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康复医学科 (共8位医生)

科室简介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康复医学中心隶属于北京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自其成立以来,集医、教、研为一体,逐渐规范和完善医疗体系,率先在国内开展了运动创伤康复、骨科康复、心肺康复、神经康复,并建立了康复治疗与功能重建手术相结合为特色的新型学科模式,使得中心成为全国康复界的一面旗帜。
中心在全国率先开展“骨科康复一体化”,在运动创伤,骨科康复、尤其是骨科围手术期的康复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中心病房床位数及工作人员数在北京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排名第一。现有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3人,住院医师1人,主管治疗师7人,治疗师18人,主管护师2人,护士7人。科室人员梯队愈来愈去驱向合理化。承担部委级科研基金多项,并获部委级科学进步奖多项,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编辑出版专著及教材多部。康复医学中心康复外科病房现有20张床位,时刻关注国际康复医学的发展,结合国内康复医学的发展,引进国际上先进的康复治疗仪和功能训练器械,使其成为拥有世界先进水平治疗设备的康复基地。
康复医学中心积极开展国际和国内交流,于1998年与荷兰HVA大学合作,建立起中—荷康复医学及培训中心,得到两国政府的重视与支持,荷兰科教文大臣赫尔曼先生亲临康复医学中心为中心揭牌。2006年第一批成为北京市康复医学住院医师培训基地单位并率先接受住院医师培训。截至目前康复医学中心共培养博士生5名,硕士研究生9名。荷兰专家定期到中心教学,传授世界最新康复医学知识及技术;康复医学中心人员定期到荷兰进修,HvA大学学生分批到康复医学中心实习。在国内,中心每年定期举办全国骨科康复学习班及康复医学进修班,在国内康复界传播及交流康复治疗和管理经验,推动了国内康复医学的发展。
中心在国内率先提出骨科―康复一体化的理念,在北医三院内开展了骨科、运动损伤围手术期康复并取得了良好成效,得到广大骨科和运动医学医师的赞同,现正力求在全国推动这一理念的建立。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召开2014年教学工作会暨教师节表彰会

9月11日下午,在第30个教师节之际,我院召开2014教学工作会暨教师节表彰大会。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王宪,我院院长乔杰,副院长刘晓光、高炜,纪委书记刘东明等出席,医院学位委员会委员、教学管理委员会委员、招生工作组专家、医院教学评估专家、各科室教学主任、教学秘书、班主任、教育处工作人员、获表彰的教师等共100多人参加会议。会议由教育处处长曾辉主持。 乔杰院长首先致辞。乔院长代表医院党政领导祝医院所有教师节日快乐,并对教师们为医院人才培养所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感谢。乔院长从今年北医迎新会谈到了到自己刚入医学院时的情景,联想到自己学习工作中老师的培养和教育。她说朴实的行为承载着“厚道”的精神,从学生成长为教师,我们要继续传承。她通过运动医学科杨渝平获得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第一名,集体和个人付出与收获为例,指出北医三院精神正是融化在类似的一件件事情中。同时,乔院长也强调了住院医师基地培养的重要性,并强调教学是医院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正是有大家的无私奉献,三院才取得今天的好成绩。 随后,进行了教师节表彰及颁奖典礼。高炜副院长宣读了各类获表彰人员名单,与会领导和专家为获奖集体和教师颁奖。 接着,毛节明教授作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培养问题及建议”的报告,获得“2014年度北京大学医学部优秀教学团队奖”的骨科副主任宋纯理作了“培养优秀人才 建设一流学科”报告。毛节明教授通过分析北京市住院医师培训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指出在住院医师培养方面,老师要带好作风,认真负责,以身作则,注意细节;抓好学生的基本功训练;抓好各级查房同,使学生能够变被动为主动;要关心住院医师的成长。宋纯理介绍了骨科在医师培养中的经验和做法。 王宪副主任作总结发言。她肯定了此次颁奖、邀请老专家分析问题、优秀科室介绍经验相结合的会议形式,肯定了我院在教学工作中踏实的作风及取得的成绩。她说,医疗、教学、科研相互促进,北医三院多年来重视质量监督,重视转科学生的细节教育,难能可贵,相信这些做法会给北医的教育和三院发展带来很好的效果。王宪还就北医五年教改及北大教学政策进行了简要说明。最后她代表医学部领导感谢我院老师发扬北医“严谨、求实、厚道”的传统,把学生们培养成优秀的医疗人才。 附:北医三院2014年教师节表彰院内获奖名单 一、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13年度教学优秀科室 一等奖:心血管内科 二等奖:运动医学研究所、普通外科、骨科 三等奖:放射科、消化科、妇产科、麻醉科、呼吸科 二、北医三院2014年度青年教师授课比赛 一等奖:盖晓燕(呼吸内科) 二等奖:杜兰芳(急诊科)、张娟(儿科) 三等奖:胡凯(血液内科)、吴奉梁(骨科)、李磊(普通外科)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Ⅰ型呼吸衰竭常见的原因有哪些
高云
回答: Ⅰ型呼吸衰竭常见的原因主要有肺栓塞、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重症肺炎、气胸、肺水肿等。 1、肺栓塞 肺栓塞是Ⅰ型呼吸衰竭的常见原因之一,可能与长期卧床、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突发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等症状。治疗上需遵医嘱使用抗凝药物如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华法林钠片等,必要时进行溶栓治疗或手术取栓。 2、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可能与严重感染、创伤、休克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等症状。治疗需在重症监护下进行机械通气,遵医嘱使用糖皮质激素如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注射液,同时积极处理原发病。 3、重症肺炎 重症肺炎可能与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有关,通常表现为高热、咳嗽、呼吸急促等症状。治疗需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如注射用头孢曲松钠、阿奇霉素分散片等,必要时需氧疗或机械通气支持。 4、气胸 气胸可能与胸部外伤、肺大疱破裂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突发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少量气胸可观察保守治疗,大量气胸需进行胸腔穿刺抽气或胸腔闭式引流术,必要时手术治疗。 5、肺水肿 肺水肿可能与急性左心衰竭、高原反应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端坐呼吸、咳粉红色泡沫痰等症状。治疗需遵医嘱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注射液、血管扩张剂如硝酸甘油注射液,同时给予氧疗和病因治疗。 对于Ⅰ型呼吸衰竭患者,日常需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饮食上应选择易消化、高蛋白的食物,适当限制钠盐摄入。患者及家属需密切观察呼吸状况,一旦出现呼吸困难加重等情况应立即就医。长期卧床患者需定期翻身拍背,预防静脉血栓形成和压疮。出院后需遵医嘱定期复查,按时服药,避免诱发因素。 高云副主任医师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