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神经外科 (共31位医生)

科室简介
神经外科成立于1952年5月,是我国神经外科的发源地,曾经为全国各地神经外科的建立和发展培养了大批专业骨干。五十多年来在几代神经外科专家及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下,目前是国内神经外科仅有的三个国家级重点学科之一。
  神经外科在职医护人员及其它专业人员161名,其中正高级职称21名,副高级职称13名,归国留学人员14名。神经外科作为国务院审定的第一批硕士、博士点、临床博士后流动站,现有博士研究生导师6名,硕士研究生导师12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名,天津市特聘讲座教授2名,天津医科大学“211工程”特聘讲座教授4名,多人次获得天津市“千人计划”、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人事部百千万优秀人才和天津市131第一层次人才。神经外科还是国家卫生部神经外科高级专业人才培训基地,一直承担来自全国各地的博士生、硕士研究生、进修生,并接受来自来自亚洲、欧洲、大洋洲、非洲等外国学员及多国留学生。
  随着新神经病学中心大楼的启用,神经外科专业病床已增至267张,独立的ICU病房和神经外科专用手术室。近年来又引进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手术导航仪、立体定向仪、脑电监护仪、颅内压监护仪、脑氧监测仪、降温仪、激光刀、电磁刀、超声吸引器、神经内窥镜、术中超声及多普勒等设备,同时配备国际最先进的手术室及设备,术中核磁、术中血管造影、术中CT、手术计划系统、实时导航、内窥镜及荧光显微镜的应用,极大改善了国内神经外科手术的现状,构建出精准的神经外科手术平台,真正实现了神经外科疾病的微创治疗。在重型颅脑创伤救治;脑胶质瘤的综合治疗;脊柱脊髓疾病、颅底肿瘤、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经鼻垂体瘤的手术治疗;脑血管病的手术和介入治疗、癫痫和帕金森氏病的手术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满意疗效。目前神经外科共分有的8个专业亚组,技术力量雄厚,在国内较早开展显微外科和微创外科手术,各项临床技术在国内均保持领先水平。
  科研方面基础雄厚,现有12个基础研究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国际一流的干细胞分选和活细胞结构观测平台。承担2项国际合作基金、近30项国家“973”、“十一五“科技攻关计划和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0余项省部级基金,扩建后的研究基地超过5000平方米,设备总值接近4000万元。
  在国际交流方面,神经外科长期与美国、德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建立着固定的学术交流与学者互访关系,多名医师在国外长期学习与短期进修,为科室的后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总医院消化科举办炎症性肠病治疗新方法(白细胞洗脱以及粪菌移植)患教会

2014年7月27日,总医院消化科“炎症性肠病(IBD)治疗新方法患教会”如期在医院第二教室举办。尽管天气炎热,依然抵挡不住患者前来参会的热情。本次学术交流的主题是炎症性肠病的新治疗方法,包括白细胞洗脱法和粪菌移植治疗,此外,还介绍了IBD患者饮食问题。 此次学术交流会由消化科谭华教授主持。会议首先由谭华主任向患者们介绍了一个身患克罗恩病的女孩如何正面疾病、舞出精彩人生的感人故事,告诉IBD患友也应像健康人一样阳光面对生活。随后的会议中,消化科曹晓沧教授着重介绍了白细胞洗脱技术在IBD中的应用。该项技术在国外已有一定治疗基础且取得一定疗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科是目前国内第5家开展白细胞洗脱治疗IBD的医疗中心。另外,消化科曹海龙主治医师重点介绍粪菌移植技术在炎症性肠病中的应用价值。近年来,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科逐步开展该项技术治疗难治性肠病,并获得显著疗效,为广大IBD患者带来了福音。随后由普通外科朱丽璎医师介绍IBD患者饮食问题,如何做到合理膳食,强调饮食对于疾病控制及缓解起着重要作用。 本次会议内容充实,组织紧密,对IBD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技术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交流,吸引了来自天津、河北及山东等地区的IBD患者的积极参与。 谭华教授主持会议 曹晓沧教授介绍白细胞洗脱技术在IBD中的应用 曹海龙主治医师介绍粪菌移植在炎症性肠病中的应用价值 普通外科朱丽璎医师介绍IBD患者饮食问题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刮疣治疗是怎样治疗的
王志新
回答: 刮疣治疗通常采用物理清除联合药物治疗的方式,主要包括冷冻治疗、激光治疗、电灼治疗、手术切除及外用药物等。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赘生物,需根据疣体类型、大小及部位选择个体化方案。 一、冷冻治疗 冷冻治疗通过液氮低温使疣体组织坏死脱落,适用于寻常疣、跖疣等表浅疣体。治疗时可能伴随短暂疼痛,需重复进行2-3次,间隔2-3周。治疗后局部可能出现水疱或色素沉着,需保持创面干燥避免感染。冷冻治疗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较小,但深部疣体可能需配合其他疗法。 二、激光治疗 激光治疗利用二氧化碳激光气化疣体组织,适用于甲周疣、尖锐湿疣等难治性疣。治疗精准度高且出血少,但可能遗留浅表瘢痕。术后需涂抹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避免接触水直至结痂脱落。激光治疗对HPV病毒有直接灭活作用,复发概率较低。 三、电灼治疗 电灼治疗通过高频电流烧灼疣体基底部,适用于带蒂疣或较大疣体。治疗时需局部麻醉,术后形成焦痂需自然脱落。可能产生暂时性色素减退,瘢痕体质者慎用。电灼可彻底清除可见疣体,但需配合干扰素凝胶等药物降低复发风险。 四、手术切除 手术切除适用于直径超过1厘米的巨型疣或疑似恶变疣体。采用梭形切口完整剥离疣体并缝合,术后病理检查确认性质。需定期换药并使用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预防感染,拆线后可能需加压包扎防止瘢痕增生。手术能一次性解决病灶,但创伤较大且可能影响局部功能。 五、外用药物 外用药物如水杨酸软膏、咪喹莫特乳膏、鬼臼毒素酊等,适用于儿童或面部细小疣体。药物通过腐蚀或免疫调节作用促使疣体脱落,需持续使用4-8周。治疗期间可能出现局部红肿,应避开正常皮肤涂抹。药物疗法痛苦小但疗程长,需配合提高免疫力减少复发。 疣治疗后需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搔抓导致病毒扩散。建议加强营养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C等增强免疫功能。穿透气鞋袜防止足部疣复发,性接触传播型疣应伴侣同治。若疣体反复发作或短期内增多,需排查免疫缺陷疾病并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 王志新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