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市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 (共6位医生)

科室简介

晋城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创建于1991年,1999年独立成科,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科医护人员的团结奋斗,学科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现已成长为全市内科系统规模最大的临床学科,2004年被确立为晋城市卫生系统首批重点学科。

科室病区位于内科住院楼7层、8层, 拥有医护人员74人,其中各级医师27名,护士47名,高级职称者6名,硕士研究生17名,在读博士1名,日门(急)诊量达100余人次。科室开放病床106张,包括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病床7张、一病区(重症病区)病床40张、二病区病床59张。科室配备国际先进的肌电图诱发电位检测系统、经颅多普勒检测系统、脑脊液细胞学检查、视频脑电及蝶骨电极监测系统及国内先进的神经中央监护系统、心理检测系统,这些设备由以研究生为主的诊断医师操作并分析,为临床提供了更加可靠的诊断依据。学科根据发展要求,除进行临床分组外还划分了神经介入学组、神经电生理学组、神经心理学组、血管超声学组、脑电学组、脑脊液细胞学组、神经康复学组、中西医结合学组、重症监护学组等九个学组,常年担负全市大量神经科常见疾病的诊治工作及疑难急重症的会诊与救治任务。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传染病管理及防治新进展学习班暨晋城市消化系病(肝病专题)论坛圆满结束

    为提高我市临床医师传染病和肝病知识水平,为了给广大消化科、感染性疾病科、肝病科医师提供更多学习交流机会,由北京地坛医院和我院联合举办的“2014年传染病管理及防治新进展学习班暨晋城市消化系疾病(肝病专题)论坛”于2014年8月16--17日在晋城市海天大酒店举行,来自我市各市、县、乡镇、厂矿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300余名医务人员参加了论坛。我院院长秦中胜出席会议并致欢迎辞,北京地坛医院肝病中心主任邢卉春详细介绍了培训内容,我院副院长贾龙斌主持会议。 十余名国内传染病领域和肝病领域的知名专家带来了14场专业学术讲座,讲座内容包括脂肪肝的诊断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病的诊治、HIV感染者的管理及防治新进展、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阻断、肝硬化腹水的治疗、药物性肝炎的诊治、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内镜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疗现状、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激素在肝病中的应用、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诊断治疗、重型肝炎的基础及防治进展、纤维淤胆型肝炎、恩替卡韦治疗专家共识等。培训期间,各位专家还对学员进行了答疑,参会人员一致表示受益匪浅。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1岁婴儿晚上睡觉头出汗多
郝盼盼
回答: 1岁婴儿晚上睡觉头出汗多可能是正常生理现象,也可能与维生素D缺乏、发热性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或环境温度过高等因素有关。建议家长观察伴随症状,及时就医排查病理因素。 1、生理性出汗 婴儿新陈代谢旺盛,自主神经调节功能不完善,睡眠时头部出汗属于常见现象。尤其刚入睡后1-2小时内,头部汗腺分布密集部位可能出现明显汗液分泌。这种情况无须特殊处理,家长需注意保持室温在24-26摄氏度,选择透气棉质寝具,睡前避免过度包裹。 2、维生素D缺乏 佝偻病早期可表现为夜间多汗伴枕秃,与维生素D不足导致植物神经紊乱有关。患儿可能同时存在烦躁、夜惊等症状。建议家长每日补充维生素D3滴剂400-800IU,增加户外阳光照射,定期监测血钙磷及碱性磷酸酶水平。若确诊佝偻病需遵医嘱使用维生素D2软胶囊或胆维丁乳。 3、感染性疾病 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等发热性疾病可导致盗汗,常伴随体温波动、食欲下降等表现。家长需监测体温变化,及时进行物理降温。若出现持续发热,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混悬液或布洛芬混悬滴剂,同时完善血常规等检查明确感染源。 4、甲状腺功能异常 先天性甲亢患儿可能出现持续性多汗、心率增快、体重增长缓慢等症状。需通过甲状腺功能检测确诊,治疗需在儿科内分泌专科指导下进行,可能涉及甲巯咪唑片等抗甲状腺药物。家长需定期复查甲状腺激素水平,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5、睡眠环境因素 过度保暖是婴儿夜间出汗的常见诱因。家长应避免使用电热毯或过厚被褥,睡衣宜选择单层纯棉材质。卧室湿度建议维持在50%-60%,可使用温湿度计监测。若开空调需注意风口不对准婴儿床,温度调节以婴儿颈背部温暖无汗为适宜标准。 家长应记录婴儿出汗的频次、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定期测量生长发育指标。保持每日1-2小时户外活动时间,避免在高温时段外出。饮食注意均衡营养,逐步添加富含铁、锌的辅食如强化米粉、瘦肉泥等。若出汗伴随体重不增、反复发热或精神萎靡,需立即就诊儿科进行系统检查。夜间睡眠时可使用吸汗巾垫于枕部,及时更换潮湿衣物预防着凉。 郝盼盼主任医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