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儿童少年精神科 (共3位医生)

科室简介

科室简介

儿童少年精神科是我院二级分科的重点科室,编制床位60张。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有一定规模,在国内颇具影响力的知名专科。本病房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急、重症病人在重症监护室由专人监护和照顾,急性症状缓解后实行开放治疗、康复治疗和社会功能恢复治疗。对不同阶段的病人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采用科学、高效、多层次和多种方法相结合,以提高患者的治愈率,降低复发率,减轻患者的疾病负担。针对儿童少年特点,病房内设有多种活动场所和娱乐设施,如健康教育室、手工室、乒乓球室、棋牌室、读书室等。

儿童少年精神科是我院住院医师培养基地和新乡医学院教学病房,是新乡医学院本科生和精神病与精神卫生研究生的临床实践轮转基地,承担着医学本科、研究生的临床实习和带教工作。

收治范围

主要收治男性年龄在15周岁以下、女性年龄在21周岁以下的各类精神障碍患者。

服务对象

1.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

2.儿童情感障碍、情绪障碍。

3.儿童发育障碍、多动症、抽动症。

4.网络成隐。

5.儿童各种行为障碍及心理障碍。

诊疗手段

1.对急性、重症和缓解期患者进行分别管理和治疗。对有冲动、兴奋、行为紊乱、木僵、消极、自伤的急性、重症患者进行快速症状控制,在急性症状控制后,除了继续进行药物治疗外,并根据儿童少年患者的心理特点、躯体特点和精神病患者的特殊性,更加注重心理治疗、行为及康复治疗,举办形式多样的康复及娱乐活动。

2.急性症状缓解后实行开放治疗、康复治疗和社会功能恢复治疗,配有脑功能治疗仪、高压静电治疗仪、激光治疗仪等,对不同阶段的病人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采用科学高效多层次和多种方法相结合,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愈率,降低复发率,减轻患者的疾病负担,并对他们进行多种生活技能和社会技能进行训练。

3.儿童的大脑功能具有发展的、可塑性强的特点,以及存在的大脑对外界信息处理不良的问题,科室配备了成套的感觉统合治疗仪以及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仪,以促进他们各种感知觉的协调,从而达到改善脑功能的目的。主要用于治疗多动症、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等;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

感觉统合治疗仪及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仪均可用于门诊多动症患者治疗,为了方便正在上学的患儿,可在每天下午放学后及节假日安排治疗。

4.针对儿童少年特点,病房内设有多种活动场用于帮助患者恢复社会功能,如:健康教育室、手工室、乒乓球室、棋牌室、读书室等,对住院治疗的患儿进行生活基本技能训练及社交技能训练,并定期进行编织、绘画、书法、插花、厨艺等技能训练。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举办2014年消防实战演练

为增强职工消防意识,在遇到突发火灾情况时能够及时参与初期补救并有序组织人员疏散撤离,保障自身和患者的生命安全减少财产损失。结合医院“三甲”复审的要求,8月22日下午,医院举办2014年消防实战演练,演练在2号楼三层精神二科和楼前绿地进行。全院各临床医技科室主任、护士长,2014年新进员工及部分患者家属等二百余人参与本次演练。新乡市消防支队牧野大队派出一台消防水罐车和一台抢险救援车参与演练。 首先在消防官兵的演示和讲解下职工参观了消防救援特种装备,了解了各类救援器材的功能和作用,增强了对各类救援特种装备的了解。15时30分,随着橘黄色烟雾的升腾,指挥员一声令下,消防疏散救援演练开始,位于2号楼三层的一病室内突发火灾,该病区迅速启动应急处置预案,组织扑救和疏散并向保卫科和119报警求救。保卫科消防监控室接报后两名消防员迅速着战斗服携带消防器材前往现场扑救,门岗、保安队、警务室驻院民警也快速携带灭火器进入火灾现场展开救援。火灾现场,“烟雾升腾,火光冲天”按照演练预案患者在医护人员的引导下,用湿毛巾捂住鼻口,低恣快速从安全出口按照既定的疏散路线向安全地带撤离。随后赶到的119消防车抵达,消防队员一组铺设水带进行灭火,一组佩戴空气呼吸器携带救援器材进入“火场”救人。被“大火”围困的患者也被消防官兵用成功解救,急诊科医护人员对现场受伤患者进行现场救护。不久“大火”扑灭,火灾现场所有人员全部疏散到安全地带,被困人员成功脱险。整个过程紧张有序,疏散救援演练用顺利结束。随后,演练现场还进行了模拟停车场因天气高温炎热车辆自燃的扑救演练。最后,由专职消防员详细讲授常用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后,新职工分组使用灭火器对点燃的着火点进行灭火操作的实际练习。 演练结束后,保卫科对本次演练进行了点评,通过本次演练切实增强了职工的消防安全意识,锻炼了职工危机发生时的自救互救能力,检验了医院应急疏散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为医院的平安和谐提供了保障。(朱明文)  、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稍微运动就头晕怎么回事
苏旭东
回答: 稍微运动就头晕可能与低血糖、体位性低血压、贫血、脱水或心律失常等原因有关,可通过调整运动强度、补充能量、改善体位变化速度等方式缓解。 1、低血糖 运动时肌肉消耗葡萄糖加快,若未及时补充能量可能出现低血糖反应。表现为头晕、冷汗、心悸,严重时可出现意识模糊。建议运动前1-2小时适量进食碳水化合物,如全麦面包、香蕉等。糖尿病患者需监测血糖,随身携带葡萄糖片。若反复发作需排查胰岛素瘤等疾病。 2、体位性低血压 快速站起或变换体位时血压调节延迟,导致脑部供血不足。常见于久坐后突然起身、老年人或服用降压药者。表现为眼前发黑、站立不稳。建议改变体位时动作放缓,坐起后稍作停顿再站立。可进行下肢肌肉锻炼促进静脉回流,避免长时间泡热水澡。 3、贫血 血红蛋白不足导致血液携氧能力下降,运动时氧供需失衡。可能伴随面色苍白、乏力、指甲脆裂。缺铁性贫血需增加红肉、动物肝脏摄入,配合维生素C促进铁吸收。地中海贫血等遗传性疾病需专科治疗。女性月经量过多者建议妇科排查。 4、脱水 运动出汗导致体液丢失未及时补充,血容量减少影响脑灌注。高温环境下更易发生,伴随口干、尿色加深。运动前2小时应分次饮用500毫升水,运动中每15分钟补充150毫升。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加重心脏负担。电解质紊乱者可选用含钠钾的运动饮料。 5、心律失常 运动诱发心脏节律异常如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导致心输出量骤减。可能突发心悸、眼前发黑甚至晕厥。常规心电图检查可能漏诊,建议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避免摄入咖啡因等兴奋剂,剧烈运动前需经心脏评估。 建议选择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作为起始锻炼,运动前后充分热身和放松。避免空腹或餐后立即运动,穿着透气吸汗的衣物。若头晕伴随胸痛、呕吐或持续不缓解,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就医。日常注意监测血压、血糖等基础指标,保持规律作息和均衡饮食有助于改善运动耐受性。 苏旭东副主任医师聊城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复旦版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