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州人民医院

肿瘤科 (共2位医生)

科室简介

大理州医院肿瘤科成立于2000年,拥有一批技术精湛的专业团队,现由李一辉任科室主任,杨玲任护士长,目前科室主要诊治肿瘤方面疾病。在肿瘤治疗方面,注重肿瘤治疗的个体化、规范化原则,开展集内科化疗、术前新辅助化疗、放疗、热疗、免疫治疗及中医中药治疗为一体的肿瘤的综合治疗;在地州级医院率先开展高频热疗配合治疗实体瘤、白血病及慢性炎症。近年来,完善肿瘤治疗手段,开展肿瘤靶向治疗、生物治疗、近期开展治疗放射治疗。开展细胞分子靶向治疗,应用“格列卫”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应用“沙利度胺”治疗骨髓增殖性疾病;应用“易瑞沙”治疗肺癌;局部和(或)全身应用“羟基喜树碱”治疗晚期恶性实体瘤,明显缓解了症状,延长了生存期。开设无菌层流病房等,使化疗副反应减少,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开科十三年的经验积累,我们肿瘤科诊治方面有雄厚的技术基础和经验。

肿瘤科拥有一个病区,开设床位44张,分为双人标间、普通间、百级无菌层流病房两间。有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2名,住院医师2名,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2名,护士9名,拥有3名硕士研究生。

目前科室拥有先进设备,如瓦里安21EX直线加速器、eclipse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射野影像系统、体外高频热疗机HG2000-II、血液成分分离机等,开展体外高频热疗、肿瘤生物治疗、近期开展肿瘤的放射治疗等技术。近年来,科室先后有四十九篇论文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并获州优秀论文奖;《H G-2000高频热疗临床应用》、《热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临床疗效观察》、《羟基喜树碱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近期疗效观察》、《骨髓活体组织检查的临床诊断应用》等新技术、新项目获州卫生系统新技术、新项目奖十一项;省科研合作项目两项。

肿瘤科科室的具体位置在:医院内科大楼,4楼,联系电话:0872-2191069。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医院各支部开展“在职党员服务进社区”系列活动

为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社区居民的需要为出发点,提高辖区居民健康水平、保健意识和自我防病意识,积极发挥在职党员的自身专业优势和特长,更好地服务群众,5月28日,内科四支部组织开展“在职党员服务进社区”活动,真正把健康送到社区居民的身边,让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内科四支部14名党员在龙溪社区活动中心会议室为100余名居民讲授健康教育讲座:黄建萍主任医师主讲《关注儿童心理健康,远离儿童孤独症》、李海萍主管护师主讲《肾脏病的防治》、王亚宇副主任医师主讲《小儿常见出疹性疾病》。讲座详细介绍了儿童孤独症、肾脏疾病、小儿常见出疹性疾病的相关知识,并结合身边实例向大家介绍儿童孤独症、肾脏疾病、小儿出疹性疾病的认识误区,强调了在日常生活中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阐明了疾病应早发现、早诊断、早预防、早治疗。 通过开展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大力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辖区居民改变健康理念,走出健康误区,增强健康意识,提高健康标准。不仅培养了社区居民健康生活理念,更拉近了与群众之间的距离。此次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受到了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广大居民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6月13日上午,门诊二支部组织支部党员开展了“在职党员服务进社区”活动,为福文社区居民作了健康教育讲座,并提供了健康指导服务。 支部根据福文社区居民多为滇西纺织厂职工,工作环境和职工年龄结构的特点,结合支部党员专科特色,优选了五个健康讲座专题。眼科主任李桂香主任医师介绍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防治,耳鼻喉科主任吴崇华主任医师对老年性耳聋的防治作了详解,皮肤科主任李琼仙主任医师对过敏性皮肤病防治方法的注意事项进行了讲述,口腔科宋宏文副主任医师作了老年性牙缺失健康指导,口腔科张娅莉主治医师对老年性常见口腔疾病健康保健作了指导。 专题讲座的内容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老年性耳聋、过敏性皮肤病、老年性牙缺失、老年性常见口腔疾病等老年性疾病的发生、症状、诊断、治疗到如何有效预防进行了详细讲解,为福文社区60多位老同志带去了一场精彩的健康知识讲座,受到了群众的欢迎。讲座结束后,参加活动的党员专家还现场为皮肤、口腔、眼耳鼻喉等方面有问题的部分社区居民进行了健康指导。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女人气血不足的症状
冷启刚
回答: 女人气血不足的症状主要有面色苍白、头晕乏力、月经不调、心悸气短、手脚冰凉等。气血不足可能与先天禀赋不足、过度劳累、饮食失调、慢性失血、久病体虚等因素有关。 1、面色苍白 气血不足时面部失去血液濡养,可出现面色苍白或萎黄,唇色淡白无华。长期气血亏虚可能伴随毛发干枯、皮肤干燥脱屑。日常可适当食用红枣、枸杞、猪肝等补血食物,避免熬夜耗伤气血。若伴随甲床苍白、结膜苍白等表现,需警惕贫血,建议就医检查血常规。 2、头晕乏力 脑部供血不足会导致头晕目眩,尤其在久蹲后站起时症状加重,可能伴随耳鸣、视物模糊。体力下降明显,轻微活动即感疲倦,休息后难以缓解。这类人群应注意避免突然体位改变,可遵医嘱服用生脉饮口服液、八珍颗粒、复方阿胶浆等中成药调理。 3、月经不调 气血不足常引起月经周期紊乱,表现为经期推迟、经量减少、经血色淡,严重者可出现闭经。部分患者会伴随经期头痛、小腹坠胀感。建议记录月经周期,避免经期受寒,可配合艾灸关元、气海等穴位改善。若长期月经异常需排查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炎等疾病。 4、心悸气短 心脏供血不足时可能出现心慌胸闷,轻微活动后呼吸急促,夜间平卧偶发心悸。部分患者伴有睡眠浅、多梦易醒等症状。日常应避免剧烈运动,可练习腹式呼吸调节,必要时遵医嘱使用稳心颗粒、黄芪生脉饮等药物。持续胸痛需警惕心肌缺血。 5、手脚冰凉 肢体末梢血液循环不良导致手脚温度低于正常,秋冬季节症状加重,可能伴随指甲青紫、关节僵硬。建议睡前用40℃左右温水泡脚,穿戴保暖袜套,避免生冷饮食。长期末梢循环障碍需排查雷诺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疾病。 气血不足者日常应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节食减肥,可适量食用牛肉、菠菜、黑芝麻等富含铁元素的食物。建议每周进行3-4次温和运动如八段锦、瑜伽等促进气血运行,冬季注意防寒保暖。若症状持续加重或伴随体重骤降、持续低热等异常表现,需及时就医完善血常规、甲状腺功能等检查。 冷启刚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