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中医科 (共2位医生)

科室简介

中医科针对我国中医医院普遍存在中医特色衰退的现实状况,为了更好地宏扬中医文化、继承中医传统、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于2005年4月在全国率先试行建立传统中医科。以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为根本出发点,原创性地打破现行按西医分科的体系,跨学科地将的中医内科、针灸、推拿、骨伤、康复等学科整合在一起;由曙光名中医和高级中医师当家,选调具有不同知识结构的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组建而成,并引进外省中医专家。传统中医科设有专门病区和全日制门诊。在临床上,依照传统中医整体化的诊病特点,突破专科限制,广泛收治各类疾病,范围涉及内科、外科、皮肤科、妇科等各科病种;在治疗上,除了应用中药汤剂和针剂以外,综合针灸、推拿、熏洗、敷贴、拔罐、食疗、情志疗法、康复等治疗手段,遵循“能中不西,先中后西,多中少西”的原则,着力于发挥中医优势、回归中医特色。为了更好地解决临床危难重症,我科建立了名老中医会诊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延请名中医颜德馨、蔡淦、夏翔、黄吉赓、吴正翔等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查房和会诊。病人在住院期间不需增加任何额外费用,即可得到名医的精心调治。

中医科在医疗方面,自传统中医科成立以来,门诊中医治疗率达98%以上,病房中医治疗率达92%。各项业务指标逐步走高,月门诊量从数百逐步增加到目前的两千余人次,月出院病人数从十余人次增加到五十余人次。传统中医优势得到比较充分的体现,在某些病种上如外感发热、病毒性肺炎、支原体肺炎、顽固性咳嗽、上消化道出血、急性湿疹、脊髓脱髓鞘病、中风康复、慢性疼痛等,均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在病人中已有一定口碑,病员来源增加。在教学方面,传统中医科的临床医师除了承担大量的课堂教学外,尤其在临床见习、实习带教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制定中医病历格式及内容书写要求。被安排在传统中医科实习的学生可以在此有幸领略名中医的风采并参加中医教学查房、中医外语教学查房;可以在此学到内、外、妇、儿以及针灸、推拿等多科临床诊疗知识,而以前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到很多科室轮转才能做到这一点。并与大学基础部合作,为教师提供临床实践的平台,为临床医生提供中医基础理论学习园地。在科研方面,紧紧围绕中医特色和临床疗效这一主题,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已申请和开展了多项中医临床科研课题。特别注重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的总结整理,多人跟随名师进行名医研究室工作,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由于成立了“传统中医诊法研究室”,拓宽了中医研究的领域。通过医院设立“萌芽计划”,使硕博士研究生也能在导师的指导下申请并进行临床研究课题,得到科研方面的锻炼与培训。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曙光医院西药房和中药配方颗粒窗口启用自动发药机

为了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提升服务质量,近日曙光医院西药房自动发药机及中药房中药配方颗粒调配机开始投入使用。以期更好地为患者服务,让患者满意。 西药房自动发药机配备了先进的自动化双机械手批量补药系统和全自动盘点系统,补药与发药可同时进行。与传统手工发药相比,此设备具有诸多优势:按处方发药,发药速度快,节省了时间,1小时可处理处方约450张,最大发药量可达2400盒,缓解了患者排队的现象;发药准确,提高用药安全,可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差错;自动化设备储存药品提供了药品密封和有序存储,避免了药师与药品直接接触;设备中的温湿度系统保证了药品的存放质量;由于设备占地面积小,极大地节省了药房空间;全部自动化设备储存药品,使药房保持整洁、美观,改善了药房的形象。 中药房中药配方颗粒调配机则集计算机软硬技术、自控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嵌入式系统技术、精密定位传动技术、自动称量计量技术于一体。能够按医生处方或患者所需的用药剂量、味、剂数等配方参数,实时自动完成识别、称重、计量动作。具备计量精度高、动作快捷、使用安全等特点,同时兼具取药过程显示功能;处理结果输出功能(便于保存和核对);上料提示功能; 有一系列的自动报警系统保证整个过程正确、安全运行;调剂全程语音提示。该设备的使用方便了操作人员取药并提高了取药效率,在分药前进行药品种类正确性检验,避免分错药的情况出现;分药计量单元与药品一一对应,减少了药品的浪费。

专家科普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