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人民医院

中医科 (共11位医生)

科室简介
中医科是医院的老牌科室之一,承担着医院的中医临床、教学、科研任务,现有医护人员23人,主任医师4人,副主任医师7人,主治医师1人,主管护师4人,护士7人,拥有病床30张。门诊设有中医内科、中医妇科、中医男科、中医肛肠科。该科在医疗工作中突出中医特色,大力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与研究,注重对常见病、多发病、时令病的治疗,在心脑血管病、老年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风湿免疫疾病及内分泌代谢疾病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该科各专业各有特色。中医妇科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病、子宫肌瘤、宫颈糜烂、不孕症、功能性子宫出血、卵巢囊肿附件炎、盆腔炎、性病、疑难杂症及经、带、胎、产等疾病;中医男科治疗前列腺病、性功能障碍、不育症等;中医肛肠科治疗痔疮、肛裂、肛周脓肿、瘘管等都取得很好疗效。20世纪90年代曾派高年资医师到北京进修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肿瘤,吸取当前国内较先进的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常见肿瘤和预防肿瘤复发。21世纪02年再派高年资医师到广州中山医科大学一附院进修ICU、CCU,该科不断开展新业务、新技术,综合治疗神经衰弱,颈、肩、腰、腿痛,胆、肾结石,肛肠疾病,胃肠病,慢性结肠炎,均取得满意疗效。几十年来,先后研制了保坤丹、通淋剂、中药灌肠Ⅰ号、Ⅱ号等药物,已在我院广泛应用,经数万例临床观察,在社会上享有很好的声誉。多年来,该科开展科研项目20余项,先后获得省、厅、市级科技成果奖十余项;出版临床医学专著20余本;发表国际、国家、省级学术论文200余篇。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极低密度脂蛋白偏低
龚新宇
回答: 极低密度脂蛋白偏低可能与遗传因素、营养不良、甲状腺功能亢进、肝病或代谢异常等因素有关。极低密度脂蛋白是运输内源性甘油三酯的主要形式,其水平异常可能影响脂质代谢。 1、遗传因素 家族性低β脂蛋白血症可能导致极低密度脂蛋白合成减少。这类患者通常无明显症状,但可能伴随脂溶性维生素吸收障碍。建议定期监测血脂谱,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维生素E软胶囊、维生素AD胶丸等补充剂。 2、营养不良 长期蛋白质或热量摄入不足时,肝脏合成极低密度脂蛋白能力下降。常见于过度节食、吸收不良综合征患者,可能伴随体重减轻、乏力等症状。需调整饮食结构,增加优质蛋白如鱼肉、蛋奶摄入,必要时使用肠内营养粉剂。 3、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状腺激素过量会加速极低密度脂蛋白分解代谢。患者多有心悸、多汗、消瘦等表现,可通过甲巯咪唑片、丙硫氧嘧啶片等抗甲状腺药物控制原发病,同时监测血脂变化。 4、肝实质损伤 肝硬化等疾病导致肝细胞合成功能障碍时,极低密度脂蛋白产量降低。这类患者常出现肝掌、蜘蛛痣等体征,需针对肝病进行治疗,如使用复方甘草酸苷片、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等护肝药物。 5、代谢异常 严重糖尿病或慢性消耗性疾病可能干扰脂蛋白代谢途径。需控制基础疾病,如糖尿病患者可使用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阿卡波糖片等降糖药,同时进行营养支持治疗。 发现极低密度脂蛋白偏低时,建议完善甲状腺功能、肝功能等检查明确病因。日常需保持均衡饮食,适当增加坚果、深海鱼类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避免过度节食或剧烈运动,定期复查血脂四项。若伴随其他异常指标或明显症状,应及时至内分泌科或消化内科就诊。 龚新宇副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