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学淮河医院

泌尿外科 (共4位医生)

科室简介
该科成立于1960年8月,是豫东地区的第一个泌尿外科,目前已在豫东地区成为发展为现有40多张床位、年手术量达千台左右、拥有一批国内先进设备的专业科室。该科已形成良好的学术梯队:主任医师、教授2人、副主任医师、副教授5人、主治医师、住院医师、讲师5人、其中博士2人、硕士4人、学士6人。
  该科的综合水平在豫东地区居领先地位,部分业务在省内首先开展,并在国内也属领先水平。对常规泌尿外科疾病诊断准确、疗效确切;先天性尿道下裂一次手术成功率达95%左右,居国内先进水平,并总结经验先后有3篇文章发表于国内一级核心医学期刊。近年来开展了腔内泌尿外科及同种异体肾移植,尿流动力学等业务及多年来对尿流改道方面的研究,使该科技术水平达到或接近国内同类学科先进水平。
  该科多年来,在泌尿系肿瘤的基础研究、诊治及尿流改道、微创技术、器官移植等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和研究成果。
  肿瘤及尿流改道方面:相继进行了干扰素对膀胱移行细胞癌作用机制的基础研究及干扰素联合卡介苗对表浅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术后复发、再复发方面的临床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采用综合治疗使膀胱癌长期生存率明显提高,生活质量如正常人。针对前列腺癌开展了前列腺癌根治术,术后排尿及性功能恢复良好。对于肾癌进行了一些基础方面的研究,并开展了肾癌腔静脉巨大癌栓取出术,远期效果良好,提高患者生存率。
  1994年率先在我省开展可控性回结肠膀胱术以来不断改进,现已广泛应用,成为常规手术方式,并通过长期随访观察效果良好。近年来又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原位回肠代膀胱术,使患者原位排尿,更好的解决了病人术后排尿问题。
  微创及尿动力学方面:经尿道电汽化技术、输尿管镜技术、腹腔镜、后腹腔镜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前列腺增生、膀胱肿瘤、肾囊肿、输尿管结石等十余种疾病的治疗,从基础研究与临床常规应用,对经尿道前列腺增生的微创手术达国内先进水平。同时应用尿动力仪开展尿流动力学方面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可对下尿路排尿障碍性疾病的诊治提供科学的研究空间,使我院泌尿科更具有特色。
  器官移植技术:通过一系列的临床与基础研究,使该科在本地区同种异体深一支具有明显的优势,相继开展了夫妻、父子间活体肾移植、多次肾移植、老年肾移植等。
  男性病学方面:对于阳萎及阴茎异常勃起采用外科手术方法,积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明显提高治愈率。
  该科具有多年的临床教学经验。现有教授2人、副教授5人、讲师5人、硕士研究生导师3人,现已完成本科教学600余人,招收硕士研究生2届,以理论联系实际、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原则进行临床教学。
  该科已完成省级科研项目三项:可控性回结肠膀胱术的临床应用、低压冲洗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的临床研究、尿IL-8预测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临床研究。目前承担省级科研项目三项:可控性结肠贮尿囊压力改变对上尿路功能影响的研究、原位阑尾输出道脐部造口在尿流改道方面的应用、干扰素对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抗血 管生成作用及其机制。
  该科成功承办了省继续教育项目:以前列腺疾病为主题进行交流,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宋波、刘春晓教授等到会进行专题讲座 。并就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症、前列腺炎的规范化诊疗进行了讨论。并举办了开封地区全体泌尿外科医师(包括兼职)对泌尿系结石诊疗指南的学习和讨论,各主任单位均做了专题发言。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老病号:再度感谢“干一”医护人员

  8月26日,81岁老病号家属送锦旗再度感谢干一医护人员。 8月11日,王某以“心力衰竭”再次入住干一病房,在近两周治疗中,得到了主任刘玉茹、主管医生徐慧敏及段玉蕊等其他医生的全力救治。为其制定缜密、有效的治疗方案,积极与家属沟通,根据病人病情采取各种治疗措施,使病人的病情迅速得到控制,症状缓解,最大程度减轻了病人的痛苦。 科室护士长李娟及责任护士刘娜以及各护理人员,和医生协同合作,正确执行各项医嘱,给予病人各种细致周到的护理措施,无论生活护理还是心理护理都面面俱到,虽然病人住院时间不长,却时刻能感受到医护人员各个方面的关心与照顾。 该病人在6月份已经在干一病房住院治疗过一次,当时就对病房各医护人员强烈的责任心,认真的工作态度以及精湛的操作技术交口称赞。这次住院,再次得到了干一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人文关怀,“在这里病房也能有家的氛围,医护人员更有亲人的感觉”非常满意也非常感动。 (编辑:院办宣传组)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30岁得糖尿病能活多长时间
刘福强
回答: 30岁确诊糖尿病后,若血糖控制稳定且无严重并发症,预期寿命可接近正常人群。糖尿病患者的生存时间主要取决于血糖管理效果、并发症预防及生活方式调整。 糖尿病患者通过规范治疗和健康管理,能够显著延长生存期并提高生活质量。早期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坚持饮食控制、规律运动、按时用药的情况下,多数可维持数十年正常生活。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如二甲双胍片、格列美脲片、阿卡波糖片等药物控制血糖,配合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可使血糖长期达标。同时需要关注血压、血脂等代谢指标,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建立良好的医患随访机制,每3-6个月进行并发症筛查,尤其注意眼底、肾脏和神经病变的早期发现。 若血糖长期控制不佳,可能出现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周围神经病变等慢性并发症,这些并发症会不同程度影响生存质量。急性并发症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性昏迷可能危及生命。合并心脑血管疾病、严重感染等情况下,生存期可能缩短。对于已出现肾功能衰竭等终末期并发症的患者,需通过透析或移植等替代治疗维持生命。 建议糖尿病患者建立规律的作息习惯,每日进行30分钟以上有氧运动,保持体重在正常范围。饮食上选择低血糖指数食物,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增加蔬菜和优质蛋白比例。戒烟限酒,保证充足睡眠,定期进行并发症筛查。出现异常症状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避免自行增减药物。通过综合管理,多数糖尿病患者能够获得与健康人群相近的生存期。 刘福强副主任医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内分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