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医三院

儿科 (共3位医生)

科室简介

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儿科是一个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科室,是一个全内科,由儿科门诊、急诊、住院病房及感觉统合训练中心专业组成。诊治范围:新生儿疾病及儿童常见病多发病,小儿孤独症,小儿多动症等。目前我科共有医护人员共计22人,医师10人,护师10人。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3人,初级职称4人。病房设有20张病床,优质的诊疗及住院环境会让孩子感觉到家的温暖。

科室特点:小儿常见病,儿童保健,儿童孤独症、小儿生长发育 监测

1、科室致力于儿童内科疾病的诊治,对儿童各种系统疾病形成了一套规范、科学、合理的诊疗模式,近年来,通过不断引进国内外儿科先进技术,除能熟练掌握儿科常见、多发病的诊治外,对多器官功能衰竭、各类重症肺炎、脑炎、各种急性中毒、溺水、消化道出血、心脏急症、重症血液病的抢救,疗效确切。对新生儿硬肿症、高胆红素血症、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早产儿呼吸暂停等急危重症、疑难病症,也都取得了良好治疗效果,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积累了不少经验。规范了儿童癫痫的诊治工作,控制癫痫发作,提高了患儿的生活质量;对儿童多动症、儿童抽动障碍、儿童学习障碍、儿童精神发育迟滞等治疗水平与省内接轨。掌握了新生儿静脉营养疗法,为新生儿多种危重症如早产极低体重儿、严重硬肿症、新生儿重症溶血、重症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等疾病的抢救提供保障。对过敏性紫癜、风湿热、川崎病、变应性亚败血症等疾病的治疗效果显著。尤其对小儿哮喘开设了专病门诊,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身体健康的常见病,发病率高,常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慢性病程,严重影响了患儿的学习、生活和生长发育,不少儿童哮喘由于治疗不当或治疗不及时发展为成人哮喘而迁延不愈,严重哮喘急性发作或持续状态是可以危机生命的。儿科开展哮喘门诊,建立专科档案,为患儿提供持续、系统的咨询和治疗。对可疑哮喘小儿给予早期干预,对哮喘的患儿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指导患儿和家长如何自我监控,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此外,我科拥有一流设备如心电监护仪、静脉输液泵、小儿呼吸机。在辽西率先引进QY-IA型青霉素皮试仪,不需皮下注射,无痛苦。开展GZY微电脑中药穴位导入治疗仪,治疗小儿肺炎、腹泻、再发性腹痛、遗尿症无需打针,疗效好,见效快。

2、儿童保健专业是我市一家多年来正规开展0~3岁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的科室。目前开展的项目有:儿童保健查体、生长发育监测、营养评估、心理智能发育评估以及饮食营养、早期教育、疾病防治等多方面指导与咨询。特别开展营养性疾病如贫血、佝偻病、缺锌、生长发育迟缓等的治疗。此外,我院检验科与沈阳金域医学检验中心合作进行了生长激素测定,填补了辽西地区儿科在小儿生长激素检验测定方面的空白。

3、感觉统合训练中心,拥有国内领先的专业设备,如数码训练、导平仪、儿童注意力测试仪等,主要治疗,儿童多动症、儿童抽动症、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行为异常等。尤其是儿童孤独症的诊断及治疗。儿童孤独症,是一种由多种生物因素引起的广泛发育障碍所导致的异常行为综合症。孤独症儿童没有能力控制自己的行为,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对于孤独症患儿来说,早发现、早干预、进行行为矫治是最好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对此我科2001年从北京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引进国际针对孤独症训练的先进方法,对孤独症能诊断、评估、矫正,并制定一对一训练方案,得到有效康复。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辽医附属三院2014年职工兵乓球赛圆满落幕

    8月20日,由医院工会主办的“辽医附属三院2014年职工兵乓球赛”圆满落幕。院机关、门诊、内科、外科、社区大虎山五支代表队,34名选手,经过近4个小时的激烈角逐,成绩如下:男子团体第一名门诊队、第二名社区大虎山队、第三名外科队;女子团体第一名门诊队、第二名社区大虎山队、第三名机关队;男子单打第一名路建伟、第二名李东、第三名王成文;女子单打第一名张营昭,第二名袁武英,第三名姚业。 赛场上,选手们发扬勇于拼搏,顽强进取的精神,斗智斗勇,各显身手,充分展示高超球技,赛出了水平,赛出了风格,尽管酷暑难耐、汗流浃背,但竞赛热情持续高涨。赛场外,选手们认真交流,相互学习,共叙友情,演绎了一曲三院职工团结奋进,凝心聚力的和谐乐章。 本次职工乒乓球比赛既竞争激烈又气氛和谐,既生动活泼又秩序井然,取得了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的双丰收。通过比赛,极大地丰富了职工的文体生活,加强了彼此间的交流学习,寓赛于情,起到了增强体制,陶冶情操的效果,进而激励广大医护员工在工作中发扬团结奋发的意志品质,与此同时,将医院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推向又一个崭新的高度。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第一次啪啪啪会怀孕吗
曲中玉
回答: 第一次性行为有怀孕的可能,是否怀孕与性行为次数无关,主要取决于是否发生无保护性行为及女性是否处于排卵期。怀孕需要精子与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并成功着床于子宫内膜。 若在女性排卵期前后发生无保护性行为,即使为初次性交,精子进入阴道后可能通过宫颈管上游至输卵管,与排出的卵子相遇受精。女性排卵通常发生在下次月经前14天左右,但个体差异较大,部分人可能出现意外排卵。此外,男性射精前分泌的前列腺液中可能含有少量精子,即使未在阴道内射精也存在低概率受孕风险。 若性行为发生在绝对安全期或正确使用避孕措施,则怀孕概率显著降低。绝对安全期需满足月经周期极度规律且排卵后超过48小时,但实际生活中难以准确判断。规范使用合格避孕套可达到较高避孕效果,但存在使用不当导致破裂或滑脱的风险。短效避孕药需要连续正确服用才能发挥避孕作用,紧急避孕药仅对服药前72小时内的性行为有效且成功率有限。 建议有性生活的女性记录月经周期,掌握基础避孕知识。若出现月经推迟、乳房胀痛等早孕症状,可使用早孕试纸检测或就医检查。无论是否首次性行为,若无生育计划均应采取可靠避孕措施,如正确使用避孕套、口服短效避孕药等。青少年及未婚人群更应重视性健康教育,必要时咨询专业医生获取科学避孕指导。 曲中玉副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