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第二人民医院

肿瘤内科 (共2位医生)

科室简介

科室概况

肿瘤专业是医院重点发展的龙头专业,分为两个专业组,集放、化疗与肿瘤介入治疗、肿瘤热疗、生物免疫治疗、分子靶向治疗、血液病的诊断治疗,综合治疗各种肿瘤、血液系统疾病。以规范的放、化疗及介入治疗为主要特色,与医院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病理等专业共同打造区域肿瘤防治中心。

科室医护人员先后到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上海新华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山东省省立医院、山东省肿瘤医院进修学习,形成了一支医患和谐、团队和谐、文化和谐、发展和谐的专业团队。科室还配备西门子直线加速器、新华模拟定位机、电子多叶光栅、维纳斯TPS计划系统等国际先进设备。

特色医疗

1.介入治疗:是介于外科、内科治疗之间的新兴治疗方法。就是将不同的药物经血管或皮肤直接穿刺注射入病灶内,改变病灶血供并直接作用于病灶,对于肿瘤是“饿死(堵塞肿瘤血管)+杀死(高浓度的抗癌药物)”肿瘤,还可将不同的材料及器材置于血管或身体其他管道(胆管、食管、肠管、气管),恢复这些管道的正常功能,置于血管内则恢复血流、置于胆管则减轻肝内胆汁淤积、置于食管则可改善进食、置于肠管则可恢复肠道的消化功能、置于气管则能改善呼吸。

2.生物免疫治疗:是一种自身免疫抗癌的新型治疗方法。运用生物技术和生物制剂对从病人体内采集的免疫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和扩增后回输到病人体内的方法,来激发、增强机体自身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生物免疫治疗是继手术、放疗和化疗之后的第四大疗法。根据患者肝脏病灶的大小、多少、血供是否丰富及肝功能的储备情况,组合不同的治疗方式,为患者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已形成了一条完善的综合治疗模式。

3.肿瘤热疗:是继手术、放疗、化疗和免疫疗法之后的第五大疗法,是治疗肿瘤的一种新的独立手段。热疗能够有效地杀伤恶性肿瘤细胞,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延长病人的生命,而且与放疗、化疗产生互补的作用,被国际医学界称之为“绿色疗法”。适合头颅之外的各部位的原发性和转移肿瘤的治疗,尤其是胸部、腹部及盆腔深部肿瘤治疗,预防肿瘤术后复发、转移,对良性疾病也有明显的疗效。

4.精确放疗:运用西门子直线加速器开展各种肿瘤的普通放疗、三维适形放疗、电子线放疗等治疗。三维适形放疗是当今世界上公认的肿瘤放疗前沿技术,多方位、多角度聚集照射,精确定位、精确计划、精确治疗,病人无明显的毒副反应或大的创伤。

咨询电话

病房:0546—6882970

门诊:0546—6858707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孕妇学校开展“母乳喂养周”公益宣传活动

母乳是新生儿及婴儿最理想的食物。每年的8月1日至7日为“世界母乳喂养周”,今年的主题是“致胜一球,受益一生”。8月4日上午,东营市第二人民医院孕妇学校开展了2014年“母乳喂养周”公益宣传活动,有三名产科专家分别讲授了母乳喂养、孕妇乳腺按摩、无痛分娩等知识。 在孕妇学校,产科主治医师薄树春向20多位准爸准妈、年轻爸妈们介绍了母乳喂养周的由来、母乳喂养的好处、什么是纯母乳喂养、何为早吸吮及早吸吮的重要性等;产科护师贾晓芳为大家讲解了乳腺按摩的正确方法。他们还利用宝宝模型,现场演示了产妇喂奶的姿势及正确的婴儿托抱姿势,还为不熟悉喂养姿势的学员们一对一的进行了指导。 在场的准爸准妈、年轻爸妈们都听得津津有味。“今天这个活动非常好,孕妇学校每次活动,我有时间就会来参加,医护人员每次讲的很用心、很实用,还会手把手做示范,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现场的准妈妈小玉如是说。“我家宝宝刚刚2个月,今天听完课后,才知道自己每次给宝宝吸允时手法不对,以后得改了,不然对宝宝对自己都不好。”刚刚成为母亲的王女士这样说。 通过这次母乳喂养知识讲座,宣传了母乳喂养的好处,使准爸准妈、年轻爸妈们掌握了母乳喂养技巧、母乳喂养乳房护理技巧、母乳喂养辅助适宜技术以及无痛分娩等相关知识,受到了大家的欢迎和好评。请记住,母乳喂养是妈妈送给孩子的第一份重要礼物。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完善母乳喂养支持体系和环境,提高母乳喂养率,促进母亲和孩子的健康。 据了解,东营市第二人民医院在2010年成立了孕妇学校,并组建了QQ妈妈群,为广大准妈妈、年轻妈妈们搭建了一个共同学习交流的平台。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怀孕6个月日常生活中注意什么
冷启刚
回答: 怀孕6个月需注意均衡饮食、适度运动、定期产检、避免危险动作及保持情绪稳定。主要有营养补充、姿势调整、睡眠管理、症状监测、心理调适等方面。 1、营养补充 孕中期需增加优质蛋白摄入,如鱼肉、鸡蛋、豆制品,每日搭配深色蔬菜和全谷物。钙需求增至1000毫克/天,可通过牛奶、芝麻等补充,同时补充铁剂预防贫血。避免生食、高糖高盐食物,控制咖啡因摄入量在200毫克以内。 2、姿势调整 避免久站久坐,每1小时变换姿势,坐时用靠垫支撑腰部。弯腰动作改为屈膝下蹲,提重物不超过5公斤。睡觉采用左侧卧位,双腿间夹孕妇枕缓解压力。禁止突然扭转腰部或高举手臂等危险动作。 3、睡眠管理 保持7-9小时规律睡眠,午休不超过30分钟。睡前2小时限制液体摄入,抬高下肢减轻水肿。出现腿抽筋可热敷并补充镁剂,使用U型枕支撑腹部。夜间频尿可尝试盆底肌训练,避免睡前饮用利尿饮品。 4、症状监测 记录胎动频率,2小时内少于10次需就医。警惕持续头痛、视物模糊等妊高征征兆。分泌物异常或规律宫缩应立即检查。控制体重增长在每周0.5公斤内,血糖偏高者需严格监测饮食。 5、心理调适 参加孕妇课程学习分娩知识,与伴侣共同制定育儿计划。每天进行正念呼吸练习,焦虑时可听胎心音缓解。避免接触负面生育信息,建立亲友支持网络。出现持续情绪低落需寻求专业心理疏导。 建议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和防滑平底鞋,洗澡水温不超过38℃,避免桑拿和长时间泡澡。外出携带急救卡和产检资料,远离拥挤场所和化学污染环境。学习拉玛泽呼吸法,提前准备待产包物品清单,出现阴道流血、破水等紧急情况立即平卧送医。 冷启刚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