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儿科 (共4位医生)

科室简介

儿科成立于1957年,是宣化地区医疗护理水平较高、设施较完善的综合性儿科疾病诊疗单位。儿科既有经验丰富,具备高级职称的专家,又有技术精湛、具有专业特长的青中年技术骨干,对小儿各种常见病、多发病及危重症抢救、新生儿疾病的治疗等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近年来与儿科专业相关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防控工作中更是走在全区前列。儿科全体医务人员以精湛的诊疗技术,热情周到的服务为患儿解除痛苦,为家长分忧,深受家长信赖。门诊实行无假日、24小时值班接诊患儿,每周一、二、三、四上午安排有专家出诊,更好地为广大患儿服务。病房现位于门诊楼三楼,内设床位32张,配备医护人员27名,其中副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7名,住院医师2名,主管护师1名,护师4名,护士11名,曾在北京各大医院进修学习新生儿、呼吸、心血管、神经、肾脏、儿童急救等专业,病房全面实行以患儿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在本地区率先开展了静脉留置针输注技术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为患儿减少了每日静脉穿刺的痛苦。
  常见疾病:
  一、呼吸系统疾病: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哮喘。
  二、消化系统疾病:小儿腹泻(包括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口腔炎、胃炎、消化性溃疡。
  三、泌尿系统疾病: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泌尿系感染。
  四、循环系统疾病:先天性心脏病初步诊断、病毒性心肌炎诊治。
  五、神经系统疾病:病毒性脑炎、化脓性脑膜炎。
  六、新生儿疾病: 新生儿窒息、颅内出血、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黄疸、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肺炎、新生儿
  腹泻。
  七、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性紫癜、川崎病、风湿热。
  八、造血系统疾病: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九、其他疾病:病毒及细菌感染性疾病、儿科出疹性疾病。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尿里有白絮状的东西是什么
黄钟明
回答: 尿里有白絮状物可能是尿液中盐类结晶、泌尿系统感染或蛋白尿的表现。常见原因有尿液浓缩、尿道炎、膀胱炎、肾炎、肾病综合征等。建议及时就医检查尿常规和泌尿系统超声。 1、尿液浓缩 饮水不足或大量出汗导致尿液浓缩时,尿酸盐、磷酸盐等结晶析出形成絮状沉淀。这种现象在晨起第一次排尿时较常见,通常无其他不适症状。增加每日饮水量至2000毫升以上,观察絮状物是否减少。 2、尿道炎 淋球菌或衣原体感染引起的尿道炎可能导致尿液中混有炎性分泌物。常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尿道口可能出现红肿。需进行尿培养检查,可遵医嘱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分散片等药物治疗。 3、膀胱炎 大肠杆菌等细菌感染膀胱时,尿液中可能出现白色絮状脓细胞团块。典型症状包括下腹坠胀感、排尿灼热感。确诊需进行尿常规检查,治疗可选用磷霉素氨丁三醇散、呋喃妥因肠溶片等抗菌药物。 4、肾炎 肾小球滤过膜受损时,尿液中蛋白质与脱落上皮细胞结合形成絮状物。可能伴随眼睑浮肿、血压升高。需检查尿微量白蛋白和肾功能,常用药物包括黄葵胶囊、百令胶囊等中成药。 5、肾病综合征 大量蛋白尿是其特征性表现,尿液静置后可见白色絮状沉淀。患者多伴有严重水肿和低蛋白血症。需进行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测,治疗需联合使用缬沙坦胶囊、醋酸泼尼松片等药物。 日常应注意保持会阴清洁,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避免长时间憋尿。如发现尿液浑浊伴有发热、腰痛等症状,须立即就医。定期进行尿常规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泌尿系统疾病,特别是糖尿病患者和老年人更需重视尿液异常变化。 黄钟明副主任医师北京协和医院泌尿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