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心血管内科 (共12位医生)

科室简介

心血管内科室临床特色,主攻冠心病和心力衰竭两大病种,以中西医结合、内外科联手全程、全方位的诊疗是该科室的临床特色。

1、冠心病:稳定性冠心病(稳定劳力性心绞痛、陈旧性心肌梗死):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同病期、不同类型冠心病,已初步形成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的专病诊疗特色,已建立中医药治疗稳定性冠心病的诊疗常规。急性冠脉综合征(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已实现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中西医结合全方位干预。心内科在及时开通病变冠脉(PCI或溶栓)的同时,采用中药加载治疗,成功缓解急性冠脉综合征时的胸痛,成功抢救AMI时泵衰竭、心源性休克和“电风暴”等;并积极配合心外科,在围手术期进行中医药联合干预,成功地解决了部分糖尿病患者CABG后创口愈合困难、胸腔顽固性积液等问题。此外,目前在实施市科委重大攻关课题-“AMI后中医综合心脏康复”的同时,开设了AMI后中医综合心脏康复病房,把中药干预、放松功干预、健康教育和运动处方等联合应用与AMI后早期心脏康复,已收到良好的临床效应。

冠心病一级预防:以中西医结合方法重点防治代谢综合征、高血压病等冠心病高发人群,开设专病门诊,建立病员数据库和病员俱乐部,防、治结合,充分进行“治未病”干预。

2、心力衰竭,心衰一级预防:包括对可能发展为心衰的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工作。心血管病科对冠心病、高血压、原发性心肌病、慢性房颤等疾病作好注册工作,贯彻中医“治未病”的防治宗旨,作好心衰的一级预防。在积极治疗这些基础疾病的同时,将已有的抗心衰验方应用于心衰一级预防,取得可喜的临床疗效。

心衰急性加重期:心血管科的特色制剂坎离颗粒、强心饮等可有效改善此期的临床症状。根据已制定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该学科重点实行心衰急性加重期的中西医结合干预,并与单纯西药治疗比能更迅速、持久地缓解症状。心衰二级预防:以中西医结合的干预方案治疗慢性心衰患者,能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活动耐力,减少及心血管事件和心衰加重住院次数,大大减少心衰年医疗费用,真正体现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为中医药治疗慢性心衰开辟新途径。能以CRT对心衰患者进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在心外科支持下对风心、先心进行手术后进一步予以心衰二级预防。

心血管内科业务发展,学科在曙光医院东、西两部均设有心血管病房,共有床位75张(含CCU);开设了心衰、冠心病及AMI后中医综合心脏康复病房。CCU配有全套进口心电监护设备。学在科建有心导管室,有技术熟练的心导管医师,可进行永久起搏器安装、冠脉造影(CAG)、经皮冠脉介入术(PCI)、电消融等多项心血管介入诊疗,有效地抢救心血管危、急、重症;以及与本院心外科的协作联合(CABG、瓣膜及先心手术等),均为中医药干预心血管危重急症提供了有力的风险保障。

心血管内科门诊开设了心力衰竭、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代谢综合征等专病门诊,由具丰富临床经验的主任、副主任医师坐诊,在诊疗过程中强调个体化原则,精心为每一个病员选择最佳的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本科心血管功能检查室,能高质量地进行心电图、心率变异、心电向量、QT离散度、心室晚电位、24小时动态心电图、24小时动态血压以及运动平板等心血管功能检测。07年增设了便携式超声心动图检测仪,并开展了气体再呼吸法检测心肺储备功能等。

心血管内科已有30余年历史。早在20世纪70年代,在全国著名老中医张伯臾教授的主持下,开展中医药治疗急性心梗、慢性心衰、高血压病的研究,先后形成“心痛散”,“心梗复元方”、“高三方”和“高五方”等院内制剂和协定处方。1978年,张伯臾教授的“中医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一文和“张伯臾治疗冠心病计算机程序”先后获得上海市卫生科技二等奖。80年代重点进行中医药治疗冠心血瘀证和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承担了国家科技部“七五”攻关课题,研制了“复方血竭胶囊”等院内制剂。90年代起主攻慢性心衰和冠心病,研制出“麦冬注射液”、“双龙丸”、“鹿角方”、“坎离颗粒”、“强心饮”等院内制剂;各级科研立项近20项,先后获部、市级科技进步奖5项。

