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心理学专业委员会(CPOS)学术年会暨第六届北京肿瘤医院肿瘤心理与姑息治疗培训班在京召开

时间:2014-08-25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暨第六届北京肿瘤医院肿瘤心理与姑息治疗学习班于2014年8月22日—24日在首都北京举行,来自澳大利亚、土耳其、香港、台湾的国内外知名专家30余名亲临授课,共有近400名来自北京、上海、河北、山东、山西、四川、云南、新疆、安徽、湖南、湖北、辽宁、广西等全国各地的肿瘤医护人员参加本次培训班。本次大会从心理与人文、心理与姑息、宁养与临终关怀、星星之火之心理实践分享以及乳腺癌与肺癌多学科研讨专场来讲授心理社会肿瘤学前沿进展,分享先进经验,借此为肿瘤科年轻医护人员的成长注入新活力,拓宽学科发展的平台。

  心理社会肿瘤学从20世纪70年代成立至今在全世界范围内已得到长足发展,然而在我国这一学科仍处于起步阶段,心理治疗以及精神卫生如何融入临床肿瘤工作,尤其是如何融入肿瘤晚期患者的姑息治疗和临终关怀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次大会是新一届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在汲取国外学科发展经验的同时,致力于掀开我国心理社会肿瘤学事业的新篇章,为人文医学在肿瘤治疗中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本次大会的学员基本覆盖了国内的所有省市,这强有力地推动心理社会肿瘤学在全国的发展,让更多的肿瘤医护人员更加了解这个学科,将医学人文引入到肿瘤治疗当中,让更多的患者得到关怀,让医生从只关注疾病转变为关注病人这个“人”。

  CPOS学术年会之医患沟通工作坊

  医患沟通之医生篇——巴林特小组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自2009年起已连续举办了五届医患沟通工作坊,前四届工作坊曾经和德国的弗莱堡大学和台湾心理社会肿瘤协会合作,以“告知坏消息”为主题,将源自美国的SPKIES模型和源自日本的SHARE模型引入中国。去年的第五届和今年的第六届工作坊均以巴林特小组为主题。

  巴林特小组是一种聚焦于医患关系的病例讨论形式,这种形式使临床各科医生更好地了解病患中的那个“人”、同时有助于加强医患联盟、提高医生的沟通技巧,避免医生职业耗竭。数十年来日益发展并受到广泛认可,已经成为欧美医学教育和职业培训的必修课程。巴林特小组集中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模式,是建立职业化医患关系的一门技术。

  魏镜教授以中国巴盟主席的身份带领综合医院各科医护人员已成功举办了四届北京国际巴林特(Balint)研讨会。在魏镜主任的积极筹备和组织下,中国巴林特联盟已经成立,并已加入世界巴林特联盟。2013年我们成功举办了第一届以巴林特小组为主题的医患沟通工作坊,首次将巴林特小组引入中国肿瘤临床。

  这一开拓性的尝试能够让很多中国肿瘤临床的医护人员体会到了巴林特小组给医患沟通带来的益处,今年巴林特工作坊报名人数由去年的35人激增到今年的70多人,翻了一倍多,足可见中国肿瘤临床医护人员对巴林特小组的热情。由于巴林特小组对于小组人数有严格限制,本次工作坊仅有4个小组,限68个名额。四位组长都是有国际认证资格的巴林特培训师Leonie Sullivan(澳大利亚)、Laurie Lovel-Simons(澳大利亚) 和Martine Granek-Catarivas(以色列),和CPOS候任主任刘巍教授。在今后的工作坊中我们希望继续扩大培训规模,延长培训时间,让更多肿瘤临床医护人员能够参加并从中获益。

医院动态

更多 >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9月健康大讲堂

主题:远离淋巴瘤困扰 日期:2014年9月13日(星期六) 时间:9:00-11:00 地点: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门诊三楼会议室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52号 讲座题目1:如何读懂淋巴瘤病理诊断报告 内容简介:明确的病理诊断是实施科学规范治疗的前提,初诊为淋巴瘤的患者一定不要着急,您的首要任务是进一步明确诊断及病理分类和亚型。面对专业的病理诊断报告您是否感到一头雾水?您是否希望更详细地了解自己的疾病以配合治疗?来,战胜疾病从了解疾病开始,病理科专家带您读懂病理诊断报告。 主讲人: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病理科 李向红 教授 李向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特聘专家,中国抗癌协会病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病理学分会委员。从事病理工作3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外科病理及与之相关的分子病理的实践经验,特别是在淋巴瘤、肺癌和胃肠道肿瘤病理诊断领域经验丰富。 讲座题目2:怎样远离淋巴瘤 内容简介:告诉您淋巴瘤的发生与哪些因素有关?如果被诊断为淋巴瘤,应如何与医生配合,选择适合自己的最佳治疗方案,以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主讲人: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淋巴肿瘤内科 刘卫平 主治医师 刘卫平,主治医师 200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目前工作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淋巴肿瘤内科。获得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院内基金资助1项,以第一作者身份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参编论着2部,参译论着1部。北京大学医学部优秀教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优秀教师。 现场互动活动: 1. 邀请曾在我院治疗并已康复多年的淋巴瘤患者进行经验分享,帮助新诊断为淋巴瘤的患者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 2. 现场咨询问答(5个提问机会) 3. 现场有奖问答(5个答题机会)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北京癌症康复会 咨询电话:88121122 欢迎关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官方网站www.bjcancer.org 和官方微信获取最新科普讲座信息。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生理期乳房痛怎么回事
冷启刚
回答: 生理期乳房痛可能与激素水平波动、乳腺增生、精神压力、饮食不当、内衣过紧等因素有关,可通过热敷、调整饮食、放松心情、更换舒适内衣、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 1、激素水平波动 月经周期中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变化会刺激乳腺组织,导致乳房胀痛。这种疼痛通常出现在月经前1-2周,随着月经来潮逐渐减轻。可通过热敷或轻柔按摩缓解,避免摄入含咖啡因的饮品。 2、乳腺增生 乳腺增生可能与内分泌紊乱有关,表现为乳房周期性胀痛并伴有结节感。建议穿戴无钢圈内衣减少压迫,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乳癖消片、逍遥丸等中成药调理,或维生素E软胶囊辅助改善症状。 3、精神压力 长期焦虑紧张会加重激素分泌异常,进而加剧乳房不适。可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放松训练调节情绪,保证每天7-8小时睡眠,必要时咨询心理医生进行专业疏导。 4、饮食不当 高盐高脂饮食易引发水钠潴留,加重乳房肿胀感。月经前一周应减少腌制食品、酒精摄入,增加富含维生素B6的食物如香蕉、燕麦,有助于调节前列腺素水平缓解疼痛。 5、内衣过紧 压迫性内衣会阻碍淋巴回流导致乳房充血。建议选择棉质透气、肩带宽度适中的内衣,夜间睡眠时可解除内衣束缚,配合扩胸运动促进血液循环。 生理期乳房护理需保持规律作息,每日用40℃左右温水清洁乳房并轻柔擦干,避免冷热刺激。疼痛持续超过7天或发现异常肿块时,应及时进行乳腺超声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月经期间可适当饮用玫瑰花茶、姜枣茶等温性饮品,但不宜过量进补含雌激素类保健品。 冷启刚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