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水县人民医院

全部科室 All departments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重症医学科成功救治一例大面积脑干出血患者

患者张某,男,54岁,被家人发现不省人事3小时于2014年07月11日入院。患者3小时前排尿时,突然倒地,不能站立,并伴有剧烈头痛,烦躁,言语不清,四肢不能活动,小便失禁,随后出现意识障碍,伴有恶心、呕吐,“120”急送我院诊治。急诊行CT检查示:脑干出血并破入四脑室,遂以"脑干出血"收入院。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病史及冠心病病史2年。入院查体:T37.5℃,Bp186/126mmHg,昏迷状态,呼之无应答,查体不合作。双瞳孔如针尖样大小,对光反射消失,角膜反射消失,肌力无法测出,肌张力低。双侧巴氏征、克氏征阳性。初步诊断:1、脑干出血2、高血压病3级(很高危)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众所周知,脑干出血是神经系统急重症,病死率极高。脑干出血量在3ml下的,死亡率70%左右。脑干出血量在5ml以上,死亡率90%左右。其中脑干出血量超过10ml以上的死亡率100%。该患者出现昏迷早且重,血压相对较高,CT示:脑干出血灶25mm*20mm,死亡率极高,病情极为危重。 对此,重症医学科全体医护人员高度重视,立即给予抢救治疗,硝普钠合理控制血压,防止脑干继续出血,积极给予甘露醇、甘油果糖交替使用,降低颅内压,并给予呋塞米利尿,防治水肿,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同时在科主任主持下科内就此例患者的治疗方案进行了广泛细致的讨论,制定了详细的治疗方案,对可能的并发症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处理方案。按照制定的方案,在患者出现发热时,在镇静治疗的基础上,采取了亚低温治疗,不仅控制了患者的体温,更是通过亚低温治疗的方法,减轻神经元的损伤,降低脑组织耗氧量,减少脑组织乳酸堆积,保护血脑屏障,减轻脑水肿,改善预后。患者在住院第2天,生化结果显示,血钠124mmol/L, 尿素氮升高,而血清钠低于130mmol/L时患者的死亡率明显增加,应引起高度重视并积极处理,并且考虑到患者可能为神经源性低钠血症,不排除脑耗盐综合征,所以采取了补水和补盐、恢复血容量及维持正钠平衡为目的的治疗原则,给予患者静脉滴注高渗(3%)氯化钠,患者低钠血症得到纠正。脑干出血的患者第1周是最危险的,随着出血量的加大和脑水肿的加重,患者的症状会逐渐加重,随时有生命危险。在甘露醇加甘油果糖降颅压,呋塞米利尿治疗的同时,在脑水肿高峰期,即第3天至第7天,每天给予滴注人血白蛋白20g,提高了机体免疫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了胶体渗透压,控制了脑水肿。 在治疗的过程中,舒适的环境对于重症患者来说是非常必要的,我院重症医学科,为患者提供了安静、整洁、舒适的环境,万级层流设备,湿式清扫,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度在25℃左右,相对湿度在55%~60%,限制人员探视,减少了细菌的侵入。护理方面,给病人按时翻身扣背,通常两小时一次,机械辅助排痰,防褥疮.防止了并发症。在专业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下,患者病情逐渐好转,病人神志转清,各项生命体征稳定,于7月24日转入普通病房。家属对治疗效果非常满意。 此次大面积脑干出血的治疗成功,再一次书写了重症医学科发展的新篇章,同时也标志着我院对于大面积脑干出血的治疗实现了新的跨越。 (王丁森)     患者入院时CT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体温低于35度称为体温过低
徐建威
回答: 体温低于35度称为体温过低,属于需要紧急干预的异常情况。体温过低可能与寒冷暴露、代谢异常、药物作用、内分泌疾病、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寒战、意识模糊、心率减慢、皮肤苍白等症状。建议立即采取复温措施并就医。 寒冷暴露是体温过低的常见原因,长时间处于低温环境或穿着单薄会导致体热大量流失。此时需转移到温暖场所,更换干燥衣物,饮用温热糖水帮助产热。若伴有冻伤需避免揉搓患处,用38-42度温水缓慢复温。代谢异常如甲状腺功能减退会降低基础代谢率,患者可能出现表情淡漠、声音嘶哑等伴随症状,需遵医嘱使用左甲状腺素钠片等药物调节。某些镇静类药物如地西泮片可能抑制体温调节中枢,用药后出现嗜睡伴随体温下降时应及时停药并就医。 内分泌疾病中垂体功能减退或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可能导致体温过低,常合并低血压、乏力等症状,需通过氢化可的松注射液等激素替代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如脑卒中或外伤会影响下丘脑调温功能,可能伴随瞳孔异常或肢体瘫痪,需通过CT等检查明确病因。老年人、婴幼儿、营养不良者因体温调节能力弱更易发生体温过低,寒冷季节需保持室温20-22度,穿戴帽子手套减少散热,避免酒精擦拭等错误复温方式。 发现体温过低时应立即测量核心温度,轻度低温采用被动复温如加盖毛毯,中重度需主动复温如静脉输注加温液体。复温过程中需监测心律,避免复温过快导致休克。日常需注意防寒保暖,糖尿病患者外出携带糖果预防低血糖,服用镇静类药物者避免单独外出。若反复出现不明原因体温过低,建议完善甲状腺功能、垂体激素等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 徐建威副主任医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普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