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急诊科 (共3位医生)

科室简介

急诊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厥脱总协作组组长单位。1989年王左教授带领全国急症厥脱协作组制定了厥脱证诊治规范,进行科研协作攻关,采用养阴益气法综合治疗,使总有效率增加8%,死亡率下降5%。1987年,“参附青注射液治疗邪毒内陷所致厥脱证的研究”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成果甲级奖;1992年,“平哮液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研究”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成果三等奖;1993年,“抗休克中药肝细胞电生理效应的检测”获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科技成果二等奖;1998年,“复方葶苈注射液治肺动脉高压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获上海市卫生局中医药科技成果二等奖并于2003年获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急诊科重点开展厥脱、中风、喘症、血症等救治工作,在治疗中积极发挥中医特长,并开展了中医急诊特色疗法研究与应用,如中风的序贯疗法,中风中医特色康复、梅花针拍击、经络穴位注射、负压瓶止痛等,提高危重病中医参与抢救率。对急性胰腺炎和肺动脉高压等病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在国内有较高的知名度。采用养阴益气法综合治疗厥脱证,使总有效率增加8%,死亡率下降5%。

急诊科历史沿革

急诊科于上世纪80年代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厥脱总协作组组长单位。1989年王左教授带领全国急症厥脱协作组制定了厥脱证诊治规范,进行科研协作攻关,采用养阴益气法综合治疗,使总有效率增加8%,死亡率下降5%。1987年,“参附青注射液治疗邪毒内陷所致厥脱证的研究”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成果甲级奖;1992年,“平哮液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研究”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成果三等奖;1993年,“抗休克中药肝细胞电生理效应的检测”获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科技成果二等奖;1998年,“复方葶苈注射液治肺动脉高压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获上海市卫生局中医药科技成果二等奖并于2003年获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991年成立中医急诊中心,1996年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成为全国中医急症医疗中心。2002年组建上海中医急诊协作中心,网络18家市级医院。

急诊科在2004年,中医急诊中心由急诊内科,急救创伤中心和急诊重症监护(ECU)三大部分组成。医院急诊区域按照国际标准建设,设有直升机停机坪。中心设有抢救室、急诊病房、急诊观察室和重症监护病房,拥有中央监护系统、除颤器、监护仪、床边血液净化仪、临时起搏器、人工呼吸机、洗胃机和多功能监护仪、输液泵等全套现代化的抢救设备,设备资金总额将近500万元。

急诊科在2006年成为国家中医急诊基地建设单位,经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专家组全面评估后认为综合水平全国领先。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曙光医院西药房和中药配方颗粒窗口启用自动发药机

为了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提升服务质量,近日曙光医院西药房自动发药机及中药房中药配方颗粒调配机开始投入使用。以期更好地为患者服务,让患者满意。 西药房自动发药机配备了先进的自动化双机械手批量补药系统和全自动盘点系统,补药与发药可同时进行。与传统手工发药相比,此设备具有诸多优势:按处方发药,发药速度快,节省了时间,1小时可处理处方约450张,最大发药量可达2400盒,缓解了患者排队的现象;发药准确,提高用药安全,可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差错;自动化设备储存药品提供了药品密封和有序存储,避免了药师与药品直接接触;设备中的温湿度系统保证了药品的存放质量;由于设备占地面积小,极大地节省了药房空间;全部自动化设备储存药品,使药房保持整洁、美观,改善了药房的形象。 中药房中药配方颗粒调配机则集计算机软硬技术、自控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嵌入式系统技术、精密定位传动技术、自动称量计量技术于一体。能够按医生处方或患者所需的用药剂量、味、剂数等配方参数,实时自动完成识别、称重、计量动作。具备计量精度高、动作快捷、使用安全等特点,同时兼具取药过程显示功能;处理结果输出功能(便于保存和核对);上料提示功能; 有一系列的自动报警系统保证整个过程正确、安全运行;调剂全程语音提示。该设备的使用方便了操作人员取药并提高了取药效率,在分药前进行药品种类正确性检验,避免分错药的情况出现;分药计量单元与药品一一对应,减少了药品的浪费。

专家科普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