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华医院

神经内科 (共12位医生)

科室简介

神经内科成立于1965年,由我国著名的神经病学专家俞丽华教授负责创建。在现任科主任刘振国教授的带领下,目前神经内科已具规模,拥有一批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精湛技术的医、护及技术专业队伍。神经内科病房环境优美,编制床位56张,拥有常规脑电图、脑电地形图、视频脑电图、24小时动态脑电图、肌电图、诱发电位、三维多普勒血管彩超等,依靠医院整体综合实力和先进技术(如双源螺旋CT、PET-CT、高场强MR、DSA以及科研中心先进的分子诊断技术等)的支持,神经内科在很多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以及肌肉系统疑难病例和危重病例的诊治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深受病人及家属好评。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神经内科逐渐形成了以运动障碍疾病(特别是帕金森病)、癫痫、痴呆及脑血管疾病等特色专业,尤其在运动障碍疾病(特别是帕金森病)的诊治和研究方面居国内领先水平。经过多年的辛勤耕耘,神经内科正逐渐成为学科结构完善,医疗、教学和科研协调发展的科室。

神经内科除开展规范化脑血管病诊疗和质量控制外,重点开设疾病特色诊疗,包括(1)帕金森病、帕金森综合症等运动障碍性疾病:临床及基础研究获上海市医学科技奖,在国内有很高影响力;(2)共济失调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利用新华医院儿科研究所GeneScan技术对遗传性小脑脊髓型共济失调进行基因诊断以及羊水基因检测,该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3)癫痫诊治和规范化治疗:利用常规脑电图、视频脑电图和24小时动态脑电图对青少年及成年人癫痫进行诊断和治疗,具有规范性和系统性,长期随访病人疗效稳定,并与儿科神经内科专家合作对不同年龄段的癫痫病人的诊疗开设不定期的联合会诊;(4)血管性痴呆及记忆障碍的诊治和随访:建立痴呆及记忆障碍病人的临床资料库,系统研究和诊治老年性痴呆和血管性痴呆等,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5)肌病诊疗:尤其疑难病例的诊断在国内有很高的影响力,利用肌电图、诱发电位、影像学技术以及肌肉病理、基因检测和质谱分析技术等对青少年和成人肌病或肌无力病人诊断的准确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与新华医院儿科研究所肌肉病理及内分泌代谢专家有定期的联合会诊。

神经内科门诊量达12万/年人次,始终名列上海三甲医院前茅,在多种疑难病例和危重病例的诊治上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作为神经内科医师的培训基地和进修基地,为全国各地陆续输出近百名业务骨干,尤其在脑电图专业医师及技术人员培养方面。近五年来科室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16项科研项目,发表论文65篇,其中SCI论文15篇。学科带头人刘振国教授主要从事帕金森病等运动障碍疾病和脑血管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在相应领域具有较高的造诣。其他专家也各有所长,术有专攻。神经内科拥有4个专业组,逐渐形成了以运动障碍疾病(特别是帕金森病)、癫痫、痴呆及脑血管疾病等具有特色的专业方向,目前开设的特色门诊有:帕金森病、癫痫、痴呆、脑血管疾病专病门诊。依靠医院整体综合实力和先进技术的支持,神经内科秉承“求真务实、科学发展”的科室发展策略,为创建国内一流神经内科而不懈努力。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召开干部大会宣布领导班子调整

