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总医院

空军总医院医疗队巡诊川藏高原

时间:2014-09-02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8月16日,我院王建昌院长率领一支由科训科、医疗科、空勤科、临床心理科、皮肤科、正骨科和超声诊断科专家组成的医疗队,一行10人,带着空军首长对高原官兵的爱和牵挂,带着医院党委和全体医务人员对驻守雪域高原官兵们的敬重,前往川藏高原,为驻守在那里的空军官兵送医、送药、送健康,并为驻拉萨某部卫生处赠送了医疗设备。政治部也安排干部全程参与医疗队工作。

  这是王院长连续3年来第3次带队进藏,这一次与往年不同,服务地点多,连续5天从北京到成都,经林芝飞拉萨,每天都在飞机上,仅飞行里数就达到6358公里,一路行程上万公里,为5个单位800多名官兵提供了医疗服务和健康指导,期间,还结合部队遂行任务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指导。

  这是一次对医疗工作者的再教育。2012年,王院长带队前往拉萨指挥所,与那里签署了3年的对口支援帮带协议。从签署帮带协议开始,王院长就按照协议所提出的帮带计划,每年带队到西藏,为官兵服务,迄今为止,这是第三年了。三年来,医疗队每年都要登上海拔达5374米、堪称世界上最高的雷达站为战士们服务。“在雷达站上服务的时间很短,但和战士们在一起,让我们感受到官兵们爱国、奉献和不怕牺牲的精神,高原官兵缺氧气不缺志气,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王院长代表医疗队员们对驻守高原官兵们深情地说。7月19日,医疗队的超声诊断科医生马斌过生日,王院长特意安排,到甘巴拉和战士们一起过。当世界屋脊唱响生日快乐歌的时候,所有人的脸上都写满军人的自豪。

  这是一次对服务保障工作的检验。每一次上高原,王院长都细心地询问各项准备工作,这次也不例外。路程遥远,派遣人员尽管专业不同,但到达后都是全科医生,尽可能全面地为高原官兵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巡诊中,王院长亲自坐镇,当这位和蔼可亲的将军戴着听诊器,坐在官兵们对面,为他们排疑解惑时,官兵们感动得不知道说什么好。一些刚入伍的战士干脆站在院长的身边,一次又一次地看院长给其他官兵听诊,一遍又一遍地听院长的解答。“听院长解答别人的问题,我们也是学习。”一位战士说。

  这是一次对高原驻训保障的研究。3年来,带着官兵的需求到部队,带着为部队服务的责任到部队,医疗队每到一处,都会结合部队遂行任务和要求,采取实地考察分析和与驻地医务人员交流等形式,侧重维护和确保战斗力生成等方面进行讨论和研究。有些问题现场就能解决,而有些困扰官兵的问题,医疗队进行详细了解和分析,并与驻地医务人员携手立项深入研究。

  这是一次对未来战争深刻的认识。每次出征,王院长都要求队员们结合高原特点,反思医疗保障亟待解决的课题。一路上,无论是机关人员还是科室医务人员,每到一处都详细记录,并将自身专业与部队官兵实际有效融合,针对未来战场需要,对医疗保障工作提出要求。

  “我们部队医务工作者的宗旨,就是为部队服务,为广大官兵服务。”王院长的话道出了全体医疗队员的心声。 

医院动态

更多 >

心脏中心外科成功完成左主干冠脉搭桥术

“感谢空军总医院给了我第二次生命,给我手术的侯迈主任不仅医术好,而且拒收红包和吃请,医德高尚感人。”这是接受左主干冠脉搭桥术患者出院时,在感谢信中写下的肺腑之言。 心脏中心外科主任侯迈(右一)为患者行左主干冠脉搭桥术 患者马女士,52岁,之前患有冠心病、糖尿病。一个多月前,因突然感觉胸闷、胸痛,之后来我院心脏中心外科就诊,冠脉CT检查显示冠脉左主干重度狭窄,于是被收住心脏中心外科进行治疗。入院后行冠脉造影检查显示冠状动脉左主干狭窄达90%以上,命悬一线。由于病变部位邻近前降支、回旋支分叉部位,而且右冠状动脉没有形成侧枝循环,是无保护的左主干病变,它是冠心病中最危险病变,也无法行支架介入治疗,急需尽快行冠脉搭桥术,否则,有可能发生大面积急性心肌梗死引发猝死。 为了确保手术万无一失,心脏中心外科侯迈主任与有关医务人员做了认真的术前准备,并与麻醉科制定了充分的手术预案并委派陈延英、黄俊梅两位业务较好同道负责此次手术的麻醉和体外循环。手术由侯迈主任主刀,在陈元恒、李令珂两位副主任医师配合下,成功地为该患者实施了乳内动脉到前降支、主动脉经大隐静脉到回旋支的冠脉搭桥手术。术后在李一粟主任及其监护团队精心治疗和护理下,该患者在心脏中心CCU的当天就撤离呼吸机辅助,第二天便转入普通病房,之后的复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胸片等检查均正常,二周后患者出院。 据悉,我院心脏中心成立后,在院领导大力扶持下,在该中心黄丛春主任带领下,在心脏中心外科全科医护人员共同努力下,他们不断加强对外联络,扩大病源;同时,通过专家帮带和自主开展相结合,使该科冠脉搭桥手术、麻醉、体外循环以及术后监护水平等方面有很大程度的提升。心脏中心外科成立不到一年,已成功完成了40多例冠脉搭桥手术;其中侯迈主任主刀连续5台搭桥手术,全部成功,无一例失误,使该手术量创历史最好水平。我院心脏中心的成立,真正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先进医疗模式,通过内、外科协作,最大程度满足了心血管疾病患者选择最合适、最有效的治疗。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一个月宝宝头上长痱子怎么办
陈腊梅
回答: 一个月宝宝头上长痱子可通过保持皮肤清洁干燥、调整环境温度、使用温和护肤品、避免过度包裹、及时就医等方式处理。痱子通常由汗腺堵塞、环境湿热、衣物过厚、皮肤摩擦、继发感染等原因引起。 1、保持清洁干燥 每日用温水轻柔清洗宝宝头部,水温控制在37-40摄氏度,清洗后立即用柔软棉巾蘸干水分。避免使用碱性肥皂或含酒精的清洁产品,可选择无泪配方的婴儿专用洗发露。清洗频率以每日1-2次为宜,出汗后需及时补充清洁。皮肤皱褶处如耳后、颈部需重点检查,防止汗液残留。 2、调节环境温度 保持室温在24-26摄氏度,湿度不超过60%。使用空调或风扇时避免直吹,可配合加湿器维持适宜湿度。白天每2小时开窗通风10分钟,夜间使用透气性好的蚊帐。外出时选择阴凉时段,用遮阳帽保护头部,婴儿推车需配备透气遮阳棚。 3、使用温和护肤品 清洗后薄涂含氧化锌的婴儿护臀膏或液体痱子粉,避开眼周和口鼻区域。严重时可遵医嘱使用炉甘石洗剂,每日2-3次点涂患处。禁用成人痱子粉或含薄荷成分的产品,过敏体质宝宝首次使用前需在耳后做小面积测试。 4、避免过度包裹 选择纯棉或竹纤维材质的宽松衣物,避免化纤面料。头部不宜长时间戴帽子,睡觉时使用透气枕巾。包裹襁褓时留出足够活动空间,可通过触摸宝宝后颈判断体温,温暖无汗为适宜状态。尿布区域需及时更换,防止局部湿热加重。 5、及时就医 若出现脓疱、发热或持续哭闹,可能提示继发感染,需儿科医生评估。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时可遵医嘱使用莫匹罗星软膏,真菌感染需用克霉唑乳膏。伴随湿疹样改变时,医生可能建议地奈德乳膏短期使用。哺乳期母亲需同步排查饮食过敏原。 日常护理需注意母乳喂养期间母亲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奶粉喂养需按标准比例冲调。宝宝衣物应单独手洗并阳光暴晒,指甲定期修剪防止抓伤。观察精神状态和进食情况,若痱子持续3天未缓解或扩散至躯干,须立即就诊。夏季可适当增加每日洗澡次数,但每次不超过5分钟,沐浴后3分钟内完成保湿护理。 陈腊梅副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皮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