心血管内科名医张伯臾的传人严世芸教授等对心病诊治进一步提出了“重视调中,重调气血”、“心肾并治”、“从五脏论治心病”等学术思想,用于慢性心衰和冠心病的防治中,取得了可喜的临床疗效。近年来,本学科不懈地进行中医药防治慢性心衰、冠心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2003年整合心内科、心导管室、心血管功能检查室、心外科等中西医科室及辅助部门,组建了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诊疗中心,成立了严世芸名中医工作室,建立中医心脏网(tcmcardio.com)和“心之友”病员俱乐部,宣传科学,指导患者的心脏康复,并于2004年被列为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经过2年余发展,目前学科在心力衰竭和冠心病防治方面已具备中西医结合、内外科联手全程、全方位的诊疗能力。2007年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慢性心衰优势病种立项。

心血管内科特色装备:CCU监护(全进口,2套)、自动除颤体外起搏(3台)、呼吸机、无创心排量检测仪,心功能检测:运动平板、HOLTER、ABPM、脉象仪、便携式心超、电脑心电工作站,心导管室:心脏血管造影X系统(大C臂)、离心泵灌注系统、八通道数据采集系统、主动脉内球囊反博泵。

心血管内科带头人介绍,严世芸教授,主任医师,博士后导师,上海市名中医。从事中医医、教、研工作40余年,熟悉中医历代经典,擅长于中医内科,对中医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及疑难杂病颇有造诣,疗效显著。原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审组成员,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副理事长,全国中医药高等医学教育学会副理事长,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医药学评审组副组长,全国中医药名词术语审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卫生改革与发展专家咨询组成员,上海市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中医学会副会长,上海市医学会医院管理学会副会长,上海市中西医结合管理学会顾问。《辞海》中医学科主编、《中华医学杂志》编委。先后获上海市卫生科技成果二等奖2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心血管内科蒋梅先教授,硕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曙光医院名中医。心血管科主任,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重点学科执行负责人,兼任曙光临床医学院西内教研室主任。师从全国著名老中医张伯臾、上海市名中医严世芸,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医教研工作20余年,谙熟中、西医理论,擅长于以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心血管常见疾病,尤其是心力衰竭、冠心心绞痛临床疗效显著。任上海市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中医药学会血瘀证研究会常务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时间生物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编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命审题专家等学术职务。曾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曙光医院西药房和中药配方颗粒窗口启用自动发药机

为了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提升服务质量,近日曙光医院西药房自动发药机及中药房中药配方颗粒调配机开始投入使用。以期更好地为患者服务,让患者满意。 西药房自动发药机配备了先进的自动化双机械手批量补药系统和全自动盘点系统,补药与发药可同时进行。与传统手工发药相比,此设备具有诸多优势:按处方发药,发药速度快,节省了时间,1小时可处理处方约450张,最大发药量可达2400盒,缓解了患者排队的现象;发药准确,提高用药安全,可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差错;自动化设备储存药品提供了药品密封和有序存储,避免了药师与药品直接接触;设备中的温湿度系统保证了药品的存放质量;由于设备占地面积小,极大地节省了药房空间;全部自动化设备储存药品,使药房保持整洁、美观,改善了药房的形象。 中药房中药配方颗粒调配机则集计算机软硬技术、自控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嵌入式系统技术、精密定位传动技术、自动称量计量技术于一体。能够按医生处方或患者所需的用药剂量、味、剂数等配方参数,实时自动完成识别、称重、计量动作。具备计量精度高、动作快捷、使用安全等特点,同时兼具取药过程显示功能;处理结果输出功能(便于保存和核对);上料提示功能; 有一系列的自动报警系统保证整个过程正确、安全运行;调剂全程语音提示。该设备的使用方便了操作人员取药并提高了取药效率,在分药前进行药品种类正确性检验,避免分错药的情况出现;分药计量单元与药品一一对应,减少了药品的浪费。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