  2014年8月20日上午,新华医院召开干部大会。市教卫工作党委书记陈克宏、市委组织部宣教科技干部处处长夏明林、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党委书记孙大麟等相关领导出席会议。院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科主任、党支部书记、护士长、党外人士代表、退休老同志代表等参加。会议由孙大麟书记主持。 夏明林处长宣读了市委、市政府有关干部任免决定:任命孙锟同志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院长,免去徐卫国同志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院长职务;任命吴皓同志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党委书记,免去孙锟同志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党委书记职务。 徐卫国同志发表了真挚的离任感言,他支持市委、市政府的决定,衷心感谢各级党组织长期的培养和信任,工作上的支持和关心;感谢领导班子成员对自己的宽容和帮助;感谢全体干部和职工对自己的厚爱和支持。相信全院干部、职工以及班子成员会支持好医院今后的发展;相信在新的领导班子带领下,新华医院一定会发展得更好,并取得更大更好的成绩。 孙锟同志在发言时说,感谢上级组织和全体新华人的信任,特别感谢徐卫国院长的推荐。更感谢徐卫国院长长期呕心沥血,全身心投入医院管理,使新华医院创下了许多全市三甲医院的第一,为我们打好了扎实的基础。孙锟指出在荣幸之余,更深感责任的重大。面对新一轮的公立医院改革可能出现的矛盾和阵痛,将在上级组织的引领和支持下,紧紧依靠院党委,与全体新华人一起同心协力,竭尽所能、全身心地投入医院的改革和发展中,实现新华医院新的飞跃。 吴皓同志在发言中表示:感谢上级组织、班子成员和全院职工的信任。今后在党委书记这一全新岗位上,将继续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保持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紧紧围绕中心抓好党建工作,为医院更好更快地发展提供有效的保证。将全力支持好孙锟院长的工作,与全院职工风雨同舟、共同奋斗,把职工和患者的利益放在首位,把医院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努力工作开拓创新,不断推进医院又好又快的可持续发展。 市教卫工作党委书记陈克宏在讲话中指出,近年来新华医院主动适应社会和病人的需求,积极实施学科战略调整,在保持和发展传统儿科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成人学科,优化医教研管理结构,使学科建设呈现出百花争艳,百舸争流的新景象。徐卫国同志自1993年进入新华医院起历任新华医院党委常务副书记、副院长、党委书记,2003年11月起任新华医院院长。徐卫国同志领导经验丰富,驾驭全局能力强,能够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敢于担当,带领班子成员直面挑战,谋划医院的发展。他长期从事医院管理和医疗工作,拥有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为新华医院和交大医学院的发展付出了大量的心血,赢得了新华医院全体员工的高度认可和赞扬,在历年对院长的满意度测评中满意率均为100%,并于2010年荣获“全国优秀院长”荣誉称号。徐卫国同志因为年龄原因,不再担任新华医院院长职务,这次新华医院领导班子的调整,是市委、市政府从新华医院事业发展和领导班子建设的实际出发,经过了反复酝酿和慎重研究决定的,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新华医院事业发展和领导班子建设的关心和重视。希望新的领导班子继续保持以往良好的作风和工作状态,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长,为新华医院新一轮的发展尽心尽责地做好工作。 (党办)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溃疡性结肠炎的饮食吃什么好
马晓斌
回答: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可以适量吃低纤维食物、低脂鱼类、发酵乳制品、熟制蔬菜、去皮水果等食物,也可以遵医嘱使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柳氮磺吡啶肠溶片、泼尼松片、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药物。建议及时就医,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合适的药物,并做好饮食调理。 一、食物 1、低纤维食物 低纤维食物如白米饭、白面包等有助于减少肠道刺激。溃疡性结肠炎发作期肠道黏膜受损,高纤维食物可能加重腹泻和腹痛。选择精细加工的谷物可降低膳食纤维摄入量,缓解肠道负担。但长期单一食用可能导致营养失衡,需搭配其他易消化食物。 2、低脂鱼类 三文鱼、鳕鱼等富含优质蛋白和omega-3脂肪酸。这些营养素具有抗炎作用,可能缓解肠道炎症反应。烹饪时应采用清蒸、水煮等方式,避免油炸加重消化负担。对海鲜过敏者需谨慎食用,出现不适立即停止。 3、发酵乳制品 无糖酸奶、奶酪等含益生菌,有助于调节肠道菌群平衡。乳糖不耐受患者应选择低乳糖产品,避免诱发腹胀腹泻。建议在症状缓解期少量尝试,观察耐受情况后再规律摄入。不宜空腹食用,可与谷物搭配进食。 4、熟制蔬菜 胡萝卜、南瓜等经充分煮软后更易消化。高温烹调可破坏植物细胞壁,减少粗纤维对肠道的机械刺激。避免食用十字花科蔬菜及豆类,这些食物可能产气加重腹胀。每日摄入量控制在200克以内,分次进食为佳。 5、去皮水果 香蕉、苹果泥等提供维生素且刺激性小。去皮去籽处理可降低果胶和纤维含量,减少肠道蠕动。避免酸性水果如柑橘类,其可能刺激溃疡面。成熟度高的水果更易消化,可蒸煮后制成泥状食用。 二、药物 1、美沙拉嗪肠溶片 用于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诱导和维持治疗。该药能在肠道局部发挥抗炎作用,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头痛和胃肠道反应。对水杨酸类药物过敏者禁用,服药期间需监测肝肾功能。 2、柳氮磺吡啶肠溶片 适用于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药物在结肠分解为活性成分发挥抗菌抗炎作用。可能引起恶心、皮疹等副作用,长期使用需补充叶酸。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患者慎用。 3、泼尼松片 用于中重度活动期患者的短期治疗。糖皮质激素可快速控制炎症反应,改善临床症状。不推荐长期使用,停药需逐渐减量防止反跳。注意监测血糖、血压及骨质疏松风险。 4、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 作为辅助治疗调节肠道微生态。活菌制剂可竞争性抑制致病菌生长,改善腹泻症状。与抗生素需间隔2小时服用,避免影响疗效。储存时需避光防潮,开封后尽快使用。 5、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 含多种益生菌株,帮助恢复肠道屏障功能。适用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及菌群失调辅助治疗。温水冲服避免高温破坏活性,建议餐后半小时服用。免疫力低下者使用前应咨询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应建立规律饮食习惯,每日5-6次少量进食,充分咀嚼减轻肠道负担。急性发作期选择流质或半流质饮食,症状缓解后逐步过渡到低渣饮食。记录饮食日志识别个体不耐受食物,避免咖啡因、酒精及辛辣刺激物。保持充足水分摄入,烹饪方式以蒸煮炖为主,限制油脂用量。定期监测营养指标,必要时在营养师指导下使用医学营养补充剂。维持治疗期间仍需定期复诊,根据病情调整饮食方案。 马晓斌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呼吸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