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中西医医院

脾胃病科 (共6位医生)

科室简介

天水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脾胃病科为内科综合科室,诊治消化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是甘肃省中医管理局确定并命名的“第三批甘肃省重点中医药专科”。 消化系统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为本科特色。对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大出血、急性胰腺炎、炎症性肠病、肝硬化失代偿期等疾病的治疗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科室拥有日本奥林巴斯电子胃镜、结肠镜、美国PB740有创、无创两用呼吸机、心电监护仪等价值300余万元的先进设备。近年开展了消化系统的内镜检查和镜下的射频治疗,特色的诊疗手段吸引了我市及周边县诸多患者慕名而来。 科室有1个病区41张床位、附设内镜中心、脾胃病研究-实验室、内科教研室等。现有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1人,住院医师3人,在职硕士研究生课程班结业2人。技术力量雄厚,人才梯队合理,有效地保证了医疗质量。

消化内科疾病病种多、范围大,包括食道、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及肝脏、胆囊、胆道、胰腺等器管组织的病变。病情复杂,诊断治疗都比较困难,我们全科人员不畏艰辛、勇于探索,不断开展新技术、新疗法,基本上满足了广大患者的需求,同时也使脾胃病科的水平走在全市同级医院的前列。

目前已成功的开展了食道扩张术、食道支架置入术、消化道异物取出术、消化道息肉摘除术等,这些新技术的开展使原来一些手术治疗的疾病,现在不用手术就解决了,而且创伤小、费用低、恢复快。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 保障

我院康复科是国家“十二·五”在建重点专科、省级重点专科,以现代康复医学、传统中医特色治疗、现代诊疗技术相结合,集门诊、病房、医、教、研为一体,把各种疾病的现代康复技术和中医特色治疗方法结合在一起,在陇东南地区颇具影响力,并多次受到国家中管局、省、市专家的检查指导肯定,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 该科布局结构科学合理,设施设备齐全。科室设有门诊治疗区、住院病区,开放床位50张,配有专业的运动治疗(PT)室、作业治疗室(OT)、推拿***室、物理治疗工作站等,拥有电脑中频治疗仪、神经损伤治疗仪、微波治疗仪等先进设备,设有多个专业学科分组,开展了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内科疾病的康复治疗。目前开展的中医传统康复治疗项目有运动疗法(PT)、作业疗法(OT)、功能训练、言语治疗、吞咽障碍治疗、针灸及其它物理治疗等多种特色治疗项目。主要收治中风偏瘫、小儿脑瘫、脑炎后遗症、面瘫、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各种腰腿痛、全身各部位骨质增生症、创伤性关节炎;脑卒中、脑外伤患者所致偏瘫、语言障碍、吞咽障碍;骨科疾病的康复治疗,尤其是针对颈、腰椎疾病的康复及关节置换术后、骨折后的康复等。 近年该科采用传统中医康复、特色治疗方法,内外兼治,将药、针、手法结合,开展了“中药敷灸法治疗骨性关节炎及风湿痹”、“药线火灼疗法治疗痛证”、“水针刀疗法”、“石氏中风单元疗法”、“巨针刺治疗偏瘫”、“定点短距离旋转复位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等一系列特色治疗项目。同时,还承担着甘肃中医学院、张掖医专、平凉医专、甘肃省中医学校、天水市卫校等医学院校学生的实习及部分兄弟医院医生的进修带教任务,为我市中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轻微脑梗塞好了还能干活吗?
邵自强
回答: 轻微脑梗塞患者症状缓解后一般可以继续工作,但需根据恢复情况和医生建议调整劳动强度。轻微脑梗塞通常由脑部小血管短暂缺血引起,可能遗留轻微肢体无力或反应迟钝等症状。 脑梗塞急性期后若经规范治疗且无严重后遗症,多数患者可逐步恢复轻至中度体力劳动。神经功能缺损轻微者,如仅存在短暂头晕或轻度手脚麻木,可在康复训练后从事低强度工作,如文职、轻度家务等,避免高空作业、重体力劳动或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操作。恢复期间需定期复查头颅CT或脑血管造影,监测血管状态。部分患者可能因病灶位置特殊,即使症状轻微也需长期避免剧烈活动,如脑干或小范围皮质梗塞可能影响平衡功能。 少数患者虽影像学显示梗塞灶小,但存在血管狭窄、高血压控制不佳等基础疾病,过早恢复高强度工作可能诱发二次梗塞。合并糖尿病、房颤等慢性病患者需严格控制原发病,劳动能力需结合心肺功能综合评估。职业司机、精密仪器操作者等特殊岗位,即使症状消失也应通过专业机构鉴定后再复工。 建议康复期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每日进行30分钟有氧运动,监测血压血糖。工作中每1-2小时休息5分钟,出现头痛、视物模糊等不适立即停止活动并就医。遵医嘱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阿托伐他汀钙片等二级预防药物,避免自行停药或调整剂量。 邵自强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