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口腔医院

特诊科 (共19位医生)

科室简介

特诊科是主要以干部保健及特需医疗服务为主要任务,集口腔内科、口腔修复为一体的综合性科室。科室拥有技术精湛的医护队伍,国际先进的医疗设备,以及幽雅舒适的诊疗环境,能为您提供电话预约及牙体修复等综合诊疗服务。特诊科共设十七个独立封闭诊室,配备有激光治疗仪、根管显微镜等先进的专业设备。每天有经验丰富的专家出诊。特诊科现有员工33人,其中医师19人(正高职称7人、副高职称3人、中级职称2人、初级职称6人),护士14人。
  特诊科特诊科专业特色:1、口腔检查及定期复查:初次就诊时全面的口腔检查,以及每6-12个月的定期复查。通过检查,医生会给您提供一个全面的治疗计划。2、牙体牙髓疾病治疗:充填治疗:龋齿及各种因素造成的牙体缺损的银汞,树脂及玻璃离子的充填治疗,及前牙美容树脂充填。根管治疗:各种因素引起的涉及牙髓的牙齿疾病的治疗。脱敏治疗:各种原因导致的牙本质过敏症。修复治疗:固定义齿修复:主要为修复牙体缺损的嵌体、冠类(金属全冠、金属烤瓷全冠、全瓷冠),以及少数牙齿缺失的固定桥修复(金属桥、金属烤瓷桥),美学修复。活动义齿修复:用于单个、多个或全口牙齿缺失的修复,包括塑料基托局部义齿,金属支架局部义齿,各种精密附着体,及总义齿。牙周基础治疗及必要的牙周系统洁治。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儿童口腔科医师在2014亚洲儿童牙科学会第9届双年会上荣获二等奖

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的支持下,我院儿童口腔科葛立宏教授、秦满教授、赵玉鸣副教授、朱俊霞医师、吴晓冉医师、李昕医师、王潇医师、王旭医师、王欣博士研究生以及急诊科白洁医师参加了2014年8月22日至24日在新加坡举行的2014亚洲儿童牙科学会第9届双年会(9th Biennial Conference of the Pediatric Dentistry Association of Asia (PDAA) 2014),此次会议的主题是“Challenges, Innovation and Future Directions”,吸引了来自全球范围内的500多位儿童口腔医学专业人士的广泛参与。会议就儿童牙科的未来发展方向、科技新进展与新材料对儿童龋的预防及治疗技术的影响、儿童心理发育与行为管理、儿童早期矫治与口腔正畸学、以及患有全身疾病儿童的口腔管理等议题展开讨论。中国大陆约40名儿童口腔科专业人员参会,我院有7名代表做了 oral presentation,其中,急诊科的白洁医师与儿童口腔科的王潇医师入选oral presentation的评奖环节,最终,儿童口腔科的年轻医师王潇获得竞赛二等奖,为我国儿童口腔医学界赢得荣誉。 会议期间,葛立宏教授(主任委员)、秦满教授(常委兼学术秘书)及赵玉鸣副教授(对外联络秘书)在亚洲儿童牙科学会理事会上代表中国儿童口腔医学会介绍了PDAA 2018双年会(北京)的准备情况。在大会期间,为PDAA 2018北京双年会做了适度宣传。 本次参会对于儿童口腔专业人员,特别是年轻医师和研究生,拓展国际视野、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及提高国际知晓度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2018年于北京举办的第11届PDAA双年会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相关链接]: 亚洲儿童牙科学会(Pediatric Dentistry Association of Asia, PDAA)始建于1996年,使命是“提高和促进亚洲儿童口腔医学的质量和标准”,基本目标是“促进儿童口腔医学各方面的研究、传播儿童口腔健康知识并组织两年一届的亚洲儿童口腔医学盛会”。PDAA第一次大会于1997年在日本举行,在过去的16年,该学会成功举办了9届双年会,组织了大量的会议、研讨会、课程、讲座、展览等,鼓励和支持儿童口腔医学相关的社会和文化活动,为促进亚洲儿童口腔医学的交流与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亚洲地区最大的儿童口腔医学盛会。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引发心律失常的病因机制
周小凤
回答: 心律失常的病因机制主要有遗传因素、心脏结构异常、电解质紊乱、药物或毒素影响、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等。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电传导系统异常导致的心跳节律、频率或起源部位紊乱,可能表现为心悸、胸闷、头晕甚至晕厥。 1、遗传因素 部分心律失常与基因突变有关,如长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等。这些疾病可能导致离子通道功能异常,影响心肌细胞电活动。患者通常有家族史,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室性心动过速或晕厥。基因检测有助于确诊,治疗需避免诱发因素,必要时植入心脏复律除颤器。 2、心脏结构异常 冠心病、心肌病、心脏瓣膜病等器质性心脏病可破坏心肌正常结构,形成异常电传导通路。心肌缺血会导致局部电活动不稳定,而心肌纤维化可能产生折返环路。这类患者常需通过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评估,治疗包括血运重建、抗心律失常药物如胺碘酮片等。 3、电解质紊乱 血钾、血镁、血钙浓度异常会改变心肌细胞膜电位。低钾血症使心肌细胞兴奋性增高,易出现室性早搏;高钾血症可导致传导阻滞。此类情况需及时纠正电解质失衡,静脉补充氯化钾注射液或硫酸镁注射液等,同时监测心电图变化。 4、药物或毒素影响 洋地黄类药物中毒、抗抑郁药、部分抗生素等可能延长QT间期。酒精、咖啡因等物质摄入过量也会诱发房颤。治疗需立即停用可疑药物,严重时使用地高辛抗体片段注射液解毒,房颤患者可考虑盐酸普罗帕酮片控制心室率。 5、自主神经功能失调 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会加快心率,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可能导致窦性心动过缓。情绪应激、体位改变等均可引发自主神经调节失衡。这类患者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改善,严重心动过缓需安装起搏器,快速性心律失常可使用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控制。 预防心律失常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饮食应注意补充富含钾镁的食物如香蕉、深色蔬菜,限制咖啡因和酒精摄入。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者需严格控制基础疾病。出现心慌、黑朦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不可自行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定期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潜在心脏问题。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