于喹诺酮类抗生素,对淋球菌有较强抑制作用。该药物适用于细菌性结膜炎、角膜炎等眼部感染,使用后可能出现短暂刺激感或眼睑瘙痒。对喹诺酮类药物过敏者禁用,用药期间避免佩戴隐形眼镜。 2、妥布霉素滴眼液 妥布霉素滴眼液为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能有效杀灭淋球菌。常用于治疗细菌性外眼感染,偶见眼部灼热感或结膜充血等不良反应。肾功能不全者慎用,避免与其他耳毒性药物联用。 3、阿奇霉素滴眼液 阿奇霉素滴眼液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淋球菌等革兰阴性菌有抗菌活性。适用于敏感菌引起的结膜炎,可能出现眼部干燥或视物模糊。用药期间需监测肝功能,妊娠期妇女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4、红霉素眼膏 红霉素眼膏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发挥抗菌作用,对淋球菌感染有效。主要用于细菌性结膜炎和眼睑炎,使用后偶见局部刺激症状。避免接触口鼻等黏膜部位,过敏体质者慎用。 5、氯霉素滴眼液 氯霉素滴眼液属广谱抗生素,对淋球菌等多种病原体有杀灭作用。适用于细菌性结膜炎治疗,罕见骨髓抑制等严重不良反应。新生儿、早产儿禁用,长期使用需定期检查血常规。 淋菌性结膜炎具有较强传染性,患者需单独使用毛巾等生活用品,避免交叉感染。治疗期间保持眼部清洁,禁止用手揉搓眼睛,饮食宜清淡并补充维生素A。若出现眼睑肿胀加剧或视力下降等症状,应立即复诊调整治疗方案。所有眼药水均需严格遵循医嘱使用,不可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 聂小娟副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皮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