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岛市中心医院

血液内科 (共1位医生)

科室简介

葫芦岛市中心医院血液科成立于1994年,是葫芦岛市唯一的血液系统疾病诊治中心,科室设有床位45张,百级层流床1张,高级病房10间,重症抢救室2间,整体就医环境整洁、舒适。有血液病专业医师7人,其中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1名,研究生2名,医师2名,护理人员11人,其中主管护师2人、护师3人,护士6人,分别进修于中科院天津血液病医院、卫生部北京医院。科室在科主任的带领下形成了一支团结向上,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医疗、教学和科研队伍,科室于2008年获葫芦岛市青年文明号,2009年荣获辽宁省青年文明号。

血液科年均门诊人次达2000余人,平均年住院人次达1000余人,床位利用率98%以上,诊断符合率接近100%。成功的治疗了一批如:急慢性白血病、急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多发性骨髓瘤、恶性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等疾病。成功抢救血液病急症,如播散性血管内凝血、溶血危象、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血小板危象等,成功率达70%。

血液科积极与国际认证的第三方检验机构联合开展了先进的检验技术,如流式细胞术、单克隆抗体检测、肿瘤细胞染色体分析技术、融合基因检测、骨髓病理检验等,将白血病进行国际标准MICM分型及早筛选难治性白血病基因,建立分层诊断体系,并指导临床进行个体化治疗,明显提高了白血病的治疗效果。应用分子靶向药物或联合化疗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应用新的化疗组合及免疫治疗,使难治性白血病再缓解了达50%左右。并开展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灶检测,提早诊断白血病复发并指导治疗。使我科在白血病诊断、靶向治疗、化疗水平走在先进行列,使急性白血病缓解率达80%左右,三年无病生存率达50%左右。在淋巴瘤、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等恶性血液病诊治方面也具有丰富经验。长期存活着一大批患者。

传统血液病的诊治方面包括:再生障碍性贫血、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营养不良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细胞减少症、血友病、获得性假性血友病及其他遗传性出血性疾病。给患者提供了临床和实验室诊断和最佳的治疗策略。

对于难治性血液病的长期维持治疗更有独到之处,得到了天津血液病医院专家教授的肯定,使大量血液病患者得以长期生存,得到了广大患者的新任和赞誉,并时常有外埠患者慕名来诊。多年来血液科撰写学术论文30余篇,分别发表在国家级、省级杂志及学术交流。

我们的宗旨是患者至上,精益求精,打造品牌,做好保障。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肿瘤治疗中心正式运营

2014年7月10日,我市一个环境最优秀、技术最权威、服务最系统的肿瘤综合治疗中心正式在市中心医院化工院区(三部)运营。这标志着通过有效地整合医疗资源,多科室共同协作,我市乃至周边地区的肿瘤患者将会获得更科学、更规范的治疗方案,得到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我院肿瘤治疗中心自2013年11月起开始筹建,历时7个月。期间,院领导班子紧紧围绕 “求发展、有特色、上台阶”的工作方针,立足打造我市医疗行业新亮点,以促进我市肿瘤医疗水平的提升,完全按照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标准进行建设、管理和运行,这些过硬资质的具备也为肿瘤治疗中心成立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 中心占地面积3600平方米,开放床位196张,中心包括一栋四层的住院楼和一个放疗中心,内设四个科室。肿瘤内一科专业方向为姑息宁养治疗,也可以称之为宁养医疗服务,来源于hospice care的直译,主要为肿瘤晚期患者提供对症支持治疗,为肿瘤终末期患者提供临终关怀;肿瘤内二科专业方向为呼吸系统肿瘤的治疗,主要以肺癌为主;肿瘤内三科专业方向为消化系统肿瘤的治疗,主要包括肝癌、结肠癌、直肠癌、胃癌、食道癌、胰腺癌等;肿瘤内四科专业方向为泌尿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及其他少见肿瘤,主要包括肾癌、膀胱癌、乳腺癌、宫颈癌、卵巢癌、甲状腺癌及间质瘤、恶性淋巴瘤等。每层病区配有有高间8个、普间10个、抢救室1个。 随着化工院区肿瘤内科搬入新病区,原有的病房将成立肿瘤外科,以方便肿瘤患者的规范系统治疗。 在院班子的正确领导与强势推进下,我院的肿瘤专业在短短的几年里从弱到强,快速发展。以高起点、高精设备、高新技术为基础,一开始便瞄准并站在肿瘤专业枝术发展的前沿。率先引进了我市第一台直线加速器,开启以三维适形为标志的肿瘤现代放疗,科室以无创、微创、靶向治疗为专业特色,以精确放疗为重点,同时广泛开展肿瘤化疗、免疫、热疗及中医药等综合治疗,开展晚期肿瘤内科支持治疗与终期关怀。每年收治患者数千例,并积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 推动了我市肿瘤治疗水平走上一个更新的台阶。   化工院区肿瘤治疗中心   肿瘤治疗中心护士站   肿瘤内一科主任梁红查房   肿瘤内二科主任姜育川查房   肿瘤内三科主任张引查房   肿瘤内四科主任周彩云与医生进行病例讨论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子宫切除手术并发症
曲中玉
回答: 子宫切除手术并发症主要有出血、感染、尿路损伤、肠管损伤、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子宫切除手术是妇科常见手术,适用于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术后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需密切观察并积极处理。 1、出血 子宫切除手术中或术后可能出现出血,术中出血多与手术操作有关,术后出血可能与血管结扎不牢固或凝血功能障碍有关。出血量较大时可导致休克,需及时输血或再次手术止血。术后应密切观察阴道出血量及生命体征,发现异常及时就医。可遵医嘱使用氨甲环酸注射液、酚磺乙胺注射液等止血药物。 2、感染 子宫切除术后可能发生切口感染、盆腔感染或泌尿系统感染,表现为发热、切口红肿渗液、下腹痛等症状。感染多由术中污染或术后护理不当引起。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呋辛钠注射液、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可降低感染风险。术后保持切口清洁干燥,遵医嘱按时换药,出现感染症状及时就医。 3、尿路损伤 子宫与膀胱、输尿管解剖关系密切,手术中可能误伤膀胱或输尿管,导致尿瘘或排尿困难。术中精细操作可降低损伤风险,一旦发生需及时修补。术后出现尿频、尿急、尿痛或尿失禁等症状时应及时检查,可进行膀胱训练或遵医嘱使用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琥珀酸索利那新片等药物改善症状。 4、肠管损伤 子宫与直肠相邻,手术中可能损伤肠管,导致肠瘘或肠梗阻。术中仔细分离可避免损伤,一旦发生需及时修补。术后出现腹胀、排便困难或肛门停止等症状时应警惕肠管损伤,需禁食并就医处理。可遵医嘱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多潘立酮片等药物缓解症状。 5、深静脉血栓形成 子宫切除术后卧床可能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高龄、肥胖、长期卧床者风险较高。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穿弹力袜可预防血栓形成。确诊后可遵医嘱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华法林钠片等抗凝药物。 子宫切除术后应保持切口清洁干燥,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术后1-2个月内禁止性生活。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摄入优质蛋白和维生素,促进切口愈合。适当进行盆底肌锻炼,预防盆底功能障碍。定期复查,出现发热、异常阴道出血、持续排尿排便异常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保持良好心态,避免焦虑情绪影响恢复。 曲中玉副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