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胃肠肿瘤外科 (共12位医生)

科室简介

胃肠肿瘤外科现有病床33张,医护人员37名,其中主任医师4人,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5人,住院医师8人,护士18 人。
  二、医疗工作情况
  1. 医疗范围:胃肠道肿瘤及腹膜后肿瘤等的外科治疗。
  2. 医疗特长及优势:以患者的个体化治疗为宗旨、积极推广胃肠肿瘤的规范化手术、重视综合治疗、提倡人性化服务。直肠癌的术前放化疗、胃肠肿瘤的腹腔镜手术、胃癌手术中的纳米碳淋巴结示踪技术及腹腔热灌注化疗等已成为科室特色的常规治疗手段。并且开拓国内进展期胃癌新辅助化疗领域,该治疗模式有望改善进展期胃癌患者的预后,初步结果报道于2004年的ASCO国际会议。科室主任季加孚教授近年来已牵头多项国内外相关临床试验(国际胃癌CLASSIC研究、亚洲结肠癌MASCOT研究,国际多中心结肠癌ACCE研究,国内进展期胃癌多中心新辅助化疗等)。现科室年胃癌大肠癌手术量均达200台以上,规范细致的手术操作、合理的综合治疗、丰富的病例管理经验和杨新颖护士长带领下人性化的护理是患者疗效最为可靠的保障。
  3. 医疗工作业绩:近几年来胃肠外一科团队努力工作、勇攀高峰,每年手术增长率超过20%,获得肿瘤医院的医疗业绩奖。
  三、科研情况
  季加孚教授作为项目负责人先后承担了国家“863”项目、“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科委项目、北京大学人类疾病基因研究中心项目等多项重大课题的研究。研究方向主要以胃癌的临床治疗和分子机理为重点,与美国斯坦福大学合作研究胃癌特异基因表述谱,同期建立并完善了规范化标本采集及管理的肿瘤组织标本库。曾获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先后在《Oncogene》、《PNAS》、《MBC》、《中华医学杂志》等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40余篇。
  四、教学工作
  承担硕士、博士、博士后以及进修医生的教学工作,注重因材施教和临床能力培训。与强生公司合作,建设“强生中国外科基本技术培训基地”;已培养博士、硕士、博士后研究生20名,学科带头人5名。
  五、 合作与培训
  临床方面牵头开展的进展期胃癌国内多中心新辅助化疗临床试验参加单位已有40余家,均为目前我国各地的胃癌治疗中心单位,开辟了我国胃癌临床研究的一个新平台;科研方面与国内外10余个实验室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培养了一批研究生、进修生及客座研究人员。本着开放、流动、联合的精神,该科室将进一步面向国内外合作开放。另系统的科室人员再培训计划为医疗、科研及管理方面保持与国际接轨提供了保障。
  胃肠肿瘤外科在院内通过多学科中心与内科、放疗科、放射科、病理科、内镜室及基础科研等兄弟科室密切合作,以便为每一位就诊的病情复杂的患者提供最好的治疗方案。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9月健康大讲堂

