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

血液风湿免疫科 (共5位医生)

科室简介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风湿免疫科,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临床科室。学科带头人郝长来院长兼血液风湿免疫科主任,是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内科学博士,在血液疑难病症的诊断治疗、白血病、淋巴瘤化疗等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等风湿免疫性疾病,和长期不明原因发热等内科疑难杂症的诊断治疗具有较丰富经验。科室在长期的临床实践基础上,汲取国内、外先进临床经验,形成正规系统的治疗体系,在血液病和风湿免疫疾病的诊断治疗方面已达到国内较先进水平,在承德地区乃至赤峰、凌源等地区享有盛名。现开放床位38张,层流净化病房8张床位。拥有自己独立的实验室,为临床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的支持。目前承担包括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省市级课题多项,发表论文60余篇,主编及参编著作和教材5部。血液病风湿免疫科凭借其雄厚的技术力量及医务人员高尚的医德医风,遵循一切为了病人的宗旨,在确保疗效的前提下,在有限的医药费用范围内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法,得到承德及其周边地区患者的高度认可,成为他们就诊的第一选择。

诊疗范围:

白细胞疾病:急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浆细胞病(多发性骨髓瘤、浆细胞白血病、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重链病),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包括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高嗜酸粒细胞综合征,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慢性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如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脾边缘区淋巴瘤、毛细胞白血病、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白细胞减少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红细胞疾病:溶血性贫血(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药物性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

出凝血性疾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药物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友病、凝血因子缺乏症等。

风湿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抗磷脂综合征、多发性皮肌炎、系统性硬化症等。

各种不明原因导致的长期发热等内科疑难杂症。

科室特色:

病房设施:设有最高级别的垂直净化层流病房,其设施完备性、先进性、科学性达到国内和省内先进水平,为骨髓移植及器官移植实施提供强有力保障。

诊断治疗:严格遵循血液疾病和风湿免疫疾病的诊疗常规,使疾病诊断正确率明显提高,采用多药联合、交替、个体化治疗方案及大剂量强化巩固治疗,使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化疗缓解率达国内先进水平;随层流病房的使用,对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可行ATG、AIG、大剂量CTX治疗,大大降低了其死亡率,挽救患者生命;对恶性淋巴瘤采用WHO新分类标准并结合临床分期,采取放疗、化疗、单抗治疗相结合的治疗方案,最大限度的延长病人生存期;对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亦有丰富的治疗经验。对于系统系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等风湿免疫性疾病进行规范化、个体化治疗。

血液实验室:设有无菌超净台,倒置显微镜(Olympus),全自动CO2培养箱(美国Thermo Forma公司),全自动PCR扩增仪(美国Mj Research),分子杂交仪,凝胶成像系统(Tanon Gis System),Sanyo超低温冰箱,美国Eppendorf高速离心机,流式细胞仪(美国BD公司),可以进行细胞形态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检测如融合基因检测、微小残留白血病监测,对血液病临床诊断治疗、病情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总拉肚子大便不成形是什么原因
姜金波
回答: 总拉肚子大便不成形可能与饮食不当、胃肠功能紊乱、肠道感染、肠易激综合征、炎症性肠病等原因有关。腹泻伴随大便性状改变通常由消化吸收障碍或肠道蠕动异常导致,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1、饮食不当 短期内摄入过量生冷、辛辣或高脂食物可能刺激肠道蠕动加快。过量饮用咖啡因饮料或酒精会抑制肠道水分吸收。此类情况通常表现为暂时性腹泻,调整饮食结构后症状可缓解。避免食用未彻底加热的肉类、未洗净的蔬菜水果,减少乳糖不耐受人群的乳制品摄入。 2、胃肠功能紊乱 长期精神紧张或作息紊乱可能导致自主神经调节异常。胃排空加速与小肠传输时间缩短会导致食物残渣水分吸收不足。这类腹泻多伴有腹胀、肠鸣,建议通过规律作息、腹部热敷改善。可遵医嘱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微生态制剂调节菌群。 3、肠道感染 细菌性痢疾或病毒性肠炎会引起肠黏膜充血水肿。致病微生物产生的毒素可导致分泌性腹泻,典型表现为水样便伴腹痛。需进行粪便常规检查确认病原体,细菌感染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诺氟沙星胶囊、盐酸小檗碱片等药物。 4、肠易激综合征 内脏高敏感性及脑肠轴调节异常是该病主要特征。腹泻型患者常见排便急迫感与不成形软便,症状多在情绪波动后加重。治疗需结合心理疏导,可遵医嘱使用匹维溴铵片、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调节肠道功能。 5、炎症性肠病 克罗恩病或溃疡性结肠炎会引起持续性肠道黏膜损伤。病变肠段无法正常吸收水分和电解质,导致慢性腹泻伴黏液脓血便。确诊需依赖结肠镜检查,急性期需遵医嘱使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泼尼松龙片控制炎症反应。 长期腹泻患者需记录每日排便次数与性状变化,避免高纤维及产气食物。注意补充淡盐水预防脱水,烹饪时保证食材新鲜并充分加热。若腹泻持续超过两周或出现体重下降、血便等情况,应立即进行肠镜等专项检查。日常可适当补充锌元素帮助肠黏膜修复,但所有药物使用均需经专业医师评估。 姜金波主任医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肛肠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