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第二人民医院

肿瘤内科 (共2位医生)

科室简介

科室概况

肿瘤专业是医院重点发展的龙头专业,分为两个专业组,集放、化疗与肿瘤介入治疗、肿瘤热疗、生物免疫治疗、分子靶向治疗、血液病的诊断治疗,综合治疗各种肿瘤、血液系统疾病。以规范的放、化疗及介入治疗为主要特色,与医院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病理等专业共同打造区域肿瘤防治中心。

科室医护人员先后到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上海新华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山东省省立医院、山东省肿瘤医院进修学习,形成了一支医患和谐、团队和谐、文化和谐、发展和谐的专业团队。科室还配备西门子直线加速器、新华模拟定位机、电子多叶光栅、维纳斯TPS计划系统等国际先进设备。

特色医疗

1.介入治疗:是介于外科、内科治疗之间的新兴治疗方法。就是将不同的药物经血管或皮肤直接穿刺注射入病灶内,改变病灶血供并直接作用于病灶,对于肿瘤是“饿死(堵塞肿瘤血管)+杀死(高浓度的抗癌药物)”肿瘤,还可将不同的材料及器材置于血管或身体其他管道(胆管、食管、肠管、气管),恢复这些管道的正常功能,置于血管内则恢复血流、置于胆管则减轻肝内胆汁淤积、置于食管则可改善进食、置于肠管则可恢复肠道的消化功能、置于气管则能改善呼吸。

2.生物免疫治疗:是一种自身免疫抗癌的新型治疗方法。运用生物技术和生物制剂对从病人体内采集的免疫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和扩增后回输到病人体内的方法,来激发、增强机体自身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生物免疫治疗是继手术、放疗和化疗之后的第四大疗法。根据患者肝脏病灶的大小、多少、血供是否丰富及肝功能的储备情况,组合不同的治疗方式,为患者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已形成了一条完善的综合治疗模式。

3.肿瘤热疗:是继手术、放疗、化疗和免疫疗法之后的第五大疗法,是治疗肿瘤的一种新的独立手段。热疗能够有效地杀伤恶性肿瘤细胞,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延长病人的生命,而且与放疗、化疗产生互补的作用,被国际医学界称之为“绿色疗法”。适合头颅之外的各部位的原发性和转移肿瘤的治疗,尤其是胸部、腹部及盆腔深部肿瘤治疗,预防肿瘤术后复发、转移,对良性疾病也有明显的疗效。

4.精确放疗:运用西门子直线加速器开展各种肿瘤的普通放疗、三维适形放疗、电子线放疗等治疗。三维适形放疗是当今世界上公认的肿瘤放疗前沿技术,多方位、多角度聚集照射,精确定位、精确计划、精确治疗,病人无明显的毒副反应或大的创伤。

咨询电话

病房:0546—6882970

门诊:0546—6858707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孕妇学校开展“母乳喂养周”公益宣传活动

母乳是新生儿及婴儿最理想的食物。每年的8月1日至7日为“世界母乳喂养周”,今年的主题是“致胜一球,受益一生”。8月4日上午,东营市第二人民医院孕妇学校开展了2014年“母乳喂养周”公益宣传活动,有三名产科专家分别讲授了母乳喂养、孕妇乳腺按摩、无痛分娩等知识。 在孕妇学校,产科主治医师薄树春向20多位准爸准妈、年轻爸妈们介绍了母乳喂养周的由来、母乳喂养的好处、什么是纯母乳喂养、何为早吸吮及早吸吮的重要性等;产科护师贾晓芳为大家讲解了乳腺按摩的正确方法。他们还利用宝宝模型,现场演示了产妇喂奶的姿势及正确的婴儿托抱姿势,还为不熟悉喂养姿势的学员们一对一的进行了指导。 在场的准爸准妈、年轻爸妈们都听得津津有味。“今天这个活动非常好,孕妇学校每次活动,我有时间就会来参加,医护人员每次讲的很用心、很实用,还会手把手做示范,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现场的准妈妈小玉如是说。“我家宝宝刚刚2个月,今天听完课后,才知道自己每次给宝宝吸允时手法不对,以后得改了,不然对宝宝对自己都不好。”刚刚成为母亲的王女士这样说。 通过这次母乳喂养知识讲座,宣传了母乳喂养的好处,使准爸准妈、年轻爸妈们掌握了母乳喂养技巧、母乳喂养乳房护理技巧、母乳喂养辅助适宜技术以及无痛分娩等相关知识,受到了大家的欢迎和好评。请记住,母乳喂养是妈妈送给孩子的第一份重要礼物。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完善母乳喂养支持体系和环境,提高母乳喂养率,促进母亲和孩子的健康。 据了解,东营市第二人民医院在2010年成立了孕妇学校,并组建了QQ妈妈群,为广大准妈妈、年轻妈妈们搭建了一个共同学习交流的平台。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子宫切除手术并发症
曲中玉
回答: 子宫切除手术并发症主要有出血、感染、尿路损伤、肠管损伤、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子宫切除手术是妇科常见手术,适用于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术后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需密切观察并积极处理。 1、出血 子宫切除手术中或术后可能出现出血,术中出血多与手术操作有关,术后出血可能与血管结扎不牢固或凝血功能障碍有关。出血量较大时可导致休克,需及时输血或再次手术止血。术后应密切观察阴道出血量及生命体征,发现异常及时就医。可遵医嘱使用氨甲环酸注射液、酚磺乙胺注射液等止血药物。 2、感染 子宫切除术后可能发生切口感染、盆腔感染或泌尿系统感染,表现为发热、切口红肿渗液、下腹痛等症状。感染多由术中污染或术后护理不当引起。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呋辛钠注射液、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可降低感染风险。术后保持切口清洁干燥,遵医嘱按时换药,出现感染症状及时就医。 3、尿路损伤 子宫与膀胱、输尿管解剖关系密切,手术中可能误伤膀胱或输尿管,导致尿瘘或排尿困难。术中精细操作可降低损伤风险,一旦发生需及时修补。术后出现尿频、尿急、尿痛或尿失禁等症状时应及时检查,可进行膀胱训练或遵医嘱使用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琥珀酸索利那新片等药物改善症状。 4、肠管损伤 子宫与直肠相邻,手术中可能损伤肠管,导致肠瘘或肠梗阻。术中仔细分离可避免损伤,一旦发生需及时修补。术后出现腹胀、排便困难或肛门停止等症状时应警惕肠管损伤,需禁食并就医处理。可遵医嘱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多潘立酮片等药物缓解症状。 5、深静脉血栓形成 子宫切除术后卧床可能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高龄、肥胖、长期卧床者风险较高。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穿弹力袜可预防血栓形成。确诊后可遵医嘱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华法林钠片等抗凝药物。 子宫切除术后应保持切口清洁干燥,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术后1-2个月内禁止性生活。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摄入优质蛋白和维生素,促进切口愈合。适当进行盆底肌锻炼,预防盆底功能障碍。定期复查,出现发热、异常阴道出血、持续排尿排便异常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保持良好心态,避免焦虑情绪影响恢复。 曲中玉副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