主题:远离淋巴瘤困扰 日期:2014年9月13日(星期六) 时间:9:00-11:00 地点: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门诊三楼会议室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52号 讲座题目1:如何读懂淋巴瘤病理诊断报告 内容简介:明确的病理诊断是实施科学规范治疗的前提,初诊为淋巴瘤的患者一定不要着急,您的首要任务是进一步明确诊断及病理分类和亚型。面对专业的病理诊断报告您是否感到一头雾水?您是否希望更详细地了解自己的疾病以配合治疗?来,战胜疾病从了解疾病开始,病理科专家带您读懂病理诊断报告。 主讲人: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病理科 李向红 教授 李向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特聘专家,中国抗癌协会病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病理学分会委员。从事病理工作3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外科病理及与之相关的分子病理的实践经验,特别是在淋巴瘤、肺癌和胃肠道肿瘤病理诊断领域经验丰富。 讲座题目2:怎样远离淋巴瘤 内容简介:告诉您淋巴瘤的发生与哪些因素有关?如果被诊断为淋巴瘤,应如何与医生配合,选择适合自己的最佳治疗方案,以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主讲人: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淋巴肿瘤内科 刘卫平 主治医师 刘卫平,主治医师 200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目前工作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淋巴肿瘤内科。获得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院内基金资助1项,以第一作者身份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参编论着2部,参译论着1部。北京大学医学部优秀教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优秀教师。 现场互动活动: 1. 邀请曾在我院治疗并已康复多年的淋巴瘤患者进行经验分享,帮助新诊断为淋巴瘤的患者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 2. 现场咨询问答(5个提问机会) 3. 现场有奖问答(5个答题机会)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北京癌症康复会 咨询电话:88121122 欢迎关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官方网站www.bjcancer.org 和官方微信获取最新科普讲座信息。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治疗小儿脑瘫的方法是什么
顾倩
回答: 治疗小儿脑瘫的方法主要有康复训练、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中医治疗、辅助器具使用等。小儿脑瘫通常由产前感染、早产、缺氧缺血性脑病、遗传代谢异常、新生儿黄疸等因素引起,表现为运动障碍、肌张力异常、姿势异常等症状。 1、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是小儿脑瘫的基础治疗方法,通过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语言训练等方式改善患儿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运动疗法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平衡训练、步态训练等,帮助患儿提高肌肉力量和协调性。作业疗法侧重于手部精细动作训练,如抓握、书写等。语言训练针对存在言语障碍的患儿,通过发音练习和语言理解训练改善沟通能力。康复训练需要长期坚持,家长需配合治疗师制定个性化方案。 2、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用于缓解小儿脑瘫伴随的症状,如肌张力增高、癫痫等。常用药物包括盐酸替扎尼定片、巴氯芬片等肌松药,可降低肌张力改善运动功能。对于合并癫痫的患儿,可遵医嘱使用丙戊酸钠缓释片、左乙拉西坦片等抗癫痫药物。神经营养药物如胞磷胆碱钠胶囊、鼠神经生长因子注射液可能有助于神经修复。药物治疗需严格遵循医嘱,家长需观察患儿用药后的反应。 3、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适用于保守治疗无效的严重病例,常见术式包括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肌腱延长术、骨关节矫形术等。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通过切断部分神经根降低肌张力,改善痉挛状态。肌腱延长术可纠正关节畸形,提高运动功能。骨关节矫形术用于矫正严重的骨骼畸形。手术需由专业团队评估,术后仍需配合康复训练,家长需做好术后护理工作。 4、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小儿脑瘫可采用针灸、推拿、中药等方法。头针疗法刺激头部特定穴位,可能促进脑功能恢复。体针疗法通过针刺肢体穴位改善运动功能。推拿按摩可放松肌肉痉挛,改善血液循环。中药治疗以活血化瘀、补肾益髓为原则,常用方剂如补阳还五汤、六味地黄丸等。中医治疗需由专业中医师操作,家长需注意观察患儿治疗反应。 5、辅助器具使用 辅助器具可帮助小儿脑瘫患儿改善功能,包括矫形器、站立架、助行器等。踝足矫形器可矫正足下垂,改善步态。手部矫形器帮助保持功能位,便于进行日常活动。站立架辅助无法独站的患儿进行站立训练,预防骨质疏松。助行器如步行架、拐杖等帮助移动。辅助器具需根据患儿情况个性化配置,家长需定期检查器具适配性。 小儿脑瘫的治疗需要综合多种方法,早期干预效果较好。家长保持耐心,与医疗团队密切配合,定期评估治疗效果。日常生活中注意营养均衡,保证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摄入。适当进行水疗、马术治疗等趣味性康复活动。避免过度保护,鼓励患儿参与力所能及的活动。定期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关注患儿心理健康,营造积极康复环境。 顾倩副主任医师池州市人民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