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推拿科 (共1位医生)

科室简介

我院推拿科自设立以来,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已经发展成为以治疗筋伤(软组织损伤)为主,兼顾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诸多相关疾病的临床科室。近年来,又在我院逐渐壮大发展的春风中,开展中医治未病的建设及中医儿科推拿的专科建设。我科室现拥有门诊面积100余平方米,门诊病床数21张,拥有现代化诊疗设备,如现代化的电动脊柱牵引床、电脑中频脉冲治疗仪等。我科现有专科医师5名,其中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3人,住院医师1人,其中博士1人,硕士4人,年门诊量将近7万人次。我科室目前技术水平处于省内领先水平,技术力量雄厚,于2009年11月被中华中医药学会评为“全国中医药康复保健优秀科室”。我科室对临床上多种疑难杂症的治疗等理论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获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如推拿病谱的文献计量学研究属于国内该方面研究的首例。

我科室通过多年来对颈肩腰腿痛的临床观察,认真研究,临床上灵活运用推拿、牵引、中药离子透入、针灸及拔罐等保守疗法,总结出一套独特的专病专科治疗方法,对各种类型颈椎病、肩周炎、落枕、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腰扭伤、骨质增生症、腱鞘炎、腰肌劳损、腰三横突综合症、肾虚腰痛、风湿腰痛、腰椎管狭窄、坐骨神经痛、梨状肌损伤综合症、腓肠肌损伤、跟痛症等软组织损伤疾患疗效显著,同时对头痛、眩晕、失眠、中风后遗症、腹痛、高血压等内科疾病的临床疗效也极为显著。另外,在小儿推拿方面,本科室通过临床总结,以及对古籍的不断学习,整理出一套小儿推拿手法对小儿肌性斜颈、小儿脑瘫、发热、泄泻、便秘、厌食、食积、咳嗽等疾病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深受广大年轻父母的欢迎。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又是一年三伏至 穴位贴敷正当时

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它是根据《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素问•六节脏象论》中“长夏胜冬”的克制关系发展而来的中医养生治病指导思想。冬病夏治是指对于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使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病症减轻或消失,是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未病先防”的疾病预防观的具体运用。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穴位帖敷、针刺、药物内服等,通过在夏季自然界阳气最旺盛的时间对人体进行药物或非药物疗法,益气温阳、散寒通络,从而达到防治冬季易发疾病的目的。 我院治未病中心、呼吸科、风湿科等在盛夏7月积极开展穴位贴敷活动。据悉,穴位贴敷治疗范围广,根据不同病症,选择不同穴位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如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等疾病,多在秋冬寒冷季节发病,祖国医学统称之为“冬病”,而夏季(尤其是农历三伏天)是一年之中阳气最旺盛的时候,也是调养人体阳气的最佳时机,此时实施“春夏养阳”之法,可助力人体虚弱的阳气得到调养恢复、使气血旺盛,驱除深伏体内的寒湿痰瘀等阴邪,故用“夏治”。 穴位贴敷对于老年人常有的风湿类疾病也有显著的疗效,结合“经络学说”,选取一定的穴位,通过贴敷药物,起到腧穴刺激和特定药物在特定部位的吸收,发挥明显的药理作用,广泛应用于治疗痹症,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病、骨质疏松,纤维肌痛综合征等各种风湿类疾病的治疗。 中医提倡未病先防重在于养生,“上医治未病”最早源自于《黄帝内经》所说:“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治”,为治理管理的意思。“治未病”即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其在中医中的主要思想是“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我院治未病中心依据“治未病”理论,针对患者的不同体质类型,注重日常生活中的情志调摄、饮食调养、起居调摄、运动保健、穴位保健,制定对应的贴服疗法,结合推拿、刮痧、火罐、灸疗、放血等非药物疗法调理,使冬病夏治起到更好的效果。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羊水变少是什么原因
冷启刚
回答: 羊水变少可能由胎盘功能减退、胎儿泌尿系统异常、胎膜早破、母体脱水或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原因引起。羊水过少通常表现为宫高腹围增长缓慢、胎动减少或胎心异常,需通过超声检查确诊。 1、胎盘功能减退 胎盘功能减退可能导致胎儿供血不足,减少胎儿尿液生成,从而引起羊水减少。这种情况多见于妊娠晚期或过期妊娠,常伴随胎儿生长受限。治疗需加强胎儿监护,必要时提前终止妊娠,可遵医嘱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改善胎盘循环。 2、胎儿泌尿系统异常 胎儿先天性肾缺如、多囊肾或尿道梗阻等泌尿系统异常会导致尿液生成减少,直接影响羊水量。超声检查可见胎儿双肾发育异常或膀胱不充盈。确诊后需根据畸形程度决定继续妊娠或终止,严重者可考虑胎儿宫内手术治疗。 3、胎膜早破 未足月胎膜早破会造成羊水持续外漏,导致羊水量急剧减少。孕妇可能感到阴道突然流液,PH试纸检测呈碱性。需立即卧床并抬高臀部,预防感染可使用头孢克肟分散片,同时监测感染指标和胎儿情况。 4、母体脱水 孕妇长期饮水不足、严重呕吐或腹泻会引起血容量不足,导致胎盘灌注减少和羊水生成下降。表现为口渴、尿量减少和皮肤弹性差。可通过静脉补液纠正,日常需保证每日2000毫升饮水,必要时口服补液盐散。 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妊娠期高血压或子痫前期会引起全身小动脉痉挛,导致胎盘血流灌注不足,继而引发羊水过少。常伴有血压升高、蛋白尿和水肿。治疗需控制血压,可选用拉贝洛尔片,严重者需及时终止妊娠。 孕妇发现羊水减少时应增加左侧卧位休息,每日饮水不少于2000毫升,避免剧烈运动。定期进行胎心监护和超声检查,监测羊水指数变化。若出现胎动明显减少、阴道流液或腹痛等症状需立即就医。饮食上可适量增加优质蛋白和富含维生素食物,如鸡蛋、瘦肉和西蓝花,避免高盐饮食。妊娠晚期可遵医嘱进行羊膜腔灌注等治疗。 冷启刚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妇科