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州人民医院

超声科 (共5位医生)

科室简介

大理州医院超声科成立于1999年,拥有一批技术精湛的专业团队,现由崔燕任科室副主任支持工作。目前科室能开展常规超声检查,如心脏、外周血管、颅内血管、腹部、体表小器官、肌骨及神经的超声诊断等,能开展介入性超声诊断及治疗技术,并为许多行动不便及危重患者提供床旁服务。在地州医院率先开展了经食道超声检查、介入性超声诊疗技术及肝脏超声造影检查,血管超声检查人次居全省之首。在云南省最早使用网络版超声工作站。

科室下设三个诊疗小组:心脏、血管超声诊断组,腹部、小器官超声诊断组和介入超声诊疗组,共有8间诊断室。科室现有工作人员29名,其中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4名,主治医师4名,主管护师1名,医师7名,合同制医师1名,病人信息录入2名,打报告者9名。

科室配有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8台,其高档彩超5台:美国GE公司产的Vivid 7 Dimension型1台;Logiq 7 Tru Scan型1台;Pailips iE33 型1台;日本ALOKA SSD-ɑ 10型1台及日本ALOKA SSD-ɑ 7型1台;中档彩超2台:阳光工程配送的Logiq P5 2台;便携式彩超Logiq E型1台(主要用于床旁出诊)。

超声科目前开展的常规及特色项目:

(一)心脏超声检查方面

1、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左心收缩舒张功能检测、组织多普勒显像及室壁运动分析。

2、经食道彩色超声心脏检查。

3、右心声学造影。

4、先心病封堵术前诊断、术中监测、术后评价。

5、实时经胸三维心脏超声检查。

6、心脏同步化治疗术前及术后评价。

7、超声引导下心包积液穿刺引流。

8、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

9、经胸三维超声心动图的应用。

(二)血管超声检查方面

1、外周血管:主要用于颈部大血管、椎动脉,上下肢动静脉的常规检查及血栓、斑块性质的稳定性评估。

2、动静脉内瘘术前、术后评价。

3、超声引导下压迫治疗动静脉瘘及假性动脉瘤。

4、经颅双功能彩色多普勒检查。

(三)腹部、体表小器官及软组织超声检查

1、腹部常规项目:肝、胆、脾、胰、肾、输尿管、膀胱、前列腺、腹膜腔、阑尾及腹膜后、腹部血管等。

2、体表小器官及软组织:甲状腺、乳腺、眼睛、腮腺、颌下腺、阴囊、睾丸、附睾、精索、皮内及皮下肿物。

3、实时宽景成像。

4、超声介入诊断治疗技术:其特点是在实时超声的监视下或引导下,完成各种穿刺活检和肝、肾囊肿及脓肿诊断及治疗等。

5、腹主动脉瘤术前、术后评价。

6、肝脏局灶性病变超声造影检查

7、外周神经、骨骼、肌肉超声检查

8、新生儿颅脑超声检查

9、床旁超声检查(便携式彩超):对于一些活动障碍及不能自理的病人,可以将便携式彩超携至病人床边进行检查。

超声科被医院列为医院重点专科,是医院科室文化建设的试点科室。超声科全体工作人员积极学习新知识,开展新技术、新项目,不断总结经验撰写论文,在国内医学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多次参加省内外超声学术会仪,交流论文20余篇。至今获州科技进步奖4项,申报州科技成果2项,获州卫生系统科技进步奖2项,获州卫生系统新技术、新项目30余项,州级优秀论文30余篇。

超声科科室的具体位置在:医院医技综合楼(2号楼),4楼,联系电话:0872--2161962。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医院各支部开展“在职党员服务进社区”系列活动

