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

输血科 (共3位医生)

科室简介

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输血科成立于2000年。现有专业技术人员9名,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4人,初级职称3人,硕士3人,本科学历6人。已形成一支老中青结合,专业技术职称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

科室全年临床红细胞用量近7000单位,血小板近700个治疗量(相当于11900单位),冰冻血浆近30万毫升,冷沉淀1000单位,成分输血率达100%。科室现使用面积150m2,实验仪器设备齐全先进,医院输血信息管理系统、血液储存设备冷链温度监控系统和自动卡式血型鉴定不完全抗体筛查交叉配血等输血专用设备的运行,使输血质量有了显著提高。科室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临床输血医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近年来,输血科着眼于技术精湛、服务优质、高起点高水平发展的战略方针,建立了一套完整科学的临床输血管理体系,参加卫生部临检中心临床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评活动成绩优秀,全部合格;并积极参加省输血质量控制中心各项活动;在临床输血血型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检测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临床输血治疗是该科室特色,科室率先在潍坊市开展了输血不良反应与相关性疾病的诊治系列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极大地提高了临床急、危、重症的抢救成功率。有效地避免了因输血治疗不到位所致医患纠纷的发生,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赢得各界好评。

科室人员在完成临床输血业务工作的同时,还承担潍坊医学院医学检验学专业本科《临床输血与检验》、《临床实验室管理》等课程理论教学和研究生、本科生等实践教学工作以及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生的《临床诊断学》教学工作。

科室积极开展成分血液输注科研和学术交流工作。每年在医院举办临床输血管理及新技术讲座2次以上,参加国家、省、市级学术会议10多人次,近年来主持和参与完成国家、省、市级科研课题9项,获各级科技进步奖7项。在国家和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3部,主编1部,副主编1部,参编3部;目前申报国家青年自然基金课题1项,承担潍坊市科研立项课题1项,潍坊医学院科技发展基金和青年科技发展基金项目各1项,院级课题4项。同时不断吸取国内外各大医疗中心的经验,加强学术交流,同北京医院、上海第六人民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等建立了良好稳固的协作关系,每年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来医院科室讲学及工作指导,不断提升医院影响力和知名度。

输血科全体员工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坚持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病人第一的服务理念,敬业爱岗、热忱服务、精益求精、创新发展,尽早把科室建设成医德、医术兼优,人才、成果两旺,医、教、研协调发展的区域内一流临床输血专业团队。

科室特色技术与开展主要项目:

成分输血工作开展深入,提倡科学、安全、合理地向临床供血,减少血液资源的浪费。开展疑难、特殊血型的鉴定及交叉配血,将患者用血的风险降到最低。去白细胞血液制品应用,适用于任何疾病需输血患者,可避免输注异体血液制品所致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血小板深低温保存及其临床应用技术,冰冻血小板含有血小板和全部的凝血因子,特别适用于外科手术或创伤出血、血小板减少或功能缺陷引起的出血或出血倾向。

血小板无效输注病因实验诊断,适用于任何疾病输注血小板制品后血小板计数不增高患者。

血小板减少症实验诊断,适用于原发性与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鉴别诊断。

难治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实验诊断,适用于难治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区分IgG亚型,以便于对症治疗与预后的评价。

疑难红细胞ABO血型分子生物学鉴定,适用于血型血清学方法无法鉴定患者。避免输注异体血液制品所致急性溶血反应。

Rh(D)血型阴性鉴定与分子生物学分型,适用于血型血清学方法无法鉴定患者。避免输注异体血液制品所致急性或慢性溶血反应。

血小板特异性抗原分子生物学鉴定适用于需要血小板配合性输注患者。

新项目新技术:稀释性自体输血、自体血液回收输注、储存式自身输血,适用于任何疾病择期手术需输血患者,可避免输注异体血液制品所致输血不良反应与相关性疾病,尤其是输血病毒性传染病。

成分血液制品灭活应用,适用于先天性或继发性免疫功能缺陷或低下患者,可避免输注异体血液制品所致的致命性的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碘125粒子植入职业病危害设施项目顺利通过省卫计委验收

8月8日,省卫计委综合监督处刘国营处长,市卫生局卫生监督处赵金顺主任一行9人,对我院的碘125粒子植入职业病危害设施项目进行现场验收。我院党委书记井西学、副院长李贵新、任春娥,医务处、介入肿瘤科、CT室等相关部门负责人陪同参加了检查全程。 专家组首先听取了任春娥副院长关于我院碘125粒子植入项目的工作汇报,随后查阅了粒子植入项目管理档案,到项目开展的分装室、手术室及病房查看了现场。反馈会上,检查组对我院的粒子植入项目临床开展情况和管理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经过专家组讨论,最后一致同意碘125粒子植入职业病危害设施项目顺利通过验收。 此次省卫计委专家组检查,对我院的放射诊疗工作是一个很好的督促。借此契机,进一步完善了医院放射工作场所的卫生防护、质量保证措施,规范了放射诊疗行为,加强了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管理,切实保障了放射诊疗质量和安全,维护了公众和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权益。 据悉,放射性粒子植入技术被国家卫计委列入第三类医疗技术,需要严格的准入审批程序。通过此次验收备案后,我院开展该项目所需的资质已齐备,包括放射诊疗许可、辐射安全许可、放射性药品使用许可,进一步加强了依法执业,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文/周政敏 图/刘晓方 责任编辑/亓凡)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白带有少量黑色杂质怎么回事
冷启刚
回答: 白带有少量黑色杂质可能与排卵期出血、子宫内膜异位症、宫颈炎、子宫内膜炎、黄体功能不全等因素有关。可通过调整生活习惯、药物治疗等方式改善。 1、排卵期出血 排卵期雌激素水平短暂下降可能导致子宫内膜少量脱落,混合白带形成黑色杂质。通常无其他不适,持续1-3天可自行停止。建议保持外阴清洁,避免剧烈运动。若频繁发生可遵医嘱使用黄体酮胶囊、地屈孕酮片等药物调节周期。 2、子宫内膜异位症 异位内膜组织侵袭可能导致经间期出血,表现为白带混有陈旧性血丝。常伴随痛经、性交痛等症状。可通过超声检查确诊,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缓解疼痛,或使用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抑制内膜生长。 3、宫颈炎 宫颈充血糜烂时毛细血管破裂,血液氧化后形成黑色分泌物。多伴有接触性出血、腰骶酸痛。需进行宫颈TCT检查,确诊后可遵医嘱使用保妇康栓、抗宫炎片等药物,配合红外线照射治疗。 4、子宫内膜炎 子宫内膜感染后坏死脱落,与炎性分泌物混合形成黑褐色白带。可能伴随下腹坠痛、发热等症状。需做宫腔分泌物培养,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分散片、甲硝唑片等抗生素,配合热敷缓解症状。 5、黄体功能不全 黄体分泌孕酮不足会导致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出现经前黑褐色分泌物。可能影响生育功能,需通过激素六项检查确诊。可遵医嘱使用黄体酮软胶囊、戊酸雌二醇片等药物补充激素。 日常应注意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规律作息。选择棉质透气内裤并每日更换,经期避免盆浴。饮食上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摄入,如西蓝花、猕猴桃等,有助于增强免疫力。若症状持续超过1周或伴随严重腹痛、发热等情况,建议及时就医进行妇科检查和超声诊断。 冷启刚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