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市中医院

内分泌科 (共0位医生)

科室简介

内泌科共有医务人员14名,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3人。床位30张,年出院病人近700人次。设备配备齐全:多功能监护仪1台、心脏除颤仪1台、胰岛素泵近14台、动态血糖监测仪1台、血糖监测仪3台、糖尿病足筛查箱1台。

内分泌专业开展了内分泌领域内的下丘脑疾病、垂体疾病、甲状腺疾病、甲状旁腺疾病、肾上腺皮质及髓质疾病、糖尿病及其急慢性并发症及其它代谢性疾病等的常规诊治工作,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低血糖昏迷、肾上腺危象、甲亢危象及垂体危象等危急重症的诊断及治疗有丰富的经验。在糖尿病教育、强化治疗及并发症的综合防治方面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院还独家开展了甲状腺吸碘率测定、甲状腺同位素扫描及甲亢同位素治疗,为甲状腺疾病患者提供了更准确的诊断依据。

内分泌疾病诊治范围:垂体疾病(垂体瘤、高泌乳素血症、垂体功能减退症、尿崩症)、甲状腺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炎、甲状腺肿瘤等)、甲状旁腺疾病、肾上腺疾病(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库兴氏综合征、嗜铬细胞瘤、阿狄森氏病等)、糖尿病及其急慢性并发症、胰岛素瘤、低血糖症等、肥胖症等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内分泌已开展的实验室检查项目:垂体激素:如泌乳素、生长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等,甲状腺激素如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总甲状腺素(TT4)、FT3、FT4及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甲状腺过氧化酶抗体等,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性腺激素如睾酮、雌二醇、孕酮等,皮质醇、醛固酮、儿茶酚胺及胰岛素、C-肽等激素的检测,常规开展糖尿病早期肾功能损害的筛查。

特色诊疗项目:开展糖尿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进行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评估与保护,使大批糖尿病患者得到合理的治疗;全面开展糖尿病的早期筛查工作,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筛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与相关科室合作,对糖尿病足坏疽的治疗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使部分病人免遭截肢之苦;常规开展糖尿病教育活动,每周二下午在内分泌科病房进行糖尿病教育,每月第三个星期六下午在医院学术报告厅进行糖尿病教育,提高了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准备开展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及糖尿病足。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暂无医生信息

医院动态

更多 >

三门峡市中心医院召开河南省高血压防治中心三门峡中心2014年工作会议暨学术讲座

  6月28日上午,三门峡市中心医院召开河南省高血压防治中心三门峡中心2014年工作会议暨学术讲座。河南省人民医院高血压科主任王浩、三门峡市卫生局副局长刘存棣、三门峡市中心医院院长赵光煊、副院长杨清波出席会议,各县市卫生局、县级防治中心和网络成员单位200余人参加会议。工作会议上,赵光煊院长说,自去年“河南省高血压防治中心三门峡中心”正式挂牌,三门峡高血压防治网络正式启动以来,在省防治中心的指导支持下,在杨清波主任的的引领下,我市高血压防治工作步入正规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快车道。作为一个地市级的防治中心和学术论坛,从无到有、有小到大、从弱到强,无不凝聚着各级领导及专家的关爱和支持。中心医院作为三门峡市唯一一家政府所属的三级甲等医院,近年各项工作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各项业务指标一直保持40-50%的增长速度。高血压病区与医院整体发展一样,已步入了健康发展的快车道,在杨院长、翟主任的带领下,在高血压病的诊疗、防治等方面已成为我市高血压病防治的旗帜和方向。医院将继续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依托,以浓厚的学术氛围为动力,以心血管医院为平台,以省医王浩教授为后盾,为三门峡高血压防治中心的蓬勃发展集聚正能量。真诚希望各位贵宾学者能够利用中心网络搭建的对话平台,相互交流,共同切磋,携手进步。希望防治中心能够成为三门峡市医务工作者增进友谊的纽带,学术交流的基地,施展才华的舞台。三门峡高血压防治中心主任、三门峡市中心医院副院长、中心医院心血管医院院长杨清波向与会代表做了河南省高血压防治中心三门峡中心2014年工作报告。对三门峡高血压防治中心半年来的工作进行总结,对中心下一步开展的工作进行部署。要求各县级中心、各防治成员单位要严格按照刘存棣局长的指示和要求做好高血压防治工作,积极学习外省慢病管理先进经验,积极普及高血压防治知识,积极推广国内外最新指南,提高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会后,河南省人民医院王浩主任和三门峡高血压防治中心杨清波主任做了关于高血压最新指南的知识讲座。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宝宝蜕皮怎么回事
曲中玉
回答: 宝宝蜕皮可能由生理性蜕皮、皮肤干燥、湿疹、接触性皮炎、鱼鳞病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加强保湿、外用药物、调整环境湿度等方式缓解。 1、生理性蜕皮 新生儿出生后2-3周可能出现全身性蜕皮,属于正常生理现象。因胎儿期皮肤长期浸泡在羊水中,出生后接触空气导致表层角质脱落。无须特殊处理,避免强行撕扯皮屑,用温水轻柔清洁即可。蜕皮期间可涂抹婴儿专用润肤乳帮助皮肤屏障修复。 2、皮肤干燥 秋冬季节或过度清洁可能导致皮肤屏障受损,表现为局部白色鳞屑伴轻微瘙痒。建议将洗澡水温控制在38℃以下,每周使用婴儿沐浴露不超过3次。洗后3分钟内涂抹含神经酰胺的润肤霜,严重时可遵医嘱使用尿素软膏或维生素E乳膏。 3、湿疹 过敏性体质或衣物摩擦可能引发湿疹,常见面部、肘窝处红斑伴脱屑。家长需避免给宝宝穿化纤衣物,哺乳期母亲应忌食海鲜。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慢性脱屑可配合使用他克莫司软膏,同时持续使用雅漾三重修护霜等医用润肤剂。 4、接触性皮炎 尿布、洗涤剂等刺激物接触可能导致会阴部或四肢蜕皮,伴随红肿。应立即停用可疑产品,用清水冲洗患处。渗出期可用生理盐水湿敷,干燥脱屑期遵医嘱使用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配合氧化锌软膏隔离刺激。 5、鱼鳞病 遗传性角化障碍疾病表现为全身皮肤干燥、菱形鳞屑,寒冷加重症状。需终身坚持保湿护理,冬季每日涂抹含10%尿素的润肤乳。继发感染时可短期使用复方酮康唑乳膏,严重者需在皮肤科医生指导下口服阿维A胶囊。 家长应每日检查宝宝皮肤状态,洗澡时间不超过10分钟,选择无香精的弱酸性洗护产品。卧室湿度建议维持在50%-60%,贴身衣物选用全棉材质。若蜕皮伴随发热、脓疱或面积持续扩大,需及时就诊儿科或皮肤科。哺乳期母亲注意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B族等营养素,有助于改善宝宝皮肤代谢。 曲中玉副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