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总医院

核医学科 (共5位医生)

科室简介

一、科室简介

空军总医院核医学科从1992年开始在军内领先开展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检查技术,该检查项目覆盖全身各个脏器、部位的核素功能与影像诊断,如全身骨转移性肿瘤的早期诊断与分期,心脑血管疾病、甲状腺疾病等的诊断,全身恶性肿瘤肿瘤阳性显像与疗效评价等数十项检查内容。1997年开始在北京地区最早开展恶性肿瘤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检查),病例累积超过千人次,多次在国际、国内大型学术会议上报告PET检查的临床应用经验,已发表了数十篇功能代谢与分子影像诊断技术临床应用的学术论文。在此基础上,国内领先引进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功能分子影像诊断系统(PET/CT诊断仪),该项检查技术从功能代谢与细胞分子水平开展对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脑功能性疾患等人类重大疾病的早期定性、定位与鉴别诊断,并指导临床治疗,能够为医院各个优势学科群和兄弟医院开展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提供广阔技术支持平台。

以影像诊断方式从细胞分子水平揭示疾病的早期分子生物学特征如糖、蛋白质与核酸代谢、基因表达等,是实现人类重大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的关键性突破口之一。PET/CT设备是临床开展分子影像检查最重要和最主要的技术方法,也是国际上生命科学(脑功能、蛋白质功能和基因表达等)研究及其临床应用最重要的高新技术手段之一,

核医学科现有工作人员9人,其中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和主管技师4人,医师和技师3人。专业技术人员中硕士研究生学历3人。

二、医疗特色

空军总医院核医学科(PET/CT诊断中心)引进世界上最先进的功能代谢与细胞分子水平上的高科技影像诊断技术——PET/CT设备,为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PET)和多排螺旋CT“两强一体化组合”的“一站式”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病人只需一次无创性检查便可以同时获得PET和多排CT的诊断信息,PET/CT检查效能优于单纯PET或多排CT设备,其检查诊断功能更加强大,临床应用于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脑功能性疾患等人类重大疾病的定位、定性、定量、定期诊断与治疗效果判断,对指导临床制定恶性肿瘤等疾病的治疗决策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一)恶性肿瘤PET/CT检查项目和相关适应证

1、恶性肿瘤高危人群(如有肿瘤家族史、长期吸烟者等)无创性功能代谢与细胞生物学特征的全身显像,达到恶性肿瘤早期发现与早期治疗的目的。

2、诊断恶性肿瘤,或对已发现或怀疑的脏器肿瘤性病变进行诊断与鉴别诊断。

3、评价和确定已发现的恶性肿瘤的局部侵犯范围,有助于指导临床针对具体患者采取合理的个性化治疗方法。

4、原发恶性肿瘤已经确定,需要及时发现和判断全身肿瘤转移情况,对肿瘤转移病灶进行定位与鉴别诊断,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

5、患者肿瘤生化或肿瘤标志物等检查指标异常,虽然临床或相关影像检查未见发现异常,但临床仍需进一步检查或待确诊者。

6、恶性肿瘤经过临床各种方式治疗后,需要对肿瘤的治疗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及时发现肿瘤残留或复发的情况。

7、恶性肿瘤治疗后相关影像学检查发现局部或全身仍有异常改变但不能明确诊断,需要鉴别局部或全身异常改变是肿瘤复发或残留,还是治疗后的“正常改变”或由手术、放疗化疗和介入治疗所致的坏死和纤维癍痕组织等。

8、临床或相关检查已经发现转移性肿瘤病变,为了寻找临床未知的原发肿瘤病变,或治疗前需要对全身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和分期。

9、恶性肿瘤临床治疗效果(包括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生物治疗等综合治疗手段)的监测,对恶性肿瘤的耐药现象或药物治疗的敏感情况进行及时评价,指导调整治疗的方案,估计病变发展和预后情况。

10、指导临床进行肿瘤定向组织活检及靶区定位,或临床肿瘤定向组织活检失败和怀疑是假阴性结果而需要再次活检者的定位,针对已确诊的恶性肿瘤进行介入治疗的定位。

11、恶性肿瘤生物学特点评价,对肿瘤诊治相关的新药与新技术临床应用的效果进行客观评价。

12、恶性肿瘤精确放射治疗前和治疗过程中,对需要治疗的肿瘤生物靶区进行确定,以避免正常组织的过分损伤。

13、与肿瘤相关疾病其他检查方法诊断不能明确或诊断困难者。

(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PET/CT检查项目和相关适应证

1、癫痫病灶的定位诊断与术前评价。

2、痴呆的诊断(包括早期诊断和痴呆严重程度评价)及鉴别诊断。

3、脑肿瘤瘤恶性程度分级判断、术前脑功能及预后评价;治疗后肿瘤复发与放射性坏死或纤维化的鉴别诊断;转移性脑肿瘤的诊断(全身显像有助于寻找肿瘤原发灶和颅外转移灶)。

4、脑外伤、脑血管病变、精神疾病、脑感染性病变、药物成瘾与滥用、酗酒等有关脑功能的评价。

5、锥体外系疾病如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亨廷顿病、混合性痴呆等诊断与病情评价。

6、脑认知功能损害评价与研究。

7、与神经系统相关疾病其他检查方法诊断不能明确或诊断困难者,根据具体情况可考虑此项检查。

(三)心血管系统疾病PET/CT检查项目和相关适应证

1、冠心病高危人群心脏冠状动脉粥样斑块早期防治的筛查方法之一。

2、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应与负荷试验结合评价)。

3、心肌缺血范围与程度的客观评价与预后判断。

4、心肌梗死区存活心肌的准确判断。

5、冠状动脉再通术前适应证选择的重要指标。

6、大动脉炎活动期的诊断与病情评价。

7、心肌病的鉴别诊断。

8、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如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必须考虑血运重建术或心脏移植术,心肌18F-FDG显像有重要参考价值。

9、与心血管系统相关疾病其他检查方法诊断不能明确或诊断困难者,根据具体情况可考虑此项检查。

(四)SPECT检查项目和相关适应证

1、骨骼系统疾病的定位、定性诊断与功能判断,如转移性肿瘤的早期诊断与临床分期等。

2、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如冠心病、癫痫的定位、定性诊断与功能判断。

3、内分泌系统疾病如甲状腺疾病、甲状旁腺疾病、肾上腺疾病等的的定位、定性诊断与功能判断。

4、恶性肿瘤肿瘤阳性显像与疗效评价。

5、泌尿系统疾病的定位、定性诊断与功能判断,如肾性高血压的鉴别诊断等。

6、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7、消化道慢性出血的辅助定位诊断。

(五)核素治疗项目和相关适应证

1、局部组织间注射同位素法治疗皮肤海棉状血管瘤,既避免了手术创伤和复发又不影响患者美容。

2、局部组织间注射同位素法治疗浅表淋巴结转移瘤,有效地缓解了压迫症状,避免了外放疗的副作用。

3、同位素敷贴法治疗限局性神经性皮炎,有效地缓解了搔痒症状,降低了复发率;开展了局部注射法和敷贴法治疗癍痕疙瘩,有效抑制了癍痕增生和复发。

4、核素治疗甲亢和甲状腺癌转移以及骨转移瘤。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心脏中心外科成功完成左主干冠脉搭桥术

“感谢空军总医院给了我第二次生命,给我手术的侯迈主任不仅医术好,而且拒收红包和吃请,医德高尚感人。”这是接受左主干冠脉搭桥术患者出院时,在感谢信中写下的肺腑之言。 心脏中心外科主任侯迈(右一)为患者行左主干冠脉搭桥术 患者马女士,52岁,之前患有冠心病、糖尿病。一个多月前,因突然感觉胸闷、胸痛,之后来我院心脏中心外科就诊,冠脉CT检查显示冠脉左主干重度狭窄,于是被收住心脏中心外科进行治疗。入院后行冠脉造影检查显示冠状动脉左主干狭窄达90%以上,命悬一线。由于病变部位邻近前降支、回旋支分叉部位,而且右冠状动脉没有形成侧枝循环,是无保护的左主干病变,它是冠心病中最危险病变,也无法行支架介入治疗,急需尽快行冠脉搭桥术,否则,有可能发生大面积急性心肌梗死引发猝死。 为了确保手术万无一失,心脏中心外科侯迈主任与有关医务人员做了认真的术前准备,并与麻醉科制定了充分的手术预案并委派陈延英、黄俊梅两位业务较好同道负责此次手术的麻醉和体外循环。手术由侯迈主任主刀,在陈元恒、李令珂两位副主任医师配合下,成功地为该患者实施了乳内动脉到前降支、主动脉经大隐静脉到回旋支的冠脉搭桥手术。术后在李一粟主任及其监护团队精心治疗和护理下,该患者在心脏中心CCU的当天就撤离呼吸机辅助,第二天便转入普通病房,之后的复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胸片等检查均正常,二周后患者出院。 据悉,我院心脏中心成立后,在院领导大力扶持下,在该中心黄丛春主任带领下,在心脏中心外科全科医护人员共同努力下,他们不断加强对外联络,扩大病源;同时,通过专家帮带和自主开展相结合,使该科冠脉搭桥手术、麻醉、体外循环以及术后监护水平等方面有很大程度的提升。心脏中心外科成立不到一年,已成功完成了40多例冠脉搭桥手术;其中侯迈主任主刀连续5台搭桥手术,全部成功,无一例失误,使该手术量创历史最好水平。我院心脏中心的成立,真正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先进医疗模式,通过内、外科协作,最大程度满足了心血管疾病患者选择最合适、最有效的治疗。

专家科普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