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妇科 (共11位医生)

科室简介

妇科最突出的成就就是注重临床应用的研究。庞泮池教授从60年代率先开展中医药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与方药的研究,无一例失败,突破了国内外多年沿袭的手术治疗的传统方法;70年代起致力于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恶性肿瘤的研究,尤其在宫颈癌、卵巢癌、葡萄胎等方面,临床疗效显著。80年代起指导研究生开展不孕症与妇科肿瘤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先后共发表论文20余篇,论著一部。研制了肌瘤1号片、肌瘤2号片、清热消瘤煎、益气养阴煎、增免抑瘤冲剂、消炎煎、养血止崩煎等疗效确切的自制制剂,受到广大患者的好评。戴德英教授承前启后、继承发扬了妇科的优良传统,尤其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抗早孕、流产后子宫出血、阴道炎等方面进行了临床与实验研究,研制的祛膜汤、红藤合剂、阴洗方等自制制剂,赢得了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发表相关论文10余篇,曾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90年代后期至近5年以来,孙卓君、齐聪教授进一步完善学科建设,对一些疗效确切的常见病如:先兆流产、妊娠恶阻、盆腔炎、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无排卵性功血实行单病种医疗质量管理,制定统一的诊疗常规,设诊断依据、症候分类、治疗方法、疗效评定标准,统一规范用药。采用中药口服、保留灌肠、中药离子透入、子宫输卵管通液、宫腔镜插管通液等,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疗效。妇科临床始终以中医特色提出课题,开展了子宫肌瘤、妇科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不育、功血、围绝经期综合症、痛经、盆腔炎等临床疗效研究。成为曙光医院专病专科A级科室。目前在研课题共10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部级5项,科研经费达120万(不含匹配)。近5年发表论文共50余篇,国际级2篇,国家级25篇,地方级28篇。

妇科目前东西两院共有床位数34张,07年收治病人1800人次左右,包括特色中医治疗(先兆流产、盆腔炎、功血等)300人次左右;手术病人1500人次左右,年门诊量8万人次左右,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有宫腔镜诊治功血、子宫内膜息肉、粘膜下肌瘤、子宫内膜癌以及直视下子宫输卵管插管通液等。开展阴道镜技术,对宫颈病变尤其是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早期诊断有极大价值。开展腹腔镜技术4年余,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离术、浆膜下子宫肌瘤剥离术、宫外孕手术、输卵管粘连分离松解术、鞘膜内子宫切除术。目前曙光妇科临床科研的综合实力,在上海中医领域具有领先的地位。在人才梯队方面,科室现有医生14人,其中副高以上8人(60%),其中博士学位3名,硕士学位6名,硕博以上学历达70%,在职博士生1名,名老中医带徒1名。博导2名,平均年龄40.2岁,年龄结构合理。目前正指导博士生7名,硕士生10余名。妇科教研室承担中医药大学7年制教学。已培养博士4人,硕士10人。负责编写“十五规划”、“面向二十一世纪”等全国统编教材(副主编);论著《妇科疑难病现代诊断与治疗》副主编;中医妇科学多媒体教材主编。荣获中医妇科学校级精品课程、教育高地中医妇科学子项目建设单位。

妇科在过去40年间,在庞泮池、戴德英等著名专家教授的不懈努力下,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是全国最早被批准的中医妇科博士点,在社会上乃至全国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尤其是近20年来,无论在基础理论教学、临床实践以及采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实验研究方面,既体现了中医特色,又反映了时代水平,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曙光医院西药房和中药配方颗粒窗口启用自动发药机

为了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提升服务质量,近日曙光医院西药房自动发药机及中药房中药配方颗粒调配机开始投入使用。以期更好地为患者服务,让患者满意。 西药房自动发药机配备了先进的自动化双机械手批量补药系统和全自动盘点系统,补药与发药可同时进行。与传统手工发药相比,此设备具有诸多优势:按处方发药,发药速度快,节省了时间,1小时可处理处方约450张,最大发药量可达2400盒,缓解了患者排队的现象;发药准确,提高用药安全,可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差错;自动化设备储存药品提供了药品密封和有序存储,避免了药师与药品直接接触;设备中的温湿度系统保证了药品的存放质量;由于设备占地面积小,极大地节省了药房空间;全部自动化设备储存药品,使药房保持整洁、美观,改善了药房的形象。 中药房中药配方颗粒调配机则集计算机软硬技术、自控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嵌入式系统技术、精密定位传动技术、自动称量计量技术于一体。能够按医生处方或患者所需的用药剂量、味、剂数等配方参数,实时自动完成识别、称重、计量动作。具备计量精度高、动作快捷、使用安全等特点,同时兼具取药过程显示功能;处理结果输出功能(便于保存和核对);上料提示功能; 有一系列的自动报警系统保证整个过程正确、安全运行;调剂全程语音提示。该设备的使用方便了操作人员取药并提高了取药效率,在分药前进行药品种类正确性检验,避免分错药的情况出现;分药计量单元与药品一一对应,减少了药品的浪费。

专家科普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