为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社区居民的需要为出发点,提高辖区居民健康水平、保健意识和自我防病意识,积极发挥在职党员的自身专业优势和特长,更好地服务群众,5月28日,内科四支部组织开展“在职党员服务进社区”活动,真正把健康送到社区居民的身边,让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内科四支部14名党员在龙溪社区活动中心会议室为100余名居民讲授健康教育讲座:黄建萍主任医师主讲《关注儿童心理健康,远离儿童孤独症》、李海萍主管护师主讲《肾脏病的防治》、王亚宇副主任医师主讲《小儿常见出疹性疾病》。讲座详细介绍了儿童孤独症、肾脏疾病、小儿常见出疹性疾病的相关知识,并结合身边实例向大家介绍儿童孤独症、肾脏疾病、小儿出疹性疾病的认识误区,强调了在日常生活中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阐明了疾病应早发现、早诊断、早预防、早治疗。 通过开展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大力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辖区居民改变健康理念,走出健康误区,增强健康意识,提高健康标准。不仅培养了社区居民健康生活理念,更拉近了与群众之间的距离。此次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受到了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广大居民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6月13日上午,门诊二支部组织支部党员开展了“在职党员服务进社区”活动,为福文社区居民作了健康教育讲座,并提供了健康指导服务。 支部根据福文社区居民多为滇西纺织厂职工,工作环境和职工年龄结构的特点,结合支部党员专科特色,优选了五个健康讲座专题。眼科主任李桂香主任医师介绍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防治,耳鼻喉科主任吴崇华主任医师对老年性耳聋的防治作了详解,皮肤科主任李琼仙主任医师对过敏性皮肤病防治方法的注意事项进行了讲述,口腔科宋宏文副主任医师作了老年性牙缺失健康指导,口腔科张娅莉主治医师对老年性常见口腔疾病健康保健作了指导。 专题讲座的内容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老年性耳聋、过敏性皮肤病、老年性牙缺失、老年性常见口腔疾病等老年性疾病的发生、症状、诊断、治疗到如何有效预防进行了详细讲解,为福文社区60多位老同志带去了一场精彩的健康知识讲座,受到了群众的欢迎。讲座结束后,参加活动的党员专家还现场为皮肤、口腔、眼耳鼻喉等方面有问题的部分社区居民进行了健康指导。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女人气血不足的症状
冷启刚
回答: 女人气血不足的症状主要有面色苍白、头晕乏力、月经不调、心悸气短、手脚冰凉等。气血不足可能与先天禀赋不足、过度劳累、饮食失调、慢性失血、久病体虚等因素有关。 1、面色苍白 气血不足时面部失去血液濡养,可出现面色苍白或萎黄,唇色淡白无华。长期气血亏虚可能伴随毛发干枯、皮肤干燥脱屑。日常可适当食用红枣、枸杞、猪肝等补血食物,避免熬夜耗伤气血。若伴随甲床苍白、结膜苍白等表现,需警惕贫血,建议就医检查血常规。 2、头晕乏力 脑部供血不足会导致头晕目眩,尤其在久蹲后站起时症状加重,可能伴随耳鸣、视物模糊。体力下降明显,轻微活动即感疲倦,休息后难以缓解。这类人群应注意避免突然体位改变,可遵医嘱服用生脉饮口服液、八珍颗粒、复方阿胶浆等中成药调理。 3、月经不调 气血不足常引起月经周期紊乱,表现为经期推迟、经量减少、经血色淡,严重者可出现闭经。部分患者会伴随经期头痛、小腹坠胀感。建议记录月经周期,避免经期受寒,可配合艾灸关元、气海等穴位改善。若长期月经异常需排查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炎等疾病。 4、心悸气短 心脏供血不足时可能出现心慌胸闷,轻微活动后呼吸急促,夜间平卧偶发心悸。部分患者伴有睡眠浅、多梦易醒等症状。日常应避免剧烈运动,可练习腹式呼吸调节,必要时遵医嘱使用稳心颗粒、黄芪生脉饮等药物。持续胸痛需警惕心肌缺血。 5、手脚冰凉 肢体末梢血液循环不良导致手脚温度低于正常,秋冬季节症状加重,可能伴随指甲青紫、关节僵硬。建议睡前用40℃左右温水泡脚,穿戴保暖袜套,避免生冷饮食。长期末梢循环障碍需排查雷诺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疾病。 气血不足者日常应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节食减肥,可适量食用牛肉、菠菜、黑芝麻等富含铁元素的食物。建议每周进行3-4次温和运动如八段锦、瑜伽等促进气血运行,冬季注意防寒保暖。若症状持续加重或伴随体重骤降、持续低热等异常表现,需及时就医完善血常规、甲状腺功能等检查。 冷